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有优秀的品质做基础。没有好的品质,一切都将是零。家长应该从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抓起,不断培养优秀的品质,抓住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从而使孩子有一个精彩而成功的人生。
001懂礼貌的孩子受人欢迎
——让孩子养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讲文明、重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貌是谦虚恭敬的语言和动作,它是一个人素养的自然表现,也是人际交往应共同遵守的规则。不学会以礼待人,就无法立身做人,可见礼貌的重要性。礼貌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才会有一个正直、谦虚的胸襟,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礼貌需要经过长期逐渐培养才能形成,所以应从小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生活习惯和道德意识。甜甜妈妈是这样做的:
一次,小女儿甜甜对她说:“我要吃饼干!”她本来听见了,但却故意不理。女儿叫了几声,见妈妈不理,就跑过来说:“妈妈你有没有听见我要吃饼干呢?”妈妈说:“我听见了,可我不知道你在叫谁呀,你又没有叫‘妈妈’。”女儿笑着说:“妈妈我要吃饼干。”“说得还不对。”“怎么又不对了?”“你要说:‘妈妈,我想吃饼干,请您帮我拿,好吗?’”女儿重复了一遍这句话后,她才去拿饼干。等女儿吃完饼干,转身去玩时,却被她一把拉住说:“还没完呢!”女儿瞪着大眼说:“完了,吃完了!”她说:“你还没有说声谢谢呢。”“噢,还要说声‘谢谢’?”“当然啦。别人帮你做了事,怎么可以不说声‘谢谢’呢?”
甜甜妈妈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训练女儿学会使用文明语言的。但是,有的孩子从不把“请、谢谢、对不起”挂在嘴边,听人说话时也不够专心,粗声大气给人没有礼貌的感觉,还对其他小朋友的衣着评头论足。若有客人造访,就借机向父母提条件,以满足额外要求。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不易结交朋友。
为了提高孩子的人文素质,让孩子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懂礼貌的习惯。下面有几种方法供父母们借鉴:
第一,不要一味地说教孩子,否则,即便是孩子当场听了你的劝告,也不过是把你的话当成耳旁风,平时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起不到好的作用。只有从孩子身边的细小环节开始,让他知道要有礼貌(当然父母要先做足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孩子好的习惯来。
第二,让孩子懂礼貌,从和别人打招呼开始。见面打招呼是最常见的问候方式,不要小看这种简单的问候,要想让孩子养成习惯并主动说出,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孩子主动使用文明用语,做父母的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知道懂礼貌的孩子是人人喜爱的。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尊重长辈。这一点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父母自身对长辈就不尊敬、不孝顺,孩子就不可能学会尊敬老人。
第四,节假日去亲戚朋友家做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在带孩子去做客的时候,也是培养孩子懂礼貌的好机会。到了亲戚朋友家,不要让孩子大吵大闹,不要跟其他孩子抢东西,不要用手抓东西吃,要和主人家小朋友友好相处。一定不要去拉主人的抽屉或翻柜子,更不要到主人的卧室特别是床上打打闹闹。
第五,到了公共场合,要让孩子遵守秩序,文明讲话。在乘公交车的时候,要排队上车,看到有抱孩子或者年迈的老人要学会让座,当有人给你让座的时候,要学会说“谢谢!”,不小心碰到别人要主动说“对不起!”。有些年轻的父母,抱孩子上车后,见到有人让座,一句话不说就坐下,这给孩子的印象就是上车后,就应该有人站起来让座,如果没有人站起来,就会又哭又叫。
在图书馆、医院、教室等公共场所,不要让孩子大声喧哗,要培养孩子在公共场所低声说话、举止轻慢、不急不躁的习惯。
第六,父母在给孩子传授文明礼貌常识的时候,避免使用教训般的生硬口气,而要跟孩子沟通,要像朋友一样用劝说或者是引导性的语气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
孩子养成了讲礼貌的习惯,也能培养健康的心理,让孩子积极去追求那些美好的东西。如此看来,懂礼貌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同时,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也会让家庭充满欢乐,减少父母的烦恼,让父母更加觉得没有枉费心机。更重要的是,孩子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就会从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要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逐步懂得一个人的社会责任。因此,每位家长都要把文明礼貌教育作为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既是家长的责任,也是家长对社会应尽的一种义务。
002谦让能让自己赢得尊重
——让孩子学会谦虚礼让
谦让是一种美德,在我国古代就有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个故事一直是许多家长教子谦让待人的第一课。
