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懂得进退自如,在恰当之时功成身退。过分自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太露,势必难保长久;金玉满堂,往往无法永远拥有;富贵而骄奢,必定自取灭亡。而功成名就,激流勇退,将一切名利都抛开,这样才合乎自然法则。因为无论名或利,在达到顶峰之后,都会走向其反面。
进退自如是英雄
一个人懂得放弃虚名,在欲望面前采取退让与放弃的态度,这才是一个智者的行为。
东晋的陶渊明是在几上几下之后才决定做隐士的。他出身于豪门士族,走着与这样的家庭出生的人大体相同的读书、中举、做官的道路。他年轻时即胸怀大志,希望能有朝一日施展才华,大济苍生,建立丰功伟业。但此时陶家日趋衰落,陶渊明无依无靠,迟迟得不到入仕机会,直到29岁才出任江州祭酒。尽管这个职位对初入仁者来说已不算太低,但陶渊明天生刚直耿介,向往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对官场上的种种禁忌规矩难以忍受;同僚们尔虞我诈、谄上欺下的种种丑态又让他从心眼里感到厌恶。他觉得置身这样的泥潭中不仅抱负无从施展,连洁身自好都很难做到。与其在是非之地周旋,不如回家躬耕田园。没多久,陶渊明便辞官回家了。
过了几年,桓玄反对专擅朝政的司马道子,士人纷纷归附,陶渊明也随后投其帐下当了幕僚,希望能干一番事业,可桓玄是个野心家,以讨逆为名招兵买马,为篡夺帝位做准备。这使陶渊明深感失望,第二年,正逢母亲去世,陶渊明便趁机辞职回乡了。陶渊明虽然归耕田园,但内心深处仍涌动着儒家济世救民的思想,渴望功成名就,再找机会一试身手。
不久,东晋局势再度变化,刘裕讨伐桓玄,恢复晋室,陶渊明以为晋室由此可获中兴,便第三次出仕,做了刘裕的参军。但他很快发现刘裕与桓玄不过是一丘之貉,便又离开刘裕,到江州刺史刘敬宣手下做参军。
不久,陶渊明当了彭泽县令。当年冬天,州里派人来彭泽巡查政务,陶渊明身为县令,当亲自迎接。他本来讨厌这些殃民之徒,便穿便服去应酬,一个老于世故的县吏深知官场规矩,赶忙提醒他“当束带见之”。陶渊明实在不愿屈就逢迎,便说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身乡里小儿!”随即挂冠而去。直到这时,他才对官场认识清楚,对仕途和抱负也看淡了,绝望了。
陶渊明是很聪明的,但又有些书生气,所以总想入仕有所作为;只是在屡次碰壁之后才认清了官场的本质,抱定了不合作的超然态度,发出了“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感叹。“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对以后怎么做总算明白了,从此作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大自然中的神仙生活。这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吧。
我们并不主张那种消极避世无所为的人生态度,但当欲求之途已无路可进,抱负已无从施展之际,恰到好处的退隐确确实实是一种明智之举。
对自己要有一股狠劲
著名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曾对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一群儿童进行了一个有趣的试验:他告诉那些孩子说,一个大哥要外出办事,如果你耐心等待他回来,你就可以得到两块糖果。如果你不愿意等,便只能拿一块,还可以立刻拿到。这项试验足以检验一个孩子的自制能力。
有些孩子一直耐心等待大哥办事归来,在等待的十几分钟过程中,这些孩子想方设法让自己等下去,或闭上眼睛不去看诱人的糖果,或将头埋入手臂中,或自言自语,或跳舞唱歌,或玩弄自己的手脚,甚至努力让自己睡着。最后这些自制力很强的孩子终于得到了两块糖果。相反,有些小孩则比较冲动,大哥刚走开,便马上拿走糖果。
十几年后,当这些孩子成为青少年时,两种反应的孩子在情绪与社会方面的差异非常大。四岁时就能抵抗诱惑的孩子到青少年时期显得社会适应能力较佳,较具自信,人际关系较好,也较能面对挫折。沉不住气的孩子则有约三分之一表现出退缩或惊惶失措、羡慕别人、冲动易怒、常与人争斗等特点。
这项实验证明了一件事:自我控制能力对人生成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在我国,哲人们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通过修炼自我控制能力,进而达到控制他人、乃至控制天下的目的。一个连自己都控制不了的人,既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控制他人,这种人毫无疑问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所以,你想取得人生成功,第一件事就是修炼自我控制能力。
保罗·盖蒂年轻时,喜爱旅游。有一次,他开着车在法国的乡村疾驰时,天下起了大雨。他觉得在雨中开车特别带劲,直到夜深了才觉得有必要休息一下。于是,他在一个小城镇找了一家小旅馆住下来。
简单吃过一点东西后,盖蒂倒在床上,准备睡觉。这时他已经很疲劳,刚合上眼就差点睡着了。不过,在即将睡过去的一刹那,他忽然想抽一支烟,睡意立即跑走了不少。他马上翻身坐起来,从衣服口袋里取出烟盒。不料里面却是空的。由于没有烟,他就更想抽烟了。他索性从床上爬起来,在衣服里、旅行包里仔细搜寻,希望能找到一支平时不小心遗漏出来的烟;甚至趴在地板上,希望捡到一个以前的房客扔掉的烟头。但他什么也没有找到。
盖蒂决定出去买烟。在这个小城镇,居民没有过夜生活的习惯,商店早就关门了。他唯一能买到烟的地方是远在几公里之外的火车站。不过他太想抽烟了,顾不得辛苦。他穿上雨鞋、披上雨衣,推开房门。突然,他脑海里电光一闪,想到一个问题:“难道我是疯了吗?居然想在半夜三更,离开舒适的被窝,冒着倾盆大雨,走好几公里路,目的只是为了抽一颗烟,真是太荒唐了!”
