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依靠人们内心的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以及各种形式的教育力量,以善和恶、正与邪等为标准去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指导控制人们的行为的社会规范。道德在管理中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在无形中左右着企业的成败。管理者要实现对鲶鱼型人才的管理,就必须强调道德因素,因为道德因素对很多鲶鱼型人才来说是个软性约束,同时管理者也应该具有基本的道德素质。
道德体系
道德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依靠人们内心信念、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所维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的评价标准不一,在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标准,但主要的标准有: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等。这些评价标准已经形成体系,变成一种习惯和传统来指导和控制人们的行为。
按照我国古代思想家们的解释:“道”是指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德”是指人们认识“道”,遵循“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内得于己,外施于人。其中外施于人通常被称为“德”。道德的本质就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按照西方思想家们的解释,“道德”是指风俗、习惯、也包括原则、规范、品质及善恶评价等。
总之,道德是依靠人们内心的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以及各种形式的教育力量,以善和恶、正与邪等为标准去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指导控制人们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道德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它没有强制性。它调整人们的行为往往是通过人们内心的良心谴责和社会的舆论压力来实现。
道德规范是指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要求人们遵循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人们的社会关系在道德生活中的体现。道德规范所评判的往往是善与恶、正与邪、荣和辱、诚与伪、权利和义务。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和劳动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特殊形式。它的出现是为了调整不同职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以及具体从业人员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的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道德是一种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职业规范,受社会普遍的认可;二是职业道德没有确定形式,它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通过员工的自我约束和自律来实现;三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对员工义务的要求,它和一般意义上的道德一样,没有约束力和强制力;四是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因此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往往承载着企业文化和凝聚力。正如马克思在《费尔巴哈》一文中指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一定的生活活动方式,就形成一定的职业活动。职业的不同,也就形成不同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一个企业必须有基本的职业道德,缺少职业道德的企业很难进行正常的运作。企业必须有自己的道德体系,而这一道德体系更多的表现为职业道德。
管理者要对鲶鱼型人才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的行为更好地为组织所规范,而不要做出伤害组织的事情来。
对于管理者来说,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就是职业道德,就是管理道德。
管理道德
道德是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和劳动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管理道德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职业道德。
管理道德是对管理者的行为的约束和规范的总和,它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管理道德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它要求管理者具有与管理活动相适应的道德素质,以此来实现调整管理关系的目的,创建一种和谐和稳定的管理关系,并不断地优化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益。
管理道德的形成可概括为管理道德评价、管理道德教育和管理者的自我完善三个阶段。管理的道德评价是指对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是否符合道德进行的评定,它的目的是为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管理者的道德责任感,以形成和谐的管理关系。管理道德教育是指对管理者进行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的活动。管理者的自我完善是指管理者通过学习和实践,自觉地纠正错误的道德意识和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在员工中起到表率作用。
管理道德的提出是基于以下三点来考虑的:一是所规范的对象是有职位和职权的管理者。这样的管理者是积极主动地承担职位责任还是被动地承担或者逃避职位责任,是正确地行使职权还是滥用职权,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其职位职权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力量来保证其正确行使职权。二是所调整的关系是管理关系。在管理过程中,管理关系的改善只能通过管理者的行为来实现的,因此必须提出管理道德来约束引导管理者的行为。三是管理者往往是企业运作规章制度的制定者,规章制度是满足管理者最大利益的,对管理者的约束作用是相当微弱的,因此必须通过管理道德来约束管理者的行为。管理道德的提出根源于管理系统的客观要求,它的出发点是管理系统的整体利益。
管理道德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增强管理者的自我约束能力。管理者的自我约束是企业管理关系和谐的前提,由于管理者拥有的职权就相当于管理者在企业中处于特权阶级,因此必须通过建立管理道德来增强管理者的自我约束能力。
(二)管理道德为管理活动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就是企业管理道德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管理道德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道德基础,所有管理活动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否则管理活动往往不能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推动因素,反而会成为制约。
(三)管理道德评价是考察和遴选管理者的重要手段。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用人,管理者的道德水准的高低往往比能力更为重要。管理道德评价是遴选管理者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管理者道德进行考核来决定其工作岗位是管理活动中必须进行的。
(四)管理道德是管理者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管理者的自我完善不但包括知识技能的完善,还包括道德体系的完善。道德体系尤其是职业道德体系是衡量一个管理者社会责任的重要依据。管理者通过不断地完善管理道德来实现管理者自身道德水准的不断提高。
(五)和谐管理系统中的人际关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规章制度是必须的,但是要求不应该过于严格。中小企业的运作没有必要模仿大企业的规范体系,应该走自己的路,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是中小企业,首要问题应该是生存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因此在中小企业管理中对员工之间以及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必须通过道德体系来规范,这样往往能够保证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企业管理者应当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对企业有极高的忠诚度。企业本身处于事业的发展壮大阶段,员工对企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忠诚度都还不是很强,如果管理者都对企业没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极高的忠诚度,又怎么能要求员工对企业有使命感、责任感和忠诚度呢?培养道德素质还要对鲶鱼型人才进行道德管理。企业成员不但要有自己的企业归属,而且必须有自己的道德归属。
如果鲶鱼型人才对企业没有使命感、责任感和忠诚度,往往会导致企业的夭折。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郑州百文杭州分公司的总经理利用郑州百文的销售渠道销售自己的产品,让所有的收入进入自己的帐户,让所有成本进入郑州百文的帐户。这样来做,郑州百文不垮才怪呢?
因此道德素质的第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对企业有使命感、责任感和忠诚度。不管做事还是做人,都应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致加西亚的信》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麦金莱需要和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但是当时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而且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然而美国总统又必须尽快得到他的帮助。于是总统找到了安德鲁·罗文中尉,因为只有他才有办法找到加西亚。结果,罗文不负重托,穿过危机四伏的国家、历经险境,仅用3个星期就找到了加西亚将军,郑重地把信交给了他。罗文因此而成为民族英雄。
在罗文送信的过程中,他没有任何强制约束,他完全可以不送信或者中途跑掉,但他没有。正是他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忠诚度等道德规范支撑着他历尽艰险将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最后罗文也成为了民族英雄。企业管理者和鲶鱼型人才所处的环境和罗文中尉所处的环境极其类似。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忠诚度的人绝对不会对企业没有任何归属感,绝对不会中途退缩。罗文中尉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因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在于他优良的道德品质,它包括对职业的忠诚和敬业,对管理者的服从和诚信。在这个满世界都在谈论“变化”“跳槽”的时代,对员工提出忠诚和敬业、服从和诚信并不过时。因为这些基本道德水准正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在企业管理中,任何硬件系统都可以改变,如管理技术,甚至软件系统中的一些东西也可以改变,如管理风格。但是在软件系统中,责任感、使命感和忠诚度是绝对不可以改变的,因为它们才是管理的最深层次的动力。在管理中,我们往往能听到主动性这个词,主动性就是没有人要求你强迫你,但你必须凭着自己的良心来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
忠诚和敬业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的忠诚一旦养成,会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这种人永远会被企业所看重,永远都会在企业中起着管理者作用。
诚信体系
我国曾经是一个极度诚信的国度,但是在物欲的冲击下,企业的诚信体系已经轰然倒塌。现在所要进行的工作就是诚信体系的重新构建。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