"如果说传统的管理者主要依靠权力,那么现代的管理者则应该更多的依靠其内在的影响力。而管理者的影响力则更多地表现为管理者的超凡魅力。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该愿意而且能够更大范围地影响他人,能让更多的人服从和追随自己的行动,这样企业的经营才能有序地进行。鲶鱼型人才对企业的信心往往来自于管理者正直、公正、信念、恒心、毅力、进取精神等等优秀的人格品质。
培养魅力需要立即就做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成功企业中员工的感受和心声:“我觉得我的管理者不能没有我,因为他相当重视我,我愿意为他努力工作。”、“他好像是我的父母、兄长、益友和良师,他比别人更关怀、更爱我,而且他愿意负起百分之百的成败责任”、“我的管理者让我感到我很重要,他让我觉得在团体里有归属感。”、“他让我很明确知道我如何可以成功,他告诉我目标和航向,并说服我一起同舟共济。”
可以看得出,除非激发了一个人的工作动机,否则很难让人愿意追随你。成功的管理者不在于一位管理者的职位和权势,而是绝大部分取决他有没有具备迥异于人并足以吸引追随者尤其是鲇鱼型人才的魅力。这种魅力对于管理者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一旦失去了它,便会给下属产生离心作用,使人心涣散,工作混乱。
一位作者毫不留情地指出:百分之九十的管理者,将工作保障、高薪和福利好(这都是根据管理者职位的高低、权力的多寡可以控制的因素)视之为影响员工工作动机的最重要因素,是值得怀疑的。作者进一步指出,在员工的心目中,比上述更重要的因素还多得多,意指管理者本身要拥有令人信服的管理者魅力,才有办法让员工跟着你走。因此,我们更可以确信:人们会不会愿意跟随你,要看你是否有强大的魅力,而非权力。并且要务必牢牢记住:权力并不会自动点燃你的魅力,有权力并不意味着你有某种程度的魅力可以掌握人心。
管理者魅力是可以培养和增进的!因此不用过分担忧和怀疑自己有无足够的管理者魅力。一位心理学家也说过这么一句鼓舞人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一方魅力的沃土,等待你去开垦。”如果你希望增强自己的管理者魅力,就努力去学习。
培养魅力从哪里入门呢?要注意哪些基本原则呢?
如果我们希望成为一位更具魅力的管理者,我们现在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赶紧培养发展一项吸引追随者的超凡特质——“跟我来”。要使追随者“跟我来”,你必须先懂得如何激发他们的追随动机。这里我们建议管理者确实做到下列四件事情,会使你具有激发你下属的追随动机的魅力。
首先要使别人感到他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受到重视,你要设法让下属感到本身很重要,并竭尽所能满足他们的这项要求。其次要推动你的远见、目标,并说服下属相信你的目标是值得全心投入的。再次,记住:想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必须这样对待别人。你想让别人追随你,你要关心他们,公平对待他们,将他们的福利放在你的眼前。最后,为你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要为你下属的行为负责,千万不要将责任推给别人。要提醒自己说:“这是我的错,不能怪任何人。”
另外,培养和增进管理者魅力,是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的。当你激发了下属的追随动机之后,你还必须确实做到下面三点,才能更进一步展现令人慑服的“魅力”,有效吸引下属为你赴汤蹈火,让他一辈子永远跟随着你。这三件事就是:扬善惩恶,是非分明;做一个前后一致的人;注意别人,也让别人注意你。
事实显示,有80%的管理者很难做到,结果造成员工们离心寓德,大伙儿怨声载道,工作成效无法大幅度的提高。遣种现象值得注意和警惕。但与其提高警惕,管理者还不如主动完善个人的魅力,使自己获得这种令下属为之慑服的吸引力。
值得关注的外表形象
培养超凡魅力从关注外表形象开始,外表形象是管理者必须关注的。一个人的外部形象如何常常向人显示他是谁,他的自我感觉如何。对于管理者来说,外表形象就是他给员工、给鲶鱼型人才和给客户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往往能持久。在行走中昂首挺胸、充满自信的管理者往往让他人乐于交往,而怯怯生生、缩头缩脑的管理者则让人鄙夷。衣着怪异、头发凌乱、长期不削剪指甲、领带污迹斑斑、衬衣一角外露的管理者很难培养自己的魅力。衣着随便草率往往是管理者个性的体现,但是他人的认为却是该管理者马虎大意,很难思维缜密。对于管理者来说,外表形象不仅是个人形象问题,而且是企业整体形象问题。
管理者魅力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一种非语言的交流方式。有一项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沟通能力只有7%通过语言所表现,37%在于话中所强调的词,而有56%与言辞完全无关。也就是说,管理者魅力的建立更多的时候不在于你怎么说,而是在于你怎么做和怎么表现你自己的想法。外表形象无疑是重要的一环。别人对管理者的的第一印象一半以上受到管理者外在形象的影响。企业常常花费数百万元就是为了为它的产品寻找一个合适的包装,以此来吸引顾客的注意,对于管理者来说,管理者的形象就是管理者的包装。“任何一个做市场的人都会对你说,第一笔生意的成交85%受产品外观的影响,同一产品第二笔生意的成交85%受产品质量和内涵的影响。所以首先是包装,其次才是内在的东西。我们就像摆在货架上、装着麦片的包装盒,你得问问自己怎样才能让别人把你从货架上挑下来,而不是摆在你旁边的那些包装盒。”制胜之道公司的创始人苏珊·斯克里布纳博士曾经这样说道。
