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鲶鱼效应的典故 > 第二十章 历史鲶鱼型人才的悲喜剧(第1页)

第二十章 历史鲶鱼型人才的悲喜剧(第1页)

我国历史上不乏鲶鱼型人才,这些人才共同特征就是主动积极,以其超人的胆略影响了整个国家,甚至整个时代。这些鲶鱼型人才有些是悲剧结局,有些是喜剧结局。即使是悲剧结局,这些鲶鱼型人才在其活动时空也有着十分浓重的喜剧成分。本章选取9个在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这些人物都是以悲剧结局,他们的经历或许可以成为如今鲶鱼型人才的借鉴。

强大了一个国家,丢了一条性命:商鞅

鲶鱼型人才往往十分有才,但不知道收敛自己,到最后落得个悲剧收场。商鞅是最典型的代表。

商鞅原名公孙鞅,又名卫鞅。商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很贤能,准备向魏王推荐。这个时候正赶上公叔座得了重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魏王问他:“如果你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交给他,由他去治理。如果大王不能重用他,就一定要把他杀掉。不能让他跑到其他国家去。”魏惠王听了以后无言。不久公叔座病死,惠王并没有重用商鞅,也没有下令格杀他。

后来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去了秦国。他求见孝公,跟孝公讲了富国强兵的治国方法,孝公很是高兴,决定重用商鞅。

孝公任用商鞅以后,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这时商鞅对孝公说:“行动犹豫不决,就很难有成就;办事犹豫不决,就不可能成功。况且那些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经常被世俗非议;那些有独到见解的人,一定会被普通人嘲笑的。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而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法;只要能够对百姓有利,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表示认同,便大胆使用商鞅推行变法。

商鞅推行变法之前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因此没有人敢动。商鞅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结果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商鞅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商鞅立即颁布了新法。

新法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不胜数。恰好在这个时候,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有人触犯它。”于是决定依新法处罚太子。但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是不能施以刑罚的,于是商鞅就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秦国百姓知道这件事情后,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以后,秦国逐渐富强了起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都非常高兴。甚至当初那些说新法不方便的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商鞅认为这些人都是在扰乱教化,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再没有人敢议论新法了。

商鞅出任秦相十年,虽然使得秦国日益富强起来,但是却招来了很多皇亲国戚的怨恨。赵良去见商鞅。商鞅要和他交个朋友,赵良拒绝了。商鞅认为自己可以和五羖大夫比比功劳,然而赵良却说:“五羖大夫,是楚国偏僻的乡下人。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想去投奔,但由于当时没有路费,于是他把自己卖给了秦国人,给人家喂牛。过了整整一年,秦穆公知道了这件事,于是把他提拔起来,让他凌驾于万人之上,秦国人对此没有谁不满意。他出任秦相六、七年,向东讨伐郑国,三次拥立晋国国君,一次出兵救楚。在境内更是施行德化,巴国前来纳贡;施德政于诸侯,四方民族都来朝见。由余听到这种情形,便前来投奔。五羖大夫出任秦相,不辞辛劳,能够忍受酷暑严寒,走遍国中,从来不用随从的车辆,也不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载于史册,藏于府库,他的德行有来教育后代。五羖大夫死时,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这才是五羖大夫的德行。而您得以见秦王,靠的是秦王宠臣的推荐介绍,这就说不上什么名声。您当了秦国国相以后,不为百姓造福而大规模地营建宫阙,这就说不上为国家建立功业。您惩治太子的师傅,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这都是在积累怨恨、聚积祸患啊!……得人心者昌,失人心者亡。……凭靠施德的昌盛,凭靠武力的灭亡。您现在的处境就好象早晨的露水,随时都有消亡的危险。”赵良劝商鞅把商於十五邑封地交还给秦国,自己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浇园自耕,同时劝秦王重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人,赡养老人,抚育孤儿,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只有这样才可以稍保平安。但商鞅没有听从劝告。

几个月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要造反,派人去逮捕商君。商鞅逃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但旅店的主人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店主要连带判罪。”商鞅这个时候才叹息道:“没有想到制定新法的遗害竟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于是逃往魏国,魏国也怨恨商鞅曾经欺骗魏国公子,拒绝收留他,并把商鞅送回了秦国。商鞅回到秦国以后,就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他和部属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击郑国以谋求生路,这个时候秦国出兵攻打商鞅,在郑国黾池大败商鞅。秦惠王把商鞅五马分尸示众,并且警告臣民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最后还诛灭了商鞅全家。

商鞅残忍少恩,而且在功成之后不知道身退,而是想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结果落得被诛杀的下场,还被定了叛国的罪名。商鞅的得势是由于太监推荐,这并没有积累起很好的出身资本。在他得势后,又十分残忍,所有的事情完全不讲究一点人情,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当然其中大部分是秦国的权贵。商鞅依靠秦孝公推行变法,却得罪了新的王位继承人,因此最后落得那样的下场。

赵良对商鞅的劝告切中要害,但商鞅没有意识到情形已经糟糕成那种程度了,同时还贪图于自己的安逸生活。人一旦养成了习惯,就很难摆脱,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只有到火烧眉毛的时候才明白奋起抗争的原因了。

