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组织引进人才都是有度的,不仅是人才总量上有限制,而且不同人才也应该有一定的限制。鲶鱼型人才能够保持组织的活力,保证组织成员都紧张和快节奏起来,对组织发展有极大的好处。但这种人才的引进也应该有度,如果组织中尽是一些这样的人才,那么对组织发展同样是不利的。因为这些人才不仅会极大地破坏组织的固有文化,而且还会互相残杀。
鲶鱼的致命伤
积极主动的优秀人才往往十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眼光,相信自己能够做好事情。一旦事实证明自己确实很行,很适应组织,那么他们的这种自信往往会膨胀为一种自负。认为自己的眼光独到,能力超强,能够做好所有的事情。这种自负对自己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对组织也同样危险。
如果一个组织种鲶鱼型人才过多,而这些鲶鱼型人才所从事的工作出现重叠的话,最容易出现的现象就是鲶鱼的互相残杀。因为对于这些积极主动,十分相信自己能力的人来说,他希望别人能够听从他们的,他们感觉自己就是掌握着真理,掌握着事实依据。如果不听从他的,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要完成一件事情方法有很多,每一种方法都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只是消耗的资源和完成的效率有所区别。鲶鱼型人才往往在做事情的方法上有争执,互不妥协。如果管理者支持其中的一方,让他去执行。如果事情办得成功,没有得到支持的人必然会认为如果让他来做会做得更加成功。如果事情办砸了,没有得到支持的人更是认为如果按照他的想法和思路,放手让他来做一定会做得很好。
人们有一个普遍的心理,就是喜欢用想象来代替事实,要么认为别人做的事情是再简单不过的,只要不是太傻和太迂腐都能做好,甚至傻子和书呆子也同样能做好。然而事实并非这样。很多事情看起来很简单,但要做起来往往需要很多流程,而且要有耐心去等待。这些流程和耐心在人们的想象空间中被省略掉了。
鲶鱼型人才的互相残杀往往会表现为对着干,你说往东,我偏往西,往西也同样会到达目标。这是斗气的表现。在这些时候,事实和真理往往是次要的,只要能够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就可以了,这样对组织十分不利。其实很多事情做过以后就不可能再重复了,管理者只能让一个人来主持这件事情。至于事情的结果如何是可以看到的,但如果按照另外一个人的想法和思路来做结果会如何是看不到的,因此两者没有任何可比性。没有得到重用的鲶鱼型人才大可不必在这上面大作对方的文章。况且退一步想,如果这次事情做砸了,管理者自然不会对那个曾经信誓旦旦做好事情的人过多地器重,这对自己来说未尝不是个好的机会。
自相残杀从来就没有什么好下场的。用古时攻城杀敌的话来说叫做杀人一万,自损三千。鲶鱼型人才何必将精力放在与对手相互消耗上呢。况且鲶鱼型人才本身在组织中就算是焦点人物,由于他们的言行往往会开罪一些人,他们超强的工作能力也会让一些人不知不觉地产生嫉妒。也就是说鲶鱼型人才在组织中本身就处在一种比较另类和孤立的位置上,没有必要再互相残杀,这样会落人口实的。
电影《东邪西毒》里有这样一句话:我原以为有一种人永远不知道嫉妒,因为他太骄傲了。千万不要相信对方太骄傲,不知道嫉妒。人都有嫉妒心的,这颗嫉妒心要么隐藏在假意恭维中,要么隐藏在恶语中伤中,要么隐藏在冷漠目光中。鲶鱼型人才应该时刻考虑一下自己在组织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自己究竟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如果觉得自己的形象应该更好,那么就继续保持下去,这样会得到最大的利益;如果觉得自己的形象不如人意,那么就及时改正,这样会得到最大的认同。而不要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放到互相残杀之中,确实没有必要。
对于管理者来说,如果遇到互相残杀的人才,他们往往会各打三十大板,这样以示公平。事实上很可能有些人完全占理,而有些人完全在胡搅蛮缠。但管理者不会这么认为,他会认为双方都有错,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你在公交车上听到两个人吵架,你会认为他们两个中有一个在理吗?不会,你最初的反应是这两个人真没素质,居然在公交车上吵起来。
惺惺相惜,而不是互相嫉妒
人做人要和做事分开,如果一个人做事做错了,不要上升到他做人的态度上来。任何小事都可以无限上纲上线的,能避免就最好避免。组织中鲶鱼型人才之间并非是仇敌。即使你当对方是仇敌,也不要互相嫉妒,要学会惺惺相惜,化敌为友。
化敌为友的办法很多,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保持低调,不要张扬,很多人就是因为过分张扬而坏事,而得罪人。如果能够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要那么张扬干什么。不要乱说话,不要将自己想到的东西都表达出来,你认为自己真诚,但是你有必要在有利益冲突的人面前表现真诚吗?
