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做事天衣无缝的人 > 第十一章 积极有效的办事艺术(第1页)

第十一章 积极有效的办事艺术(第1页)

找人办事要讲手段,成事亦有方法。我们要想提高办事效率,就是要充分地利用各种各样的办事手段和方法,提高我们办事的水平。

请将不如激将

有的人很难请,你越客气他有架子。换一个请法,激他一下,也许会不请自来。施用激将法,除了要考虑对方身份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快言快语、举止简捷、眼神锋利、情绪易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安静、抑郁、不苟言笑、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是骄傲自负的人;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谦虚谨慎的人。

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对话对象,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比如对待傲气十足的人,如果他面子看的很重而讲究分寸,你不妨从正面恭维人手,让他飘飘然,因为虚荣而顺从你的意图。这种类型的人只要你说他长得高,他便会踮起脚给你看。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的激将法已臻化境,几乎可达前无古人,后少来者的境界,尤其是激吴抗曹一事,智谋高超,激法称绝。

公元208年,曹操亲率二十多万大军南征。江东的孙权摇摆在抗曹与降曹的两种选择之间。经过仔细权衡,孙权有意联合刘备对付曹操。这时诸葛亮也与刘备商量联孙抗曹,他在分析了江东当时的处境和可能出现的对策之后,料定孙权方面会派人前来试探。果然,鲁肃跟踪来到,从而成为诸葛亮开展一场出色外交谈判的起点。诸葛亮听说江东来人,便高兴地说:“大事济矣!”接着十分慎重地叮嘱刘备,凡是来提及与曹操作战的问题,都推给他诸葛亮回答。他不仅要从与来对人的谈话中捕捉相关信息,而且还打算通过倾心交谈结交朋友。结果,直率的鲁肃经过诸葛亮的争取,透露出江东投降倾向与抗曹势力的现状和作为决策者的孙权目前害怕曹操兵多将广、不敢决策抗曹的心态,并且自告奋勇,愿意充当诸葛亮出使江东鼓动抗曹的引荐人。

后来的情况证明,在江东谈判中,鲁肃确实起到了穿针引线和弥合裂缝的作用,给予诸葛亮很大的支持。诸葛亮在见到江东决策人物之前,首先遭遇到的是一批力主降曹、胆怯自私的文官。他们虽非决策人物,但对孙权决策有重大影响;尤其是谋士张昭,曾经是江东第二代创业者、孙权的哥哥孙策临终时指定的处理江东内政的主要决策顾问。这些人的投降主张已经严重地干扰着孙权抗曹的决心,诸葛亮采用“快斩乱麻”的果断手法,对各种不利于孙刘联兵抗曹的言论,一驳到底,不拖泥带水。

很快,诸葛亮与孙权直接会谈。他看到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立即判断对手有很强的自尊,“只有激,不可说”。对待这位江东的最高权威人物,诸葛亮对准他当时在战与降之间举棋不定的矛盾心态,不但把曹操的实力格外加码地描述了一番,而且一点也不委婉地建议他如果不能早下抗曹决心,不如干脆投降。孙权不甘屈辱,立即回敬一句:“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曹?”于是诸葛亮抓住这个话茬,毫不犹豫地抛出一枚令对方难以承受的重磅炸弹:“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胃宵,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一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这枚炸弹既是对孙权的强大刺激,也是对孙权的有力鞭策,当然还是刘备一方抗曹的坚定表态。此时,被触犯了尊严的孙权“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

一个平庸的谈判家很难有如此的胆识,因为这要冒造成整个谈判夭折和失败的危险,给自己一方带来严重的损害。

但是,诸葛亮绝不是徒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意气用事的人,他之所以敢于这样做,完全是肯定了孙权绝不肯轻易降曹的缘故。应该说,诸葛亮对这种“破坏性的试验”还是心中有底的,正如他后来用《铜雀台赋》激怒周瑜一样,都取得了别人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

在鲁肃的斡旋下,诸葛亮与孙权的谈判迅速恢复,孙权很快妥协,事实证明了这枚重磅炸弹的有效威力。十分清楚,诸葛亮是怀着破釜沉舟的心情向孙权展开强大攻势的,这完全符合当时形势对双方的要求。

在最精彩也最关键的最后与周瑜的一场谈判中,诸葛亮善于拨弄对手弱点的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周瑜是对孙权决策影响最大的人物,一旦抗曹开始,他必然也是主帅,诸葛亮必须调动起他的强烈抗曹愿望。于是异想天开地利用曹植《铜雀台赋》中“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句子,诳称曹操有染指孙策遗孀大乔和周瑜妻子小乔的念头。这不啻在周瑜最敏感的部位砍了一刀,把一个故作深沉、正得意洋洋地对诸葛亮大演其戏的周郎刺得顷刻之间离座而起,将自己与曹操势不两立的意愿和盘托出。诸葛亮就此圆满完成了出使江东的重要使命。

