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女人香水什么牌子最好 > 第30部分(第1页)

第30部分(第1页)

想像并不难理解。它让平板的生动,让乏味的有趣,让数字成为诗,让科学变成体操,也让我们眼前有了一台电脑。但敢于想像的人一向不多。大多数人还是为各种各样的常识所束缚。常识是让人伏在战壕里,尽可能减少风险,保护自己,而想像则无异于跳出战壕奔向那条缎子般流光闪烁的河流。从这个意义上讲,想像是堂吉诃德手中挥舞的那根向风车挑战的长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幸运地成了勇士,但第一个吃毗霜的人死逑了不算,还要沦为傻逼的代名词。

愿上帝保佑他们。

五,小说的评论

谈论一部小说的好坏,应从何处着手?

学院派使用的那些词汇常令我凛然生畏,一连串术语拧成麻花,油星点点。随手翻开案头一本文学批评,抄录一段:

“在叙述革命的前提下是对个人记忆和历史虚拟的多方位书写,而且越来越偏向后者,主体在文本中的参预功能渐渐迷失在文本的自足状态中”。

说实话,我一直怀疑他们是否真正明白自己在讲什么。这段文字并不难理解,讲小说题材的淬取越来越偏向虚拟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灵感,可我不清楚的是何谓“文本的自足状态”?这里的“自足状态”是贬义词性的吧,可我咋就觉得“自足状态”是一件好事,所谓神完而气自足。而“主体”对文本的参预功能又意味什么?这里的“主体”,应该是小说家,参预功能是说小说家要时不时跳出来对其作品人物指手划脚吗?如斯,倒不失新小说的一种写法,可联系上下文,又压根扯不上。那么,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小说家想要表达的思想,被他在叙述文本时所使用的语言、结构或其他什么淹没了吗?

请原谅我学识浅陋,总之,在读由一大堆术语组成的绕口令时,我只能张口结舌。上面引用的这段评论学院情结还是轻的,若再来一句,“读者的目前时刻,可以有一个很大的延续,决不是一个时间的点”,我想人若不坠入九里云雾,那才叫奇怪。我算对小说有一定的理解,但连我都读得稀里糊涂,我就不知道这种评论的意义所在了。当然,我承认术语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的阅历、知识结构的不同,人们对许多概念的认知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造成语言与文字其外延常常是模糊不清。我说的话你听不懂,或者说,我想表达某种意思,但你却从我的话里听出另一种涵义。术语是必须的,就像计量上的摄氏温度,无以此,得不出一个精确的比较结果。有人认为二十摄氏度是热,有人或认为是冷。术语的价值不在于传递冷与热的感觉,而是搭建一个对话沟通的平台,一个暂时不断变化着的的平台,每一个人根据这些为大众所认可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再对这些术语得出具体的感觉。但是,术语本身是为了方便沟通,对一些概念进行的整合规范,可若一昧对术语再行曲折、晦涩,却着实让人不大舒服。

这是闲话,暂且打住。

评论小说好坏,首先不要拷问作者的写作动机。尽管有“境界”一说,但动机殊难界定,且动机本身并无高下之分,一个整天写作的人未必就比一个整天嫖娼的人高尚。毋论作者的写作是为改变现状、博取功名;满足自我及他人认可;稻梁谋,职业行为;兴趣所在,自娱自乐……这些并不重要。写作可以非理性,但一个有效良好的评论机制一定得理性,有实际操作性。如是,我们才不会把巴尔扎克几天内赶写出来卖字换钱还债的《高老头》讥为无聊之物,也不会把数十年心血熬出来最后还得自费出版的《追忆似水年华》说成垃圾。

小说的好坏究竟由谁说了算?

专家?读者?