点评:商鞅过于残忍,而且做事并不能谋略深远,过于耿直。他惩罚太子师傅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太子会对他有怨恨,他应该为自己留条后路。而且商鞅犯了一个鲶鱼型人才通常会犯的错误:一意孤行,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他不希望别人议论新法,只想别人照着新法执行正说明了他这个特点十分突出和致命。

杀妻求将,何必何苦:吴起

鲶鱼型人才往往为求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到最后自己也未必落得个好下场。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为鲁国国君出力。当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国国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但有人告诉国君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于是国君不敢用吴起,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于是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绝对不会亲附齐国。鲁君被他的诚意所打动,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抵抗齐国,结果把齐军打得大败。

吴起得胜以后,鲁国就有人诋毁他说:“吴起为人猜疑残忍。在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很多,他用积蓄去求官,却什么都没有得到,家产也荡尽了。同乡邻里嘲笑他,他一狠心就杀掉三十多个嘲笑自己的人,然后逃跑了。他和母亲诀别时,狠狠地说:‘如果我做不到卿相,绝不再回卫国。’于是他去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去世,吴起居然没有回去奔丧。曾子因此看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于是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侍奉国君。国君怀疑他,他就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一个职位。鲁国只是个小国,却背负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其他各国很快就要来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约为兄弟城邦,国君如果重用吴起,就等于和卫国结仇。”鲁国国君听信了谗言,于是疏远了吴起。

吴起郁郁不得志,便来投奔魏国文侯。魏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样?”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且爱好女色,然而如果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不是他的对手。”于是魏文侯任用吴起为主将,攻打秦国,大获全胜,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的时候,跟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也不乘车马,背负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他手下有个士兵生了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毒疮。这个士兵的母亲一听到这件事情,就放声大哭。有人不解地问:“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亲自替他吸吮毒疮,你哭什么?”那位母亲回答说:“当年吴将军替孩子的父亲吸吮毒疮,结果孩子的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不知道逃跑,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死在什么地方,我能不哭吗?”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魏武侯。当武侯对魏国险峻的地利而洋洋得意时,吴起对武侯说:“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但因为他不修德行,不讲信义,结果夏禹灭了它。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和羊肠坂分别在它的南北。同样因为他不施仁政,结果商汤放逐了他。而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和黄河为它拱卫南北,但还是因为他不施仁德,结果武王把他杀了。由此可见,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武侯认为吴起讲得十分有道理。

吴起做西河守的时候,取得了很高的声望。后来魏国设置相位,魏王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服气。他要和田文比功劳。吴起说:“统率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去拼死一战,敌国不敢图谋魏国,您和我比,谁强?”田文说:“当然您强。”吴起说:“管理文武百官,让百姓稳定依附,充实府库的储备,您和我比,谁强?”田文说:“当然您强。”吴起说:“守西河而让强秦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归顺服从,您和我比,谁强?”田文说:“当然您强。”吴起忿忿地说:“在这几个重要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这怎么能让人心服呢?”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对此疑虑不安,大臣也不亲附,百姓更是不信任,现在正处在这种时候,您说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该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会意地说:“应该托付给您。”

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公叔十分畏忌吴起。公叔的侍从分析吴起的为人说:“吴起为人有骨气而又喜爱名誉和声望。您只要找机会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但我们魏国国土太小,又和强秦接壤,我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武侯便会问那该怎么办?这时您就向武侯建议:‘请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他,如果吴起有长期留在魏国的心意,就一定会答应娶公主。如果他没有长期留下来的心意,就一定会推辞。用这个办法最能推断出他的心志。’然后您再找个机会请吴起一道回家,故意让公主发怒而且当面鄙视您,吴起见公主们原来是这样,那就一定不会娶公主了。”果然吴起见到公主如此蔑视国相,便婉言谢绝了魏武侯。于是武侯怀疑吴起另有打算,也就不再信任他。吴起担心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逃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一向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吴起为国相。吴起大胆地进行改革,他使法明确,依法办事,令出必行,淘汰冗员,停止疏远王族的供给,抚养战土。他致力于加强军事力量,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还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十分忧虑。而那些王族因为被吴起停止供给,对吴起也是有加害之心。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便发动亲信攻打吴起,吴起只好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而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杀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结果到最后太子即位,将那些王族诛灭了七十余家。

吴起在楚国通过变法获得成功,也因为变法而得罪了许多人。倘若吴起能在楚国变法成功之后,在悼王去世之前及时身退,隐姓埋名,远走他乡,或许还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而用不着被乱箭射死,当然吴起是绝顶聪明的,他临死的时候还设计了一个圈套,最后让他所有的仇人都陪上了性命。

点评:鲶鱼型人才做事情往往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也是他们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做事态度往往会影响他们做人的态度,让他们为人变得虚伪和残忍起来,最后也未必能够落得好下场。做事情固然要果断,但把持要有度,不要太过疯狂,不要太过偏执。天欲亡之,必先狂之,疯狂过后就是末日。

