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读孟子 > 第4章 公孙丑下(第3页)

第4章 公孙丑下(第3页)

孟子到平陆,对那里的邑令说:“你邑里守卫边疆的战士,如果一天之内三次擅离职守,那么,是不是要将他开除呢?”

邑令说:“不必等待三次就开除。”

孟子说:“那么你自己失职的次数也不少了啊!遇到灾荒年境,你的百姓中,老弱病残者的尸体埋填在沟壑里,强壮点的流落四方,这样差不多有上千人了吧?”

邑令说:“这不是我孔距心所能办到的事。”

孟子说:“现在假如有个人接受了替人牧放牛羊的任务,他就一定要替人家找牧地和草料。万一找不到牧地和草料,那么,是把牛羊送还给人家呢,还是站在那里眼看着牛羊饿死呢?”

邑令说:“这是我孔距心的罪过呀。”

后来,孟子朝见齐王说:“大王您的邑令,我结识了五个,其中能认识失职的罪过的,只有孔距心一人。”于是把自己跟孔距心的谈话对齐王复述了一遍。

齐王听后说:“这也就是我的罪过呀。”

[品评]

孟子极善辞令,又能抓住要害,往往三两句话就能说到问题的实质,令人为之叹服。孟子看到城镇中的居民流离失所,就问该城的长官孔距心,如果守城士兵一天三次脱离岗位,你会怎么办。孔距心说用不着三次,士兵就会被开除。孟子马上谈到该城百姓苦痛的生活,孔距心推卸责任说,这不是自己所能办到的。

孟子并没有驳斥,而是打了个放羊的比方,孔距心无可再推卸,只好承认自己有错。孟子把此事讲给齐王听,齐王顿知自己也有失误。在孟子看来,统治者能否推行仁政,是自上而下的。守城兵士脱离岗位会被开除,城邑长官失职也可以免职,但是最高的统治者没有改变,这些罢免行为也不会产生多大效应。所以要推行“仁政”,君王自己必须先施行。

5,官有责不得其职则去

无官守进退绰然有余

[原文]

孟子谓蚳曰①:“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②,似也③,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

蚳蛙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④。

齐人曰:“所以为蚳蛙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公都子以告⑤。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注解]

①蚳蛙:齐国的大夫。②灵丘:齐国的边邑。③似也:指所做的事近似有理。④致为臣:即致仕,指辞职引退。⑤公都子:孟子的弟子。

[明读]

孟子对蚳蛙说:“你辞去灵丘县长,却要做治狱官,这似乎很有道理,因为可以向王进言。现在,你作了治狱官已经几个月了,还不能向王进言吗?”

蚳蛙向王进谏,王不听,因之辞职而去。

齐国有人便说:“孟子替蚳蛙考虑的主意是不错的,但是他怎样替自己考虑呢,我还不知道。”

公都子把这话告诉孟子。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职的人,不能履行他的职责就得辞职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他进了言君主不采纳,就也得辞职不干。我既没有官职,也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出入进退,难道不是宽宽绰绰,有更多的自由吗?”

[品评]

爱民者要尽忠职守,进言者也要尽忠职守,如果不能尽职尽责,那么最好辞职,让有能力改变的人来干,而不是尸位素餐。当然,孟子说“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颇有几分自嘲的意味。

孟子不担任官职,但他仍然努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劝蚳蛙进言,要他忠于职守。孟子看重官员的具体操作,他认为官员处于什么岗位,就应该干什么。否则,就应该辞职。孟子的这一主张仍然是从其“爱民”思想出发,因为服务于民是最具体的爱民。管理机构的各个部门正常运行,国家机构效率高,老百姓办事没有阻碍,国家就能很快强大起来。

6,地位虽尊治事而不言

路途虽遥既济而不繁

[原文]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①,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②。王驩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

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注解]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