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江湖老友 pdf > 张彻(第2页)

张彻(第2页)

邵氏的十四个摄影棚他要占七八个,让他一天可以拍两三组戏。但从第二棚到第五六棚他都不肯走路过去。

住的是影棚附近的宿舍,一下楼就坐上车子,拍完戏坐车回来。他和董千里、杨彦歧,三人一起和邵逸夫先生开会,订出制作大计。

因为他导演的每一部戏都赚钱,多多益善,三人献计创造出“联合导演”的方案:张彻挂名,由桂治洪、孙仲、鲍学礼等年轻一辈导演去拍。张彻只看毛片,决定戏的好坏,是否要重拍等等。后来演变为监制制度和执行导演的制度,影响至今。

年轻导演总有点理想,希望在片中加点艺术性或探讨社会性的东西进去。商业路线就走歪了,变得不卖座。张彻绝对不允许这些行为,又开始大骂人。我亲眼看到一些已经三十多岁的导演被张彻骂得淌出眼泪来,深感同情,对张彻甚不以为然。发誓有一天和他碰上一定和他大打出手。张彻从不运动,打不过我的。

但是我们之间好像没有冲突过。他一有空就跑到我的办公室,聊聊文学和书法,喝杯茶。偶尔也约金庸先生和倪匡兄一起去吃上海菜。这期间倪匡兄为他写的剧本最多,大家坐下来闲谈一会儿主意就出来了。倪匡兄照样说:“好,一个星期内交货。”其实他三天就写好,放在抽屉中再过四天后等人来拿。

剧本是手抄后用炭纸油印出来装订的。张彻在等摄影组打光的时候用笔在动作和对白之间画线,分出镜头来。夏天炎热,整个片厂只有李翰祥和他有一台移动冷气机,由这个角落搬到那个角落,只在分镜头时张彻没有开口骂人。

一九七四年他在香港感到了制作上的限制,向邵逸夫先生提出组织自己的公司“长弓”。带了一大队人去台湾拍戏,资金由邵氏出,张彻自负盈亏,但票房收益可以分红。

这是张彻兵团走下坡的开始。在合湾的制作并不理想,两年后就结束了长弓公司,欠下邵氏巨额的债务。

换作别人,一走了之。但是张彻遵守合约,用导演费来付清欠款,一共要为邵氏拍二十几部戏抵还。每天再由片场回到宿舍,从宿舍到片场,一个摄影棚到另一个摄影棚,剧本上的镜头分了又分。

因为他完全不走动,骨头退化,腰逐渐弯了。有一天从楼上走到车子,司机等了好久从倒后镜中也不见人。打开门去看,才知道张彻倒在地下,动也不动。

病过之后,他照样每天拍戏。闲时又来我的办公室喝茶,向我说:“人在不如意时可以自修。”

我在张彻鼓励之下做很多与电影无关的学问,但张彻本人能劝人自己却停留着。动作片的潮流更换了又更换,李小龙的魄力、成龙的喜感、周润发的枪战等等,张彻的动作还是京剧北派式的打斗,一拳一脚。

合约满了后,张彻到大陆去拍戏,带动了早期内地的武打片,至今的许多电视动作片集中还能看到他的影子。

从电影赚到的钱,张彻完全投资回去。有过光辉的人,不肯退出舞台。我曾经写过,张彻像他戏中的英雄,站在那里被人射了一身的箭还是屹立不倒。

我在嘉禾的那段日子,和张彻的联络没中断过。出来吃饭时他的听觉已经丧失,眼又不大看到东西,互相的对话有困难就用传真书信。张彻的身体不行但思想还是那么灵活,传真机中不停地打印出他种种的要求。

也曾经帮他卖过一些小地方的版权。张彻在大陆拍的戏我没有力量为他在香港发行。

老态愈来愈严重的他实际年纪并不比李翰祥大。李翰祥在晚年还是大鱼大肉到处跑的时候,张彻已经连门口也不踏出一步了。

二〇〇二年四月,香港电影金像奖发出“终身成就奖”给他时看到他的照片,已觉惨不忍睹。英雄,是的,不许见白头。

我一方面很惦记他,一方面希望他早点离去。

不能够平息心中的内疚,我只有怨毒地想:“当年那么爱骂人,罪有应得!”

但是,这是多么可怜的想法。

张彻终于在二〇〇二年六月二十二日逝世。后事由邵氏和他的太太及一班契仔处理。邵逸夫爵士对这位老臣子不薄,一直让他住在宿舍里头。

书至此,半夜三点,旧金山中午十二点。打电话给倪匡兄,他也看到了报纸。

“临走之前他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我说。

倪匡兄大笑四声:“人老了,头脑清醒身体不动有什么用?不如老年痴呆症,身体还好头脑不行。像个小孩或像老顽童那才好。张彻这个老朋友,也认识了四十多年,早点走好过赖在那里不走。”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