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口,原本兴致勃勃的同事表情马上就僵住了,而周围大赞衣服好的人也很尴尬。因为,任小姐说的话就是大家都不愿说的得罪人的“老实话”。虽然有时她也很为自己说出的话不招人喜欢而后悔,但她总是忍不住说些让人接受不了的实话。久而久之,同事们都把她排除在集体之外,很少就某件事再去征求她的意见。她也成为了这个办公室的“外人”。
有些人不懂得说话时掌握分寸,“快人快语”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得罪他人,会致使自己在人际关系上屡遭挫折。
王先生得了绝症,本人并不知情,亲人到处求医问药为他治疗,效果不错,病人的精神状态也很好。一日,王先生的朋友李先生来看望他,李先生大大咧咧问病情有什么进展,并且说,这种病80%是没有希望的。王先生受不住这突来的刺激,病情急剧恶化,最后不幸身亡。家属对李先生强烈指责,从此断绝了来往。
千万要记住,不要以心直口快作为挡箭牌,心口一致固然好,但要留个把门的,该直则直,该婉则婉。即使需要直接对别人提出批评时,也应讲究方式方法,让对方理解你真是为他好,从而引起他发自内心的自我批评,才会起到批评的效果。
一天中午,查尔斯·施瓦布路过炼钢车间,发现几个工人在抽烟,而就在他们的头上,挂着一块写有“禁止吸烟”字样的牌子。这位老板怎么教训他的伙计们呢?痛斥一顿吗?拍着牌子说:“你们不识字吗?”不,都不是。老板深谙批评之道,他走到这些人跟前,递给每人一支雪茄,说:“年轻人,如果你们愿意到别处去吸烟,我将非常感谢。”胆颤心惊的工人们心里有数,头儿知道他们坏了规矩,但他什么也没有说,相反送给每人一支雪茄。他们感到了自己的重要,保住了面子,也因此而更加敬重自己的上司。这样的头儿谁会不喜欢呢?
同样,如果在谈话时能够灵活机警,则会同样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传古时某布政使请按察使喝酒。席间,布政使因自己的儿子太多而表示忧虑。按察使只有一个儿子,又为儿子太少而发愁。一案吏在旁边说:“子好不须多。”布政使听了这话,于是说:“我的儿子多,又怎么办呢?”那位案吏回答说:“子好不愁多。”二人皆大欢喜,大加赞赏,一起举杯痛饮。
所以,一个心理成熟、懂得社交技巧的人应该知道,在什么时候该以怎样合适的方式说话。实话不一定要直说,而可以幽默地说、婉转地说或者延迟点说,私下交流而不是当众说,等等。同样是说实话,用不同的方式说,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一点通:
与人谈话要注意委婉周全,如果口无遮拦,直来直去往往会带来不良的效果,害人害己。
3.话不在多,点到就行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话也是如此,话不在多,点到就行。在生活节奏紧张快速的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听你的长篇大论。这就要求你在谈话时要做到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白门楼斩吕布”的故事。吕布被曹操所擒,曹操考虑到吕布的本领高强,有心饶他不死,留下为己所用。为此,他征求刘备的意见。刘备担心吕布归顺曹操后,不利于日后自己称雄天下,希望曹操处死吕布。这时,刘备本可以列举吕布的很多劣迹恶行,但他仅选择了吕布心狠手辣、恩将仇报、亲手杀死义父的典型事例来说服曹操。刘备只说了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一句话,提醒曹操想到吕布反复无常,很难成为心腹,弄不好就成为吕布的刀下鬼。于是,曹操下决心,立斩吕布。
吕布曾有恩于刘备,吕布被斩之前,也曾提醒刘备:“君不记辕门射戟之事乎。”然而刘备却不予理会,只用一句提示性的话,就坚定了曹操的决心,立刻就要了吕布的性命。
凡是小事如果处置不当,万急之中也会酿成祸害。此时能不能说话,善不善于说话,可真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了。话要说到点子上才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话并不是说得越多才越有说服力,要抓住谈论的要害,才能事半功倍。因此要想要想在人际交往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有个好口才,这就像我们辩论一样,抓不住对方的论点要害,永远也不会把对方击败。
汉武帝好巡游,一次在鼎湖病后到甘泉视察,发现甘泉官道坎坷难行,事先未及整治,不禁恼怒从心而起:“难道义纵觉得我必定驾崩鼎湖。连甘泉也来不了了吗?”
