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大唐烈艳肉 > 第115部分(第1页)

第115部分(第1页)

加金鱼袋赏银千两,旨意拟好之后马上就以八百里加急快报送往潼关。

为什么王风赐会为李嗣业说好话?这个内侍可是清楚的知道唐玄宗的性格,唐玄宗到了晚年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耐心,如果自己说得前方一片大好唐玄宗必定会令李嗣业出战,这个王风赐可是摸准了好大喜功的唐玄宗的脉了,然而李嗣业如果出关与安禄山交战,胜了自己的功劳跑不掉,败了那就全部是李嗣业的错处了,而且李嗣业可能不会冒着与又是敌兵决战的风险出潼关的,那正好,自己就可以用监军的身份构陷李嗣业,那还是能够出了自己的一口气,王风赐这个为了自己私愤可以不顾大局的人简直是奇葩一棵,不过中国人从来不会只有这么一个只为自己着想却枉顾国家与民族的人。

果然王风赐猜中了唐玄宗的反应,唐玄宗的圣旨很快就到了潼关,随圣旨前来的还有长安的一批粮草和军械,李嗣业跪在地上听圣旨脸色却是越来越黑,封常清的脸色只有比李嗣业更黑的,两人都知道潼关的十几万兵怎么可能出关去寻安禄山决战?防守都还不够,出战正是舍长就短,李嗣业手下的精锐骑兵不少,还有陌刀兵,不过骑兵对于安禄山来说数量太少,陌刀兵同样如此,这样贸然出战估计是败多胜少。

传旨太监尖着嗓子说道:“骠骑将军还不接旨?”

李嗣业这时和封常清对望一眼,说道:“这位公公。不知这大胜是哪里来的根据?为何要我军出潼关作战?”

传旨太监不由疑惑,他传旨不再少数了,居然有这样不肯马上接旨的。就说道:“这个我怎么知道,大将军还是先接旨吧。”

李嗣业无奈起身接过圣旨,请这位传旨太监稍坐,就拉着封常清到一边商议,那传旨太监还以为有赏钱,结果李嗣业直接将其丢在一边,不由气歪了鼻子。坐在那里生气了闷气,一同听旨的还有王风赐,这时王风赐悠悠的走了过来。拱一拱手说道:“这位大人怎么称呼?”

那传旨太监一看,哟,这位是五品的内官,自己一个七品内官怎么能够这样托大。宫中资历官阶高的太监不少。谁也不知道得罪了人之后会不会有麻烦,连忙起身行礼口称:“奴婢姓陈名郊,不知这位老爷是?”

王风赐虽说是内宫太监,不过皇宫中光太监就有一万多,这陈郊没有见过,王风赐笑笑说道:“吾是监军王风赐,这李嗣业可是太无礼了,既不马上接旨。又对传旨天使无礼,真是骄横无状。陈郊你可别往心里去。”

王风赐这话可够点明了,随后递了一个小袋子过去,陈郊不动声色的收了过来,王风赐又说道:“我未来军中一直是伺候贵妃娘娘的,娘娘觉得我还算不错,就放到军中来做个差事,要是得了什么功劳也好面上有光不是,不想这安西来的李嗣业却是个骄横的主,我是好生难过啊。”

王风赐就是在陈郊面前点明了自己是杨贵妃那边的人,这陈郊一听,宠妃的人啊,这可是当今圣人最宠爱妃子的人,马上脸上堆满了笑意,连连作揖,王风赐这一番话,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自己不待见李嗣业,隐晦的让陈郊回去复命的时候给李嗣业上上眼药的,王风赐觉得已经点得差不多了,也就跟陈郊在那边闲扯起来。

李嗣业拉着封常清走到正厅的一个侧厅里面,李嗣业皱眉道:“这是怎么回事?已经马上就要冬季了,却要我兵出潼关,且不说安禄山部下本是北方兵,又远远的多过我军,还有就是放弃潼关出城野战,这岂不是脱了铠甲与人搏命,这样的圣旨真是叫人摸不着头脑,封防御使怎么看这事?”

