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芸娘进来后,下意识扫视了一番。
这户人家的宅院,大小估计有半亩地。
正北方的堂屋是三间土坯房,西边是个茅草棚,下面有一个土灶,想来是当灶屋用的,东边则是猪羊圈,空地上是柴禾垛、菜畦之类,菜畦旁边还有一口架着辘轳的井——这井该是大嫂说的那口甜水井了。
院子还算干净整洁,想来主人家也是勤快之人。
“我姓唐,家里行三。还没问该怎么称呼嫂子?”唐芸娘先做了自我介绍,接着又问对方姓氏。
“哦,唐三姑啊,我娘家姓谢,你就叫我谢大嫂吧,村里都这么叫我。”
中年妇人说着,找来了一个粗布口袋,递给了唐芸娘。
后者接过口袋,又是施了一礼:“谢过谢大嫂!”
一句话两个谢字,倒是把谢大嫂逗乐了。
“哈哈,我拿你的钱,你拿我的粮食,谢什么。”
谢大嫂笑着摆摆手,然后,招呼着唐芸娘进里屋装粮食。
“看看这个‘升’,可是我们村的老木匠打的,比官老爷收税用的升都要大,你可别说嫂子坑你。”
谢大嫂拿起一个木头做的“升”,展示给唐芸娘看。
若是宋凌看到这东西,估计会觉得很稀奇,因为他也只在博物馆里见过。
升在古时既是容量单位,也是量具的名字,一般是方形,上大下小,类似一个倒置的方台,只不过大的一端是开口的,也可以说是一个敞口的木盒子。
用升装满东西,刮平表面,这就是一升的量。
一般来说,官府收粮食,用的升、斗这类量具肯定是要比民间大一些的,正所谓“大斗进、小斗出”,算是盘剥百姓的惯用手段了。
如今谢大嫂说自家的升要比官府的还要大,那多少有些夸大了。
但唐芸娘看那方盒规整的很,做工不错,想来也不会有多大偏差。
“自是信得过大嫂!”唐芸娘展颜说道。
“那就给你装,你扯好了口袋。”谢大嫂也不废话,说完就打开了粮缸,露出里面一个个的布口袋。
粗粮就是糜子、蜀黍(高粱)、豆子之类,另有一些碎谷、麦麸。
几种粗粮,混着装在木盒里,装得冒尖,谢大嫂又在缸沿儿上撴了撴,最后又伸出那只有些粗糙的手在上面一抹,谁也不亏不欠,这便是一升。
“哗哗!”
这一升的粮食倒进了唐芸娘撑着的口袋里,袋口顿时涌出一股混着粮食气息的尘灰,扑到了唐芸娘的脸上,一吸气,便钻了一鼻子。
她却没有丝毫嫌弃,反而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喜悦笑容。
这味道、这尘灰,正是粮食所特有的,代表的含义就是能填饱人的肚子。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