常人办事,只须得孔明之谋的皮毛,看准对象巧施激将法,大多可达到目的。所以“请将不如激将”之谋,至今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找人办事不可不学。

“请将”和“激将”虽然手段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在请和激之间,善于针对不同对象,巧妙运用才是办事高手。

软磨硬泡不怕脸皮厚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朋友之间认识距离有多大,只要你善于用行动证明你的诚意,就会促使对方去思索,进而理解你的苦心,从固执的框子里跳出来,那时你就将“泡”出希望了。

日本的保险“推销之神”——原一平,小时候是全村里的“混世魔王”,大家是人见人怕。由于自己的声誉狼藉,23岁那年他便只身一人来到东京开始创业。到了35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日本保险界赫赫有名的人物,阔别家乡十几年的他,终于高高兴兴地回去探家。

原一平这次回家有两个目的,一是想让家乡人都知道当年的“混世魔王”已经改好了;二是想在自己的家乡开展保险工作。所以回到家乡不久,便大力宣扬保险知识。遗憾的是村民对保险根本不了解,更不相信当年的“混世魔王”,怕吃亏,谁也不愿参加。原一平明白要想在村里开展保险工作,首先就要劝说村民了解保险、参加保险,而在此最重要的是先求助于村长的帮忙才能顺利进行。

现在的村长是当年和原一平一起玩的朋友,而且当时的原一平经常欺负他,如今要想取得村长的帮忙,肯定很不容易。不过,原一平没有放

弃,找了时间提了点礼物来到村长家,村长一看是当年的“混世魔王”回来了,不仅想起了他以前在村里做的坏事,下意识的吃了一惊。

当原一平提及让村长帮忙动员村民一起学习、参加保险的时候,村长一口给否决了。

第二天,原一平提着礼物又来了,村长好像有点不好意思,但是依然是拒绝。其实拒绝原一平的理由无外乎就是他小时候给他留下的印象。

第三天,一大早,原一平又来了。不过这次村长的家人告诉他说,村长到几十里外的邻县亲戚家帮助盖房。原一平得知这个消息后,明白村长是故意不肯见他。于是原一平骑车按照村长家人说的地点追了去,车子一放,袖子一挽就干活。干完活还和村长“磨”。

为了找一个长谈的时机,原一平干脆天不亮就起床,冒雨赶到村里,在村长家门外一站两个钟头,村长起床开门愣住了,见原一平淋得像水鸡,便一把将他拉进屋里说:“一平,你就别‘泡’了,我动员全村人学习保险知识还不成吗?你这种精神头,就是‘天皇’也得举手投降!”

村长这个堡垒一攻破,这个村参加保险工作的局面就打开了。

对于这种“软磨硬泡”找人办事术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很好,只有控制好自己,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是“软磨硬泡”的前提和基础。

当找人办事过程中出现僵局时,人的直接反应通常是烦躁、失意、恼火甚至发怒。然而,这无助于事情解决。你应理智地控制自己,采取忍耐态度。这时,忍耐所表现的是对对方处境的理解,是对转机到来的期待,有对找人办事成功的自信,有了这种心境,你就能在精神上使自己处于强有力的地位。能够方寸不乱,调动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去突破僵局。即使消耗一定的时间也在所不惜。

第二,要善于见机行事。

“磨”不是消极地耗时间,也不是硬和人家耍无赖,而是要善于采取积极的行动影响对方、感化对方,促进事态向好的方向转化。只要你善于用行动证明你的诚意,就会促使对方去思索,进而理解你的苦心,从固执的框子里跳出来,那时你就将“磨”出希望了。磨功,也是一种韧劲,一种谋略。在求人办事中,谁磨的功夫高,可能谁就是胜者。

很多时候大家认为这样找人办事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所以才有“找人难”之说。但事情不办是不行的,对方有意推脱、拒绝,那我们只能靠耐心周旋来达到目的了。所以脸皮厚、有耐心也是找人办事的基本工夫。

脸皮不厚办不成事,这是众多办大事者的一条心得。其实,脸厚并不代表人格差,惟有懂得这个道理,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熟起来。

这就是充满韧性的厚脸皮所取得的成功。因为坚忍不拔、顽强执着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对执着的攻击和嘲笑,常常会受到意志顽强者的应有反击。

对付软磨硬泡中的尴尬,笑声和幽默是厚脸皮最好的美容剂。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受缠者很难翻脸正是继续泡下去的有利条件。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