专家常因知识而拒绝不在其知识范畴之内的事物,而读者,大部分,都是被他人及自己愚弄的群体,两者并不可信赖。理论上,每一个人都有权发出自己的声音,事实上,专家是掌握着话语权的,他们的一句话要顶读者的一万句。文坛,说到底,是少数人的。作为既得利益者,为维护其利益,所谓专家自然要泊来或创造出名目繁多的概念来唬弄读者,以便做出蛋糕,占有蛋糕。

读者是沉默的大多数,也是可疑的大多数。他们常以“人民”的面目高高在上,但老天爷知道,他们并不能在每个时候都清楚知道自己说了什么。他们以为自己发出的声音,多半是别人塞进他们喉咙里的。人是渴望上帝的,权威的阴影成几何形状矗立于神庙大殿,向权威跪倒,是能换取到一定时间内心灵的归属感,毕竟,人的膝盖是软的。所以希特勒干脆一把火烧了国会,议会里各种拳打脚踢的声音迅速消失,纳粹美学的旗帜从此高高飘扬。

如何调戏专家,勾引读者,在后文的“小说的登龙术”里,还会详谈,这里就不再论述。作为写作之人,只能是希望有良知的专家,懂得审美喜欢思考的读者多一些,而自己的运气也足够好。

评论更切忌被意识形态遮住眼睛。坦率说,只有当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无法占据绝对的支配地位时,在其相互妥协的空间处,写作才有可能回归本原,形成一个较为客观的标准,进而作出评价。写作是冲动的,个体智慧因它的激|情,那不可替可的惟一,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盎然生机。而评价应该是理性的,通俗点讲就是:它写了什么?它是如何写的?

“写了什么”包含两层意思:

A;它是否指向那些永恒之物,即人、自然、人与自然三者。再详细点讲,譬如人的爱、恨、悔、嫉妒、恐惧、傲慢、善良、虚伪、荣誉、尊严、自私、怯弱……,人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及坐立行跑等动作皆服务于这些词汇,它们穿透时空,不因现实的荣辱而褪色,任何强加于其上的诋毁之言皆不能抹去它们的光辉。它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经得起空间的考验。又譬如自然,山河淋漓,秋水一色,有银河倒挂,有大漠孤烟。小说若能汲取天地之意,其美也大,其丽也壮矣。再譬如人与自然。它可以讲人类试图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努力及绝望,也可以讲人与自然的和谐及拈花不语。凡口口声声“文以载道”者,当属居心匿测。他们嘴里的“道”实际已沦为政治之奴仆的代名词。政治是体现“道”的手段,而非“道”本身,此点不可不察。

B;它是否行走在事物的无限可能上。小说是无穷尽的,形式永不竭止。“为艺术而艺术”,看似没肝没肺,其底色便是“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人,是上帝的艺术品。小说是人为接近上帝而创造的艺术品。

绘画、雕刻、电影、音乐等,虽直接证诸于人的耳目,形态鲜明,也更富亲的力,却受时间、空间、具体的物质条件所约束,譬如琴,再高明的演奏家也无法在断弦之琴上奏出百鸟朝凤,惟有小说,通过文字这种符号,贯穿宇宙,包罗万象,电影及其他实乃小说的片断及演绎。云,野马般奔来,其势汹汹,猛地,缰绳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勒紧,扬鬃掀蹄,灰溜溜长嘶,万千雷音轰然滚滚四散。无限的可能性便是这震烁之音,它摧枯拉朽,一扫冬日污垢,在生活深处炸裂,原已枯竭的万物因此而获得生机,庸俗的得以神奇,平凡的得以伟大。

探索小说“无限的可能性”,并不意味彻底扬弃“传统”,而是站在“传统”的肩膀上,眺望蔚蓝大海。一昧肩负“传统”,只在故纸堆里寻学问,如蜗牛埋首移步,不见日月经天,不得壮怀激烈,实是愚不可及。

“永恒之物”产生深刻、悲悯。“无限的可能性”产生新鲜、有趣。这四个特征即一部好小说直接诉于人们感官的最初印象。

深刻。思想上的深刻,小说不仅找出了那些值得思索的东西,而且,它也试图给出自己的回答。这个回答的声音必然是由经生活淬炼过后的智慧发出。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