管理者应该培养一种让自己都感觉舒服的外在形象,通过这种外在形象来形成个人风格,这种风格能恰当地表达管理者,而不是表达别人。管理者的个人风格和企业密切相关,它就是企业的象征。
外表形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肢体语言的控制。如果管理者的肢体语言表现出缺乏自信,那么管理者的信誉和专业精神都将受到质疑。对于业务员来说,和客户的初次接触时的肢体语言直接决定了交易能否达成。同样对于管理者来说,肢体语言所传达的信号很可能在几秒钟决定管理者的成败。坐立不安的管理者很明显是缺乏信心,谁愿意和缺乏信心的管理者合作呢?而这个形象难题是很难克服的。研究表明,当管理者不停地摆弄他的手脚,便意味着他想逃离现场,这是一种透露出胆怯、不安、害怕的信号。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在任何时候都要带着“我能控制局面”的自信,让自己的表现放松,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够应付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
如果管理者拒绝直视别人的眼睛,别人往往会感到那是一种侮辱。一个汇报工作的员工如果发现管理者根本就不看他的眼睛,那么他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眼神是培养管理者超凡魅力的重要方面。一个管理者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眼神来表现出来的。富有魅力的管理者都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眼神,以便使自己看起来就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一样。对于管理者来说,将注意力集中在谈话对象的身上是为了表示尊敬,同时向他表明你对话题很感兴趣。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谈话对象的身上还是为了表现自信、正直和诚实。
处理事物要公私分明
“公”与“私”分指集体与个人两种价值利益,形成矛盾关系。一般讲,每个人身上都有“公”与“私”两种欲望,关键是要看你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公私兼营是错误的,大公无私是可能的;圆满的做法是克己(私)奉公。但是由于人本身的需要层次,“公”与“私”常发生尖锐矛盾,偏出现因私而害公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里的公私不分,是检查管理者是否称职的尺度之一。如果一名企业管理者混淆公私界线,必定会因私而害公,从而违背了“公私分明”的用权戒律。
公私不分、假公济私或欠缺公正的企业管理者在下属尤其是鲶鱼型人才的心目中不会具有威信。因此切忌假公济私,而公私分明是一名企业管理者用权的标准,惟其如此,才能正己立身,才能管好下属,否则,就会完全掉进私欲的陷阱之中,终不能自拔,造成毁灭性打击
公私分明,为古已有之的用权戒律。
对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公与私是不能同时满足的,因私必然害公!因私害公的管理者,在下属眼中就跟掉了价的大白菜一样,毫无威信可言。人一旦做了管理者,自尊心就会随之提高,常常会莫名其妙地感到自己被忽视,别人一说悄悄话,或在暗中商讨事情,就会觉得很不是滋味,像某信息公司的李经理就是这样的:
“经理,请你在合同修改书上签字。”
“为什么不事先和我商量?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
“可是我现在不是来告诉你了吗?”
“你早就自己决定了!可见你根本就不把我放在眼里,我不能签字了。”
像这种例子,屡见不鲜。的确,未经事先商讨,对经理而言,可能是不太礼貌。但经理也大可不必因此心怀恨意,如此阻碍工作进行,于己何利?
作为管理者,“不知道”和“不了解”是自己的过错,不应责怪下属。在平时,管理者就应该多做调查,听取下属报告;或巡视各部门的工作现况,以了解他们实际的工作情形。不能掌握下属行事的管理者,是一个差劲的管理者。同样,作为企业管理者,像这种因私害公的情形最好不要在自己身上出现。
任常霞为什么能不惧歹徒,秉公执法,惩治不法分子呢?因为她公正无私,心胸坦荡,所以才能无畏无惧。
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同样只有无私才能无畏!相信每个人在工作岗位上,都会对下属采取公平的处理。但是,什么是“公平”呢?如果判断自己对待下属是否公平呢?下判断的要诀是无私,即不可考虑自己的利益所在。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