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儿真疯了,带出去吧!”朱元璋挥了挥手。
袁凯木头似地站在那里,丝毫反应也没有。两人将他送回家里,却躲在门口偷看。只见他进门后,不喜不怒,却学狗爬叫,血弄得满脸都是。两人回朝禀报朱元璋,朱元璋仍不放心,第二天再派亲信前往察看。只见袁凯爬在地上又滚又叫,手里捧着一团屎往嘴里塞。那亲信一阵恶心,只看一会就回宫复命,肯定地说袁凯真疯了。
朱元璋听了笑着说:“也罢,不管这老儿真疯假疯,肯吃屎也称他真疯了。”
其实,袁凯是假疯。他料定朱元璋决不轻易放过他。朱元璋的亲信来察看前,事先叫妻子用炒面拌糖稀做成屎状,放在篱笆旁。亲信以为他真的把屎吃掉了。时间一长,袁家人呈报回乡养病,朱元璋也不愿意再给疯子发俸禄,也就准了。袁凯终于用装疯这一招骗过了朱元璋,捡得一条性命回到自己的故乡——松江华亭,得了个善终。
遇事装傻充愣,不动声色,实际就是装糊涂,而且要装得彻底。不过,在生活中装傻是一门有技术含量的活。你表面上要装得恰到好处,内心里还要清楚你装傻的目的。所以,一个人装傻装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这是一种和聪明一样艰难的工作。
黑白经:
在人生中,越是大事,糊涂越要装得彻底。同时,装傻也会让自己的心明白很多,聪明不用写在自己脸上,写在心里才是大智!世道复杂,装疯卖傻才是真聪明、真本领啊。
2、用“糊涂”掩藏你的聪明
心机用得过多,便容易不得要领,或自坏其事,或自相矛盾对于一般狡黠的人来说,这是常有的事。虽然说聪明是件好事,但卖弄学问却不然。说理太多会成为一种争论。一些重要的论断,最好只讲不得不讲的道理。
在许多情况下,有时最高智慧在于显得一无所知。你不必是白痴,只是假装如此。智慧对愚人并不紧要,疯人根本不注重理智。所以用你自己的语言与每一个人说话。貌似愚人者并非愚人,愚者本身才是愚人。只要你懂得装蠢,你就并不愚蠢。要想受到别人的敬重,就要学会掩藏你的聪明。
正如机器运转需要添加润滑剂一样,搞好人际关系有时也需要润滑剂。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陷入僵局时,《厚黑学》认为:“糊涂”,就是一种极好的润滑剂。提到“糊涂”,人们自然会想起郑板桥的那句名言,“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为糊涂更难,是聪明亦难,糊涂亦难。”
李宗吾在《厚黑经》中说:“世间学说,每每误人,惟有厚黑学绝不会误人,就是走到了山穷水尽,当乞丐的时候,讨口,也比别人多讨点饭。故宗吾曰:‘自大总统以至于乞儿,壹是皆以厚黑为本。’”
按照李宗吾的说法,在待人处世中,时时处处都需要用厚脸装糊涂,甚至当身处险地时,“糊涂”还是“精明”,很可能成为事关自己身家性命的关键因素!
刘备靠“厚脸”建立起来的蜀汉王朝只统治了42年,就被魏国灭掉了。后主刘禅做了俘虏,他的一家和蜀国的一些大臣,都被东迁洛阳。当时,魏国虽是由曹操的后代做着皇帝,但其大权早已落在了西晋的开创者司马昭父子兄弟的手里。刘禅到了洛阳,司马昭便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
按说,当时的晋王司马昭也应该是日理万机的了,有一天,他却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
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差点儿掉下眼泪。只有刘禅咧开嘴看得挺有劲,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
司马昭观察了他的神情,宴会后,对贾充说:“刘禅这个人没有心肝到了这步田地,即使诸葛亮话到现在,恐怕也没法使蜀汉维持下去,何况是姜维呢!”