这件事本是义纵的疏忽,但情急之中义纵竟难以置辩。不久,汉武帝就找借口杀了义纵。
同样是这个汉武帝,好骑马游猎,一次大病之后,猛然发现宫中御马竟比以前瘦了许多。他喝令叫来管马的上官桀,骂道:“你是不是以为我该病死,连御马也看不到了?”说罢便要治罪。
上官桀非常机智,急忙申辩说:“臣万死不辞,唯知陛下圣体欠安,臣日夜忧虑,无心喂马。臣确实已失职,陛下愿杀愿罚,都请自便,只要陛下圣体健康,臣死而无憾!”言未毕,泣不成声。
没有养好马与没有修好官道一样,都是没有尽到职责,但是上官桀却很高明地将失职转成尽忠的表现。言语之间,使汉武帝觉得他极为忠诚。结果,上官桀不仅没有被杀头,反而受到重用,累官至骑都尉。可见说话能言善辩,语中要害最关键,在危急时刻不仅能扭转形势,还能保住自己的一条性命。
看来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举足重轻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已将语言表达提高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德国诗人海涅也曾经说过:“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人,把巨人彻底打跨。”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社会的发展是高度的发展经济信息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的迅速膨胀,以势不可挡的势头摆在我们面前。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里,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交流信息的语言表达能力。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大亨乔治,资产逾10亿美元。某年他与商业伙伴戴维从加州飞往中国某大城市,准备投资建厂,寻找合作伙伴。三天后,乔治坐到了谈判桌前,谈判对象是我国某一大型企业的领导。这位领导精明能干,通晓市场行情,令乔治颇为欣赏。听了这位领导对合资企业的宏伟设想后,乔治感到似乎已看到了合资企业的光辉前景。正准备签约时,忽听这位领导又颇为自豪地侃侃而谈道:“我们企业拥有2000多名职工,去年共创利税700多万元,实力绝对雄厚……”
听到这儿,乔治暗暗地掐指一算:700万元人民币折成美元是90余万,2000多人一年才赚这么点儿钱?而且,这位领导居然还十分自豪和满意。这令乔治非常失望,离自己预定的利润目标差距太大了!如果让这位领导经营的话,是很难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利益的;于是决定立即终止合作谈判。
试想一下,如果那位领导不说最后那句沾沾自喜的话,谈判也许会以另一种结局而告终。那位领导最后那些不着边际更是画蛇添足的话,不仅暴露出他自身弱点,而且令外商失去了合作的信心,最终撤回投资意向,的确是多余之至。
我国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交际能力。因此,未来的事业对人才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说话。“能言善辩”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工具。各个领域、各个阶层人士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语言交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语言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这是谁也回避不了的事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比写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因此,我们要有出色的语言组织能力,善于总结自己的观点,凡事语中要害,在开口之前,先让舌头在嘴里转个圈,把多余的废话减掉,一开口就往点子上说,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一点通:
话不在多,点到就行。在生活节奏紧张快速的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听你的长篇大论。这就要求你在谈话时要做到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4.滔滔不绝不是真口才
