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好呀!父母的丧事,本来是应该自动尽情竭心的。曾子说过:‘当他们在世的时候,依礼去服侍;他们去世了,依礼去埋葬,依礼去祭祀,这可以说是尽孝了。’诸侯的礼节,我没学过,但我听说过。实行三年的丧礼,穿粗布缝边的孝服,吃着稀粥,从天子一直到百姓,夏、商、周三代都是这样的。”
然友回来之后,世子确定了守丧三年的计划。但是朝中百官及同族尊长都不同意,纷纷说:“我们宗主国鲁国的前辈君主没这样办,已去世了的前代君主也没这样办,到了你这一辈却要行三年大丧,这不应该。况且《志》书上说:‘丧祭从先祖’,让‘我们遵循祖宗们的办事方式’。”
太子就对然友说:“我过去不曾做过学问,只喜欢跑马舞剑。今天,我要实行三年的丧礼,父老官吏们都对我不满,恐怕这一丧礼不能使我尽情竭心,你再替我去问问孟子吧!”
然友又到邹国去问孟子。
孟子说:“嗯!这是不能求别人的。孔子说过:‘君王死了,太子把一切政务交给首相管理,自己喝着粥,面色深黑,就临孝子之位恸哭,大小官吏没有人不敢不悲哀,因为有太子亲自带头的缘故啊!’在上位的人有什么爱好,在下边的人就一定爱好得更厉害。君子的德好比是风,小人的德好比是草;风吹在草上,草必然向风吹的方向伏倒。这件事完全取决于太子。”
然友向太子回报。
太子说:“对!这事应当取决于我。”
(于是)太子住在丧庐里整整五个月之久,不曾发号施令。朝中百官和公族都表示满意,说太子懂礼。等到安葬定公时,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观看葬仪,太子颜色的悲伤,哭泣的哀痛,使来丧吊的客人们看了都感到十分满意。
[品评]
俗话说,上行下效。上面的官员如何做,下面的人也必定跟着仿效。孟子从“礼”的角度发掘滕文公丧父的悲哀,官员们也为滕文公的孝心所感动。这不仅是一个礼的问题,推而广之也是施政的方法。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面的官员清廉,则下属不敢贪污;上面的官员贪腐,则下面的官员会更加腐败。应该说这也是孟子“性善论”的部分,他认为人本性是善的,但是后天的引导出了问题,所以才会出现贪腐。
3,有恒产则其人有恒心
丰凶年取多寡知天下
[原文]
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①。’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②日:‘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
“龙子③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④。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⑤,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⑥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⑦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使毕战⑧问井地。
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⑨,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⑩,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注解]
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于茅;于,往也,茅,用如动词,取茅之意。索:搓绳。②阳虎:作阳货。春秋后期季孙氏的家臣。③龙子:上古贤人。④校:即“较”,比较。⑤盻盻(xì)然:勤奋不休息的样子。⑥出自《诗经·小雅·大田》⑦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毕战:滕国大夫。钧:同“均”。古代卿大夫的祭田。
[译文]
滕文公向孟子询问治国的方法。
孟子说:“农事生产刻不容缓。《诗经》里说过:‘白天赶紧割茅草,晚上要把绳索搓得好,急忙修缮旧房舍,耕田播种的时间转眼到。’老百姓的一般情况是这样,有固定的产业或收入的人便有稳定的想法,没有固定的产业或收入的人便没有稳定的想法。假如老百姓没有稳定的想法,什么样的事都干得出来。等到犯了罪,然后再加刑罚,这就等于布下罗网陷害老百姓。哪有仁爱的君主在位却干出陷害老百姓的事来呢?所以贤良的君主务必做到处事恭谨,生活俭朴,礼贤下士,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有定规。阳虎说过:‘要发财就别讲仁爱,要讲仁爱就别想发财了。’
“夏代实行五十亩收税的贡法,殷商实行七十亩纳税的助法,周代实行一百亩纳税的彻法。彻就是通的意思,助就是借用人力帮助的意思。
“龙子说:‘经营土地的税制没有比助法更好的,没有比贡法更不好的。’所谓贡法就是计量、比较几年中的收成而定出一个税收的定数,不管丰年、歉年都得按这个定数征税。丰收年景粮食到处抛撒,多征收一点也不算苛暴,却征得少;凶年饥岁,田里的收获连购买来年的肥料都不够,却一定要征足这个定数。号称百姓父母的国君而使百姓整年地辛勤劳动,却没法子养活自己的父母,还得借高利贷来凑足纳税的数字,以至使老弱辗转流亡,饥寒交迫,流亡于水沟荒野之中,为民父母的实际意义又在哪里呢?对做大官的人赐予土地,使他们的子孙世代享有田租收入的“世禄”制度,滕国本来早就实行了。《诗经》里面说:‘希望上天首先降雨到公田,然后再把私田沾。’只有实行助法才会有公田,从这篇周诗看来,即便是周朝,也是实行助法的。
“人民的生活有着落了,便要兴办‘庠’‘序’‘学’‘校’来教育他们。‘庠’是教养的意思,‘校’是教导的意思,‘序’是陈列的意思。地方学校,夏代叫‘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至于大学,三代都叫‘学’。那目的都是阐明并教导人民以人与人间的各种必然关系以及相关的各种行为准则。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行为准则,诸侯卿大夫士都明白了,小百姓自然会亲密地团结在一起。如果有圣王兴起,一定会来学习仿效,这样便做了圣王的老师了。
“《诗经》里说过:‘岐周虽是历经夏商两朝的古老之国,天命却有意使它来一番革新’,这是就文王创建帝业而说的。您努力干下去,也可以使您的国家为之焕然一新。”
滕文公命毕战向孟子请教田制。
孟子说:“你的君王准备实行仁政,选择你来问我,你一定要好好干!实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整理田界开始。田界划分得不正确,井田的大小就不均匀,作为俸禄的田租收入也就不会公平合理,所以暴虐的君王以及贪官污吏一定要打乱正确的田间限界。田间限界正确了,分配人民以田地,制定官吏的俸禄,都可以毫不费力地作出决定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