他站在门口,默默思考着这个近乎失去理智的举动。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如此缺少控制力,简直就像个两三岁的小孩子。
他决定不去买烟。
他将放在桌子上的空烟盒攥成一团,扔进垃圾篓里,然后重新换上睡衣,躺回被窝里。
这天晚上,他睡得特别香甜。早上醒来时,他浑身轻松,心情很愉快。因为他彻底摆脱了一个坏习惯的控制。从此他属于自己,不再是这个坏习惯的奴隶。
从这天开始,盖蒂再也没有抽过烟。
后来,他在给一些渴望学到成功经验的年轻人讲述这件事时,说:“我并不是想用这件事指责香烟和爱好香烟的人。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当时已被一个坏习惯控制,快要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几乎成了它的俘虏。”
但盖蒂终究没有成为这个坏习惯的俘虏。事实上,他一生中从未成为任何一个坏习惯的俘虏。这正是他成为美国“石油大王”、铸造一生辉煌的重要原因。
一个人的诸多坏习惯中,最坏的习惯是:顺从自己的习惯,从不加以克制。你能够改变这个习惯,那么,你就是一个真正自由的人,你就能真正控制自己,并进而控制自己的命运。
戴尔·卡耐基曾对美国各监狱的16万成年犯人作过一项调查,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些不幸的男女犯人之所以沦落到监狱中,有90%的人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自制力,因此,未能把他们的精力用在积极有益的方面。
成功最大的敌人不是缺少机会,不是资历浅薄,而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愤怒时,不能控制怒火,使周围的合作者望而却步;消沉时,放纵自己的萎靡,把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白白浪费……因此说,要学获得成功,第一项要学会的能力是:驾驭情绪而不让情绪驾驭。
做大事者要有人格征服力
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今中外的大人物为何能一呼百应?他们的人格魅力在其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人格是一个人品质、意志和作风的集中体现,优秀的人格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比如,周恩来总理就是一位完美人格的典型代表,他用自己的人格团结过同志,用自己的人格感化过敌人,用自己的人格化解过矛盾,用自己的人格促成过合作。1955年万隆国际会议上,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遍认同,周总理居功至伟。一位西方国家的首脑在接受采访时说:“是周恩来的人格力量说服了我。我觉得,一个拥有如此高尚的领导人的政党是值得信赖的。”
人格魅力并非只属于位高权重的领导者,任何一个拥有高尚的人格者,都能有力地影响着他周围的人。这是做大事业必不可少的素质。
人格中最能感动他人的一项内容是:临危不惧,敢担当。
在战场上,如果军官躲在安全的地方,用枪逼着士兵往前冲,谁都不肯服从指挥。如果他勇敢地冲在最前面,大家就会舍生忘死地跟他跑。
春秋时,吴王夫差率军攻打越国一座城市。他躲在能抵挡箭雨的篷子里,结果这座城老是攻不下来。伍子胥大声呵斥他,要他出来。他刚走到能被箭射到的地方,这座城市就攻下来了。
临危不惧的鼓舞力,不仅在战场上能发挥作用,它也适用于任何需要团队协作的场合。
井植薰是三洋电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在自创基业前,他是松下电器公司的重要干部。有一年,井植薰被任命为松下电器公司下面真空工业所的厂长。在此之前,他曾力谏松下老板关闭这家亏损累累的工厂。这件事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当他去赴任时,工人们都举着小旗子,不断地喊着口号:“关闭工厂的人滚回去!”
在这种严重敌对情况下走马上任,确实是很困难的。但井植薰以自己超凡的勇气应付着一切。
经过一段时间摸底调查,他得出结论,要重建真空工业所,需要裁减200名工人。但是,在这时候裁员,无疑会激起工人更大的愤怒。井植薰左思右想,实无良策,便决定用抓阄这种古老方法来决定人员去留。他将工人们召集起来,说:
“裁员出于无奈,裁谁我也不忍心。今天不是听凭神的旨意,而是听从‘纸’的安排,我祝大家幸运。我自己也参加抓阄,同大家一起接受‘纸神’的判决。”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