言辞有时是苍白无力的,它很少能说服他人改变立场,虽然上帝给了我们两只手一张嘴,但人们还是喜欢用嘴而不喜欢动手。逞口舌之利是毫无意义的,不但不能改变别人的立场,反而会把自己逼上绝路。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总能看到一些高谈阔论的人。他们总是炫耀自己的才能多么的出众,如果能按他说的计划实行,必然能成就一番大事。这些人滔滔不绝,在自己空想的领域里如痴如醉。然而,在旁人看来,那是多么的可笑和愚蠢。
罗马执政官马西努斯围攻希腊城镇帕伽米斯的时候,由于城高墙厚,士兵死伤惨重却仍然未能攻占这座城镇。最后,马西努斯发现城门是最薄弱的环节,于是打算集中兵力猛攻城门,但要攻打城门就必须要用到撞墙槌,当时军中并没有这种器械。马西努斯想起几天前他曾在雅典船坞里看过两支沉甸甸的船桅,就马上下令把其中较长的一支立刻送来。
然而,传令兵去了多时,桅杆仍未送达。原来是军械师与传令兵发生了争执。军械师认为短的那根桅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不但攻城效果比长的那根要好,而且运送起来也方便,他甚至花了不少时间画了一幅又一幅图来证明自己的专业,而传令兵则坚持执行命令,既然上司要长的桅杆,他的任务就是把长桅杆送到上司面前。
面对军械师喋喋不休的说辞,传令兵不得不警告他,他们的领袖是不容争辩的,他们了解领袖的脾气,军械师终于被说服了,他选择了服从命令。在士兵离开以后,军械师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觉得服从一道将导致失败的命令是毫无意义的,于是,他竟然违抗命令送去了较短的船桅。他甚至幻想着这根短桅杆在战场上发挥功效,使领袖不得不赏赐他许多战利品以赞扬他的高明。
马西努斯见送来的是那根短的桅杆很生气,马上召来传令兵,要他对情况做出合理的解释。传令兵忙向他汇报说,军械师如何费时费力地与他争辩,后来还承诺要送来较长的桅杆。马西努斯对这名军械师的自以为是深感震怒,于是,他下令,马上把这名军械师带到他面前来。ビ止了几天军械师才到达,他没有察觉到领袖的震怒,反而为能够亲自向领袖阐述自己的正确理论而扬扬得意。他仍然以专家自居,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专业术语,并表示在这些事务上专家的意见才是明智的。马西努斯见军械师仍不改其说大话的老毛病,十分生气,立刻叫人剥光他的衣服,用棍子活活地将他打死。
这名军械师可能死后也不会搞懂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他设计了一辈子的桅杆和柱子,还被推崇为这方面最好的技师,凭他的经验,他知道自己是对的,因为较短的撞墙槌速度快、力道强,更适合攻城。他可能永远也没办法想通,他费尽口舌向统帅解释了大半天,为什么统帅仍然坚持他的无知呢?
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像军械师这样的好辩者。他们不了解言辞从来都不是中立的,或多或少总带点偏向性。有些人是天生的辩论狂,太过于争强好胜了,整天只知要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争辩,或总是找机会责难比自己有权有势的人的聪明才智,他似乎已经忘记面对的是什么人物。面对这些人物,逞口舌之利是毫无用处的,他只要说一个字就能封住你的嘴,因为权势掌握在他手里。
有人说话不管该不该说,也不考虑后果如何,只要想说就说。我们把这种人说成是“漏斗嘴”。老李的儿子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640分的好成绩,报考了清华大学。老李十分高兴,就把这个喜讯在办公室里公布出来,没想到老张抢先接过话头说:“640分,也就一般吧。听说今年清华大学够高的,你们家闺女报清华可够呛!”老李听到老张的话,脸色一下子就由晴转阴了。正在这个十分尴尬的时候,办公室的小黄说:“今年能考640分,真了不起!我有个朋友,他孩子今年也高考,才560多分。您儿子真棒!等上了清华,我们都去您家贺喜!”紧接着,办公室的同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了,老李被这种真诚的祝贺声包围着,沉浸在喜悦之中。
而老张则被众人冷落在一旁,插不上话。
滔滔不绝并非真正口才的表现,这样做往往会把事情做得更糟。在适当时候闭上嘴,或许效果会更好。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