故事主要讲的是在春秋鲁国,有一位名叫孔融的小孩。他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孔融让梨的故事,启示我们要学会谦让,做到谦让。在传统教育中,谦让和礼貌、尊老爱幼等内容一起,都作为一种美德教育传授给孩子。即使在现今强调竞争的社会中,谦让仍然还是一种美德代代相传。可是随着家庭经济收入地普遍提高,孩子在经济上往往得到最优先、最可靠的保证,一些父母不惜一切代价投资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而忽略了道德品质的培养。而孩子对待谦让也失去了正确的态度。
有些家长的溺爱造成了孩子缺乏经常和别人分享食物、玩具的愉快体验,久而久之便滋长了唯我独尊,独占一切的思想。例如,有的孩子常常会说:“我喜欢的玩具,凭什么要给他玩?”这些家庭的骄子不懂谦让,也不会谦让。另外,还有些家长总怕孩子吃亏,无论什么事都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位。例如:孩子之间发生了矛盾,经老师调解孩子已经和好,可父母还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了亏,非去横加指责地训斥别人孩子一番。殊不知这样做只会损害孩子的良好性格与品德的形成。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让孩子学会竞争无疑是件好事,但是一味地让孩子去竞争,而忽略了谦让,孩子的人格也将是残缺的。
谦让是一个高素质的孩子应该具有的品质,谦让是一种胸怀,是对他人的尊重,如果人人都懂得谦让,那么孩子在跟别人交往的时候就会减少与他人的摩擦,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作为父母要培养孩子懂得谦让,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给孩子一个谦让的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谦让的习惯,就要给孩子一个和谐谦让的家庭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耳濡目染,才会养成尊老爱幼、恭敬谦让的好习惯。
第二,教育孩子跟同龄人接触的时候学会谦让。孩子的朋友和同学都是孩子的同龄人,他们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虽然有很多乐趣,但也难免发生矛盾。这时父母要引导孩子以谦让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他们来到家里后,有了好吃的跟他们分着吃,有了好书跟他们分着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同学和朋友会越来越多,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和自己的同学朋友和睦相处。有时,谦让也许会让孩子吃亏,但是,从长远来看,坚持谦让待人还是利大于弊的。
第三,让孩子正确地理解谦让。谦让是以双方尊重友好为前提的,不是无原则和无条件地妥协让步。养成谦让的习惯,并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不辨是非,不分善恶胆小怕事的人。对那些坏人坏事,绝不能妥协谦让,要勇于跟他们斗争。也许,其中的界限孩子还不能够很清楚地划分,所以,父母要适时地多给孩子讲解,让孩子在生活中提高警惕,并学会妥善处理。
谦让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社会需要谦让精神,时代呼唤谦让精神,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养成谦让的习惯。
003感恩是一种美德
——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我们知道,父母辛辛苦苦养育孩子,除了照顾孩子吃穿玩乐,还要想尽办法把他培养成才,按道理说,孩子应该最能体会父母的艰辛,也应该最能体会来自父母的真真切切的关爱,但现实生活中的孩子很少能这样,因此,怎样让孩子懂得感恩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的。没有谁希望自己抚养出的是一个不孝的不懂感恩的子女。
当然,只对父母感恩是远远不够的,对社会的感恩也同样至关重要。感恩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心态,也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孩子将来慢慢长大成人,总有一天要走进社会,在众多的社会关系中,孩子会受到很多同事、亲人、朋友、陌生人的帮助,这时,孩子最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当孩子以一颗感恩图报的心面对社会时,他会活得更愉快、更出色。
然而,现在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而孩子们从小到大都是扮演被爱的角色。日子久了,大多数孩子会认为他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关爱就是应该的,生活中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自然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可见,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
现代家庭中,许多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更是超出了正常的爱,他们经常有意无意地向孩子表明:父母的爱是无偿的、无私的。这一做法似乎证明了父爱母爱的伟大,但事实上却向孩子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号:父母爱他是天经地义的,是不需要回报的。这就让他们慢慢养成了乐于接受的习惯,哪里还知道感恩?父母的恩情都忘记了,更别说感恩他人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