一片赤胆忠心,却被赐以自杀:伍子胥

鲶鱼型人才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主见,希望管理者能够采纳。虽然他们的主见在很多时候都是十分有见地的,但往往很难得到采纳。

伍子胥,楚国人。他的父亲叫伍奢,他的哥哥叫伍尚。由于他的祖先伍举在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因此伍氏一族在楚国很有名气。

楚平王任命伍奢为太子建的太傅,任命费无忌做他的少傅。平王派费无忌到秦国为太子建娶亲,由于新媳妇十分娇美,于是费无忌便急忙赶回来报告平王,同时建议平王自己娶了这个新媳妇。平王本是好色之徒,于是就自己娶了新媳妇,然后给太子建另外娶妻。

费无忌用秦国美女向楚平王献媚以后,就趁机离开了太子去侍奉平王。但他还是担心有一天平王死了,太子建继位会杀了自己,于是他便在平王面前诋毁太子建。平王开始慢慢疏远太子建,最后派太子建驻守城父,防守边疆。

太子建离开国都以后,费无忌就在平王面前无日无夜地说太子建的坏话,他说太子建因为秦女的事情,一定会有很大的怨恨,大王必须小心。太子建驻守城父,统率着军队,有很多机会和诸侯勾结,看样子不久就要入城作乱了。楚平王于是把伍奢召回来审问。伍奢怎么样解释,平王就是不听,而且把伍奢囚禁了起来。同时平王命令城父司马奋扬去杀太子建。但奋扬有意放过了太子建,太子建于是逃到宋国去了。

费无忌十分忌惮伍奢的两个儿子,于是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贤能,不杀掉他们,将来必定0成为楚国的祸害。大王可以用他父亲作为人质,把他们召来,然后把他们父子三人统统杀掉,永绝后患。”平王于是就派人召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明知道回去很难活命,但还是赶回了国都,而武子胥则逃往宋国。楚平王于是把伍奢和伍尚杀了。伍子胥发誓要灭了楚国,为父兄报仇。

伍子胥到宋国以后,正好遇上宋国华氏作乱,于是就和太子建一同逃到郑国去。郑国君臣对他们很友好。太子建又前往晋国,晋顷公对太子建说:“太子既然跟郑国的关系友好,郑国信任太子,只要太子能给我们作内应,我们从外面进攻,一定能灭掉郑国。灭掉郑国以后,就把它的疆土分封给太子。”于是太子回到郑国,由于没有严格保守秘密,结果让郑国国君知道了这个阴谋。于是郑定公和子产杀死了太子建。伍子胥便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胜逃奔吴国。到了昭关,昭关的官兵要捉拿他们,差点就被擒获。伍子胥一夜之间白了头。伍子胥边乞讨边赶往吴国都城,这个时候吴王僚刚刚当权执政,公子光做将军。伍子胥就通过公子光的关系得见了吴王。

吴王僚对楚国用兵不力,而伍子胥又知道公子光有野心,想杀死吴王僚而自立为君。所以他向公子光推荐专诸,希望公子光当了吴王以后能够为自己出兵去灭掉楚国。而自己则和胜一起到乡下去种地了。

后来公子光果然乘吴国国内空虚的时候,发动政变,命令专诸暗杀了吴王僚,自立为吴王,这就是吴王阖庐。阖庐即位后便召回伍子胥,和他共同策划国事。

伍子胥同时向吴王举荐了孙武,孙武用兵如神,迅速为吴国培养出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伍子胥一直没有忘记仇恨,经过多年的准备,伍子胥和孙武带领吴国军队五战而进入了楚国国都郢,而此时楚平王已死,楚昭王出逃,伍子胥命人刨了楚平王的坟墓,拉出他的尸体,鞭尸三百以泄恨。伍子胥昔日好友申包胥因看不惯伍子胥的行为,便只身跑到秦国求救,在秦国宫门外哭了七天七夜,秦王为申包胥的赤胆忠心所打动,同时也想乘乱获得一些利益,于是发兵进攻在楚国的吴国军队。而吴王阖庐的弟弟夫概又乘乱跑回吴国自立为王,吴军只得从楚国撤退。

又过了两年,阖庐派太子夫差领兵攻打楚国,夺取番地。楚国因为害怕吴国军队再次大规模地进攻,就离开郢城,迁都鄀邑。这时吴国任用伍子胥和孙武,向西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向北威镇齐国和晋国,而向南又降服了越国。军事力量空前强盛,国家威望也无可复加。

又过了几年,吴国攻打越国。越王勾践率兵迎战,在姑苏打败吴军,并且击伤了吴王阖庐。阖庐因此丧命,临死前告诫太子夫差一定要报仇。过了几年,吴国大败越国,越王贿赂太宰伯嚭请求媾和,把国家政权托付给吴国,甘心做吴国的奴仆。吴王夫差将要答应越国的请求,而伍子胥规劝说:“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大王如果不一举歼灭他,今后一定会后悔的。”结果吴王不听从伍子胥的规劝,与越国议和。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