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宋仁宗闹离婚引起的大规模骂架事件
宋仁宗郭皇后是宋代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郭皇后被废事件是仁宗时期宫廷矛盾掺杂朝臣斗争的产物;其主要原因是仁宗不满刘太后的垂帘听政;同时也与仁宗作为少年即位的皇帝;与其母亲、妻子之间的感情纠葛有关;另外;朝中大臣的介入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结果则是直接导致了宰执与台谏斗争的公开化,困扰北宋一代的“党争”也由此揭开序幕。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的第四任皇帝,狸猫换太子就是说的他。他13岁登基,24岁才开始亲政。仁宗在位42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仁宗早年生活在养母刘太后阴影之下,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能守祖宗法度,性情文弱温厚,其武功谋略不及太祖、太宗,在与西夏王朝的长期对峙中表现平平,宋王朝屡战屡败,军事上处于弱势地位。然而,仁宗知人善任,也想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诸多弊端,提拔重用了一大批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因而其在位时期名臣辈出。总体而言,仁宗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其中也不乏悲天悯人的情怀。
仁宗赵祯的母亲李氏本来就是刘皇后的侍女,因为被真宗看中,成为后宫嫔妃之一。在赵祯出生之前,真宗有过5个男孩,但都先后夭折。人到中年的真宗处于无人继承皇位的难堪之中。赵祯出生后,真宗喜出望外,赵祯自然要做大宋朝的接班人,由于李氏身份卑微,而刘皇后这个时候权势已经很大,于是在真宗的默许下,赵祯被一直未能生育的刘氏据为己子,跟杨淑妃一起抚养。李氏慑于刘后的权势,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夺去,却不敢流露出任何不满情绪,否则不仅会危害自身,也会给亲生儿子带来灾难。
乾兴元年,真宗病危,惟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年幼的儿子,生怕皇位落入他人之手。他最后一次在寝殿召见了大臣们,宰相丁谓代表文武百官在真宗面前信誓旦旦地作出承诺,向真宗保证将全力辅佐新皇帝,决不容许有废立之心。真宗当时已经不能说话,只是点头微笑,表示满意。事实上,真宗晚年,刘皇后的权势越来越大,基本上控制了朝政,再加上宰相丁谓等人的附和,因而真宗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真宗留下遗诏,要“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相当于让刘后掌握了最高权力。同年,13岁的仁宗即位,刘氏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权倾朝野。
这样,仁宗就在养母的权力阴影下一天天长大。刘太后在世时,他一直不知先皇嫔妃中的顺容李氏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这大概与刘太后有直接关系,毕竟她在后宫及朝廷内外都能一手遮天。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不会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告诉仁宗身世秘密的。明道二年,刘太后病逝,仁宗刚刚亲政,这个秘密也就逐渐公开了。
蒙受了20年的欺骗,生母也在明道元年不明不白地死去,当仁宗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其震惊无异于天崩地陷。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一面亲自乘坐牛车赶赴安放李妃灵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围了刘后的住宅,以便查清事实真相后作出处理。此时的仁宗不仅得知了自己的身世,而且听说自己的亲生母亲竟死于非命,他一定要打开棺木查验真相。当棺木打开,只见以水银浸泡、尸身不坏的李妃安详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饰华丽,仁宗这才刘太后没有谋害自己的母亲。随即下令遣散了包围刘宅的兵士。 。。
《中国历代党争》第五章(3)
李氏是在临死时才被封为宸妃的,刘太后在李宸妃死后,最初是想秘而不宣,准备以一般宫人礼仪举办丧事。但宰相吕夷简力劝大权在握的刘太后,要想保全刘氏一门,就必须厚葬李妃,刘后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以高规格为李宸妃发丧。生母虽然厚葬,但却未能冲淡仁宗对李氏的无限愧疚,他一定要让自己的母亲享受到生前未曾得到的名分。经过朝廷上下一番激烈争论,最终,将真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列于太庙之中,而另建一座奉慈庙分别供奉刘氏、李氏的牌位。刘氏被追谥为庄献明肃皇太后,李氏被追谥为庄懿皇太后。奉慈庙的建立,最终确立了仁宗生母的地位,同时也意味着年轻的仁宗在政治上的日益成熟,逐渐摆脱了刘太后的阴影。
这位被废的郭后就是刘太后选定的,刘太后干涉宋仁宗的婚姻自由为其后来郭后被废埋下了伏笔。
郭氏被立为皇后是在天圣二年九月,仁宗当时十五岁,娶郭皇后,并不是他的选择,而是刘太后的选择。
宋仁宗最初看上的是土财主王蒙正的女儿,曾向刘太后提起过此事,但刘太后以王姓女子“妖艳太甚,恐不利少主”给否了。此话有两层意思:表层的意思是新立的皇后不能干扰朝政,也不能使皇帝无心学业与国事;更深一层的意思则是,作为垂帘太后,刘太后既“君临天下”;又是六宫之主,她希望新皇后能对她俯首听命,不干扰其垂帘“圣政”;同时,新皇后也要有利于她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对于刘太后来说,如果所立新后非出己意,自己未必有把握有效控制。仁宗所中意的女人,在太后眼中便属此类。
之后宋仁宗又看上了已故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张氏,又被刘太后阻拦。最后刘太后自做主张,将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册立为皇后。
对这位强势的母亲,仁宗虽出于孝道而不得不遵从,但内心显然不快。被刘太后扶上皇后宝座的郭氏,则自入宫之日起到刘太后驾崩之时,一直都对刘氏非常恭顺,这就为其日后的被废埋下了隐患。
郭后之废,首先事关仁宗和郭后之间感情的变化。
郭后方面,骄妒、争宠是最主要的恶行。尽管在夫妻关系上,防止丈夫与别的女人有性接触是妻子的本能和应有的权利,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这被视为嫉妒恶行。因此,郭后若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必须与其他皇后一样,付出一定代价,那就是不与其他嫔妃争宠,不干涉朝政,从而形成一种道德自虐。
然而郭氏生性并不隐忍,争宠势在必然。在刘太后当权的时候,对于郭后遏制“后宫不得进”;刘太后是很赞成的,她不愿意年青的仁宗因沉溺后宫而荒废学业和国事,婆媳俩在这方面结成了天然的同盟。仁宗对此当然大为不悦,尽管他与郭后有一定的感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值血气方刚,对于身边的宫娥嫔妃他颇欲宠幸,但他不敢对母亲有所违逆,只能把心中的怨气撒向自己的妻子。身边的大臣们也持大致相同的态度,郭后骄妒的形象由此铸成,仁宗与郭后的关系蒙上了又一层阴影。
刘太后在世时仁宗不得不有所收敛,刘太后一死,年方二十五岁的仁宗便移情别恋,宠爱尚氏和杨氏。结果是身体日渐衰弱。就更加没空理郭皇后。这样导致与郭皇后的感情趋向淡化;郭后则失去了自己最有力的依靠。但郭后似乎没有注意到形势的这种变化,她的“争宠”行为由于仁宗的纵欲而变得更加激烈,屡在仁宗面前与尚、杨二美人忿争。
《中国历代党争》第五章(4)
这时刘太后才去世不久,仁宗意外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他的亲生母亲并非刘太后,而是已经去世的李宸妃。此番变故,非仁宗所能料及,他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尽管后来在朝臣的帮助之下,仁宗查清了李氏去世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