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桃衣卿相鲁浩川 第二卷 > 第13部分(第2页)

第13部分(第2页)

粉衣侍婢东儿和翠衣侍婢西儿,这两人站在“同心舫”船头待命。她们两个早将舱门紧锁,以保证苏晓晓和无瑕的交谈不会受到任何打扰。

她俩也是弥勒教教徒,听令于圣女苏晓晓。此刻,东儿看着天色之暗与灯火之明,自言自语道:“这天地间的一明一暗,斗得正紧啊!”

西儿听她此言,沉默了片刻,道:“姐姐这话说得可不对呢,我们在暗处不假,而那尼姑却比我们更见不得光呀,姐姐怎么能说她在明呢?”

“她嘛……她本就是‘大明’的公主呀,所以啊,不仅是‘明’,还是大大的‘明’。”东儿知道西儿误会了她的意思,却没有纠正,反而顺势开了个玩笑,逗得西儿娇笑不已。待玩笑过后,她又道:“我们弥勒教和这位公主虽然此时都在暗处,但只要我们追随教主,献上自己的一切让他老人家的计划成功,那从此之后,我们双方就都可以光明正大了。如今的躲躲藏藏,只为将来的号令天下。”

“是啊,我们弥勒教若来日真成了国教,那穷苦百姓们就真的有好日子过了呢。”西儿笑着,那笑里,饱含着希冀。

她们绝对不会想到,就在她俩悄声憧憬着未来的时候,有一个黑影已经悄悄爬上了“同心舫”。

那人身穿漆黑的夜行服,融和在无边的夜色之中。他有着一身上乘轻功,故而得以悄无声息地潜到船舱窗旁,隐在暗处,在窗纸上点开个小洞,窥视着舱里两名美女的一举一动。

一明一暗——两个侍女也好,苏晓晓也好,无瑕也好,今晚,这条船上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着一明一暗双重身份。

黑衣人也不例外。明里,他是来自京城、文武双全的秀才胡古月;暗里,他有着绝密的身份。为了隐藏他那绝密的身份,他对数不清的人,撒过数不清的谎。只是,他并没有欺骗昨日邀他上车的杨冲——他的确专为无瑕尼师而来。虽然,不是因为她的美色。

他从小洞里窥见苏晓晓离开座位,跪拜在地,嘴上说着“大明孝愍皇帝后人、无瑕公主在上,弥勒教圣女苏晓晓方才得罪了。万望公主恕罪”。

孝愍皇帝,是明惠帝朱允炆的谥号。也就是说,无瑕是建文帝的后人。

和无瑕一样,他也大吃一惊,险些叫出声来。无瑕会惊,是因为她建文帝后人的身份被人揭穿。他会惊,却不是为此——无瑕的身份,对于他而言是最称不上秘密的——而是因为苏晓晓同时也亮出了自己的身份。

弥勒教……

胡古月博览群书,对如此臭名昭著的邪教,自然是了解得清清楚楚。如今这弥勒教的圣女找上建文帝的公主,不用想也知道,准没好事。可……弥勒教究竟想干什么呢?

胡古月想知道,在船舱里的无瑕更想知道。

无瑕喝了口茶,已经恢复了一如平常的镇定,叹道:“苏姑娘,你既然知道我乃建文帝后人,就理应明白,我从来就不是什么公主。在你面前的,不过是掩瑕庵里带发修行的寻常尼姑罢了。”

苏晓晓已坐回到椅子上,她冷冷一笑,措辞虽然恭敬,可口气颇为讥讽:“公主,您所思所想,若真的和您所说的一致,我们弥勒教也就不会来找您了。”

无瑕眉头一挑,质问道:“那你倒是说说,我怎么口不对心了?”

苏晓晓不答反问道:“您自称‘袭人’,还不是口不对心?”

无瑕一时语塞,只好借着喝茶掩饰。

“呵呵,公主,恕民女放肆,实在是有一言不吐不快。”苏晓晓脸上始终挂着甜蜜的笑容,可她的口气总是咄咄逼人的,“无论您自认是不是一个公主,我们弥勒教都认您这个公主。”她逼视着无瑕,压低声音道,“并且,我们还要叫天下人,都认您这个公主。”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无瑕一双妙目怒瞪着苏晓晓。

“无瑕公主,我们弥勒教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助您靖难。”

靖难!是的,靖难!那是无瑕最憎恨的字眼儿。

昔日建文帝在其“智囊团”——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人的辅佐下,开始了他的削藩大业。燕王朱棣不想束手待毙,于是起兵造反。应该说,朱棣是十分无耻却又十分聪明的人,因为他不仅做好了起兵造反所需要的刀枪、粮草、兵勇,他还找到了起兵的理由——靖难。所谓的靖难,就是要清君侧,除掉皇帝身边的小人。

他指责皇帝受齐泰、黄子澄等宵小之臣的诱惑,没有把朱元璋的病情告知他,没有让他奔临丧葬;另外,还指责皇帝毁坏先皇所居之宫室,从而背弃了洪武帝的祖训。

他更指责皇帝对诸皇子进行了迫害,并且错误地指控朱棣本人在做军事准备来反对皇帝。他争辩说,他所采取的行动是正当的自卫,同时他要求皇帝除掉身边的奸诈智囊们,恢复太祖皇帝的法律和制度。除此之外他还谎称,他有义务来执行这次惩戒使命,因为他是马皇后所生且健在的儿子当中最年长的一位;他指天誓日地否认他对帝位感兴趣,只说他是本着《祖训录》中的规定而开始清除朝廷中的小人官员的。

正是这本《祖训录》,其中有一条规定:在新皇帝登基以后的三年时间内藩王们不许来朝廷,只能留守藩地。可是,如果有奸臣在朝廷当道,诸王得准备他们的兵力,听候新皇帝召他们来“拨乱反正”,而在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和驱逐了奸佞以后,他们仍应返回封地。朱棣对“奉旨入京”这一条置之不理,公然将他的“靖难”歪论写成奏折,上奏朝廷,向朝廷要“奸臣”。

一场腥风血雨过后,朱棣攻破南京,却下令不入皇城,而是命大军退守龙江驿。显然,他在逼建文帝自绝或是让位。

建文帝果然焚烧了皇宫,这表示他不想让位。但他却也没有选择自绝——因为朱棣进入皇城后,并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建文帝的行踪,就此成秘。

不过,无论如何,朱棣的“靖难”是成功了。他自然不会遵守“返回封地”的条款,在一番假意推辞后,他登上了皇位,成为了明成祖——永乐大帝。

永乐帝虽然以官方的名义宣布了朱允炆的死讯,可无论是官员还是老百姓,甚至是朱棣自己,都不相信建文帝已死。于是,他派出了两队人马去寻找。国外,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浩浩荡荡地七下西洋,却遍寻不着。国内,他任命了一名叫作胡濙的给事中以“访仙”的名义四处打探,甚至连胡濙的母亲去世,永乐帝都不允许他回家丁忧。而最终,正是这个不起眼的胡濙,找到了建文帝——这个秘密,只属于朱棣和胡濙。

从此之后,胡大人的官越做越大。他老人家也真是高寿,到了正统年间,他不但活得好好的,并且是先帝宣宗的“托孤五大臣”之一。如今,他任礼部尚书。

这就是“靖难”的故事,一个叔叔抢夺了侄子皇位的故事,一个并不美好的故事。没有人比无瑕更清楚这个故事的开端,那是她心头最大的痛,因为她是建文帝的后人。

而同样的,没有人比胡古月更清楚故事的结尾,只因他是胡濙家的子嗣?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