封常清一脸凝重:“安贼势大,守潼关还能行,出城野战绝对不行,万一战败,潼关必危矣,潼关绝不容有失,不然长安难守,李都护可快马传信圣人,问为何要我等出战?还有就是安禄山兵缺粮这是哪里来的消息?你我两人到现在也没有安禄山缺粮的消息。”

李嗣业点头道:“我本不喜见到安禄山践踏洛阳河北,百姓流离失所死伤众多,奈何手中兵力不足,太子已派心腹重将到巴蜀募兵,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必可兵力上雄厚许多,那时才有底气与安贼决战,此时出战实为不智,我两联名写这个奏折吧。”

封常清虽然因为安西大都护一职与李嗣业有冲突,不过他也是国事为重之人,当下两人就马上写了不可立时出战的奏折,写完之后就派传令军士马上往长安而去,圣旨以下,却是不好违抗,两人开始做出战准备,只是准备的很慢,想等到玄宗改变主意。

与李嗣业和封常清的奏折同时到长安的还有一个监军王风赐的密折,杨国忠来到安庆宫时正赶上唐玄宗正在发脾气,唐玄宗在花厅中怒气冲天,地上是摔碎的琉璃盏,几个宫娥正在一边瑟瑟发抖,杨贵妃正在细声劝慰,杨国忠马上上前跪拜。

唐玄宗见杨国忠到了,有气无力的说道:“你来了,正好看看这两份折子,真是吾的好臣子啊,畏战如虎,还巧令颜色,要不是吾的监军发来密函,吾还不知道这些领军将领的心思,真真该杀。”

杨国忠将桌上摆放的两分折子拿起来一看,第一份是李嗣业和封常清的折子,说的是安禄山大军未损,不可轻易大军出潼关决战,一旦有失潼关必不可保,长安就危险,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固守潼关,等到各路勤王军云集,安禄山在洛阳必定不能久呆。其撤兵之时才是最好的出兵时机云云。

第二份折子却是监军王风赐的折子,王风赐在折子上说李嗣业得胜之后骄横无比,传旨;令其出潼关时坚决不干。口中说了不少大逆不道之言,说道:“安禄山被逼反,现李某与安禄山对决实属无奈,怎可轻出浪战,就算胜也损兵折将,就守潼关即可,不可轻出。”

杨国忠看到这里将折子一合说道:“李嗣业难道也有反心?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也能出口。臣请召回李嗣业囚之,一旦落实罪证,这不臣之人难逃国法。”

唐玄宗听了这话本来已经消停了怒气又生。他宠信安禄山,可以说对安禄山是推心置腹信任有加,结果安禄山反叛得不要太容易,所以现在唐玄宗对于下面的所有节度使都开始怀疑。李嗣业的安西大都护是一个比较特别的节度使。底下就是四大军镇,基本是以军队为主,本来李嗣业相应勤王旨意的时候就借口与吐蕃交战推迟过一次,唐玄宗一直耿耿于怀,后来见李嗣业亲自领军到长安也就释然了。

这一次王风赐的折子却是又挑起了唐玄宗的这块伤疤,立时就怒发如狂了,唐玄宗其实心里面却是恐惧,他恐惧的是现在长安可战之兵就是李嗣业和封常清手下的那十几万人。李嗣业同情安禄山,要是也行安禄山之事。那么自己这个皇帝也就当到头了,恐惧和惊疑之下唐玄宗完全没有了皇帝的风度,歇斯底里的发作了一番。

杨国忠见状心中暗喜,但脸上却露出凝重表情说道:“一言而处理重臣国忠认为不妥,请圣人叫来当时传旨的内官以求证,然后在派快马去潼关探视,如确如监军之言李嗣业和封常清并未奉旨出兵,那么必定是有从贼之心了,请圣人早做防备,如果反之,那还是国之重臣。”

唐玄宗一听有理,就马上叫人宣传旨内官陈郊来见,不一会陈郊就到了,唐玄宗就问道:“陈郊,你去潼关传圣旨李嗣业和封常清适合表现啊?”

陈郊迟疑了一下,跪倒在地说道:“奴婢不敢说,请圣人恕罪啊。”说完连连磕头。

唐玄宗大怒:“你这杀才,什么不敢说的,?李嗣业还大过了吾不成?快快说来。”

陈郊连说不敢,然后就开口说道:“那李嗣业奴婢念完圣旨之后根本不接旨,奴婢连连催促他也不接,然后还反问奴婢长安是如何得知大胜消息的,直到奴婢抬出圣人,李嗣业才勉强接旨,接旨之后立即就拉着封常清到里面商谈,将代表圣人体面的奴婢丢在一边,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奴婢不敢有一句谎言。”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