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说:“你还想念蜀地吗?”刘禅说:“在这里很快乐,不想念蜀国。”这就是“乐不思蜀”成语的由来。
跟随刘禅来到洛阳的前蜀国秘书郤正听说这事儿,连忙求见刘禅,说:如果以后晋王(指司马昭)还这么问你,你应该流着眼泪回答说:“父母亲的坟墓都远在蜀地,一想起这事儿,心里就难过,没有哪一天不思念蜀国的。然后你就闭上眼睛,做出深沉思念的表情。”
不久,司马昭又问刘禅想不想蜀国,刘禅就如郤正说的那样对答,然后闭上眼睛。司马昭说:“怎么竟像是郤正说的话呢?”刘禅吃惊地睁开眼睛,傻里傻气地望着司马昭说:“对,对,正是郤正教我的。”
司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司马昭这才看清楚刘禅的确是个糊涂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有想杀害他。就这样,刘禅活到了公元271年,在洛阳去世。
所谓糊涂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看不明白弄不清楚,因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另一种则是看得明白弄得清楚,但却不便于直截了当,这种情况下就要采取一定的糊涂战术。确实,在生活或工作中,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明明白白的,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出于某种特别的考虑,说得含含糊糊一点儿效果反而更好。
在待人处世中,有的时候对于犯浑的上司,下属需要给他泼点冷水,使对方达到清醒的目的。然而,毕竟上下尊卑不同,下属不能直来直去批评上司,否则以下犯上哪能有自己的好果子吃?此时又该如何是好呢?别急,百用百灵的待人处世厚黑之道给你开了一剂良方:假装糊涂,戏言释昏!
师旷是春秋时晋国大臣,著名的乐师,被尊为国师。虽然师旷生来就是瞎子,但是他特别善长弹琴,而且辨音能力奇强。据说晋平公铸大钟时,众乐工听后都认为音律准确,唯独师旷不这样认为。他的判断,后被另一位音乐大师师涓所证实。师旷不仅善辨音律,而且有学问、明是非,敢于进谏。当然,他进谏的方式非常巧妙,微言而有大义。
有一次,晋平公与群臣饮酒,自鸣得意地说:“当人君最惬意,天下人不敢违背他的意志。”
当时,师旷正好坐在平公的前面,听到这些话之后,就用琴猛撞晋平公,平公慌忙避开,琴碰到了墙上,把琴把都碰断了。
平公疑惑地问道:“太师你想撞谁?”
师旷说:“我听见有小人在大王的旁边胡说,所以就想撞大王身旁的小人。”
平公说:“你这是在骂我。”
师旷说:“这不是人君说的话。”
晋平公左右的人忿忿地要求杀了师旷,平公却说:“算了,把这作为我的警戒吧。”
师旷这一撞,确实使晋平公酒醒了,人君而自夸天下人不敢违背其意志的权力,这种独裁思想是塞言误政之源。师旷明知是平公说的,却假装糊涂,说是旁边有小人胡说而撞之,因这种栖只出于小人之口,不是人君应说的话。平公被师旷这么一撞,这么一说,也认识到自己说错了,所以不仅没有为难师旷,反而里赏了他。
由于师旷深明大义,又忠于平公,平公很敬重他,常向他请教。一次,平公问师旷:“我已经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迟了。”
师旷却答所非问地说道:“为什么不点蜡烛呢?”
平公不满地说:“哪有当臣子的说这种话来戏弄君主呢?”
师旷说:“盲臣哪敢戏弄君主。臣听说,少年好学,如初出的太阳,壮年好学,如中午时的阳光,老年学习,如蜡烛之光。点起蜡烛照明,比在黑暗中摸索着走路不是好得多吗!”
平公说:“你说得很对。”
还有一次,晋平公问陪着他聊天的师旷说:“你生来便眼瞎,什么都看不到,这种昏暗一定很可怕吧!”
师旷答道:“天下有五种最昏暗的事,而我一种也没有,何悄之有?”
平公问:“怎么说呢?”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