化敌为友的一个基本做法就是让敌人参与到你的共同行动中来。只要参与进来,他们就会慢慢地对你有了好感,而不会对你做些什么不应该的事情。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天子要到泰山封禅,但宰相张说担心突厥乘机侵犯边境,于是主张加派军队守备边防,他和兵部郎中裴光庭一同商量这件事。裴光庭说:“天子泰山封禅是向天下表明文治武功和唐朝的鼎盛。现在将要宣告的时候却担心突厥入侵,这就显示不出大唐的强盛和功德了。”张说问道:“那该怎么办?”裴光庭答道:“朝廷四方的夷国中,突厥是个大国,他们屡次要求与朝廷和亲,但是朝廷一直犹豫不决没有答应。现在应该派遣一个使者,到突厥去要求派一个大臣随从天子泰山封禅,他们必然会欣然从命。只要突厥派大臣来,其他国家没有不来的。这样,边境上就可以没有战事了。”张说对此十分赞同,立即向天子奏明,按照裴光庭的建议执行,派遣使者知会突厥。突厥果然派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入朝进贡,接着随从天子去泰山封禅。
化敌为友最高明的做法就是向敌人求助。这种办法出于两个事实:一个是很多人喜欢好为人师,向他们请教实际上是满足他们的虚荣心;二是向敌人示弱,表明自己确实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需要向他求助。即使敌人不提供任何帮助,他的虚荣心也会得到满足。有个下属自己十分聪明,也很有办事能力。但是他总是喜欢找同事来共同参与他所进行的事情,而且喜欢向他们寻求帮助。所有的同事都喜欢他,也十分乐于帮助他。似乎在他那里自己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自己的能力也能得到发挥。
狐狸的孩子问父亲;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谁?狐狸回答说是猎狗。狐狸儿子说:“如果遇到这种敌人该怎么办?”狐狸回答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遇到它们。”在职场中,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树立敌人。有一个公司老总招聘司机。有三个人进入了决赛。他问第一个司机,你能把车开到离悬崖多少米,这个司机回答说20米。他问第二个司机,你能把车开到离悬崖多少米,这个司机回答说5米。他问第三个司机,你能把车开到离悬崖多少米,这个司机说他从来不会把车开到悬崖去。结果第三个司机被录用了。在职场中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树立敌人,树立一个敌人会让你很多事情都束缚手脚,而且会遇到很多阻力。因为你的敌人即使是一个人,但是他背后还站着一帮人,他影响着这帮人对你的看法。
在职场中,如果一个人太优秀了,必然会树立很多敌人。如果不想树立过多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自己的职位上不要过分优秀。如果优秀的话必然要搞好管理者关系,要获得职位上的晋升。当你升到一定的职位,你的敌人自然不会公开给你脸色看,你做事情的阻力会小得多。
在组织中,经常会看到,如果一个管理者升迁,他会带动一帮他的人共同升迁。这看起来有违公平原则,而且有些不道德。但是你反过来考虑一下,管理者之所以要带动这些人升迁是为了让自己的决策更好地执行,因为只有这些人才会尽心尽力地为他工作。同时他也最了解这些人,这些人的经历他比较清楚,也容易控制。这也就是,如果自己死心塌地跟随的管理者离开组织后,很多人都选择离职的原因。
化敌为友有时候并不需要花太多心思,而只需要你把细节做好就行了。你可以完全把敌人当作朋友来交往,你如何对待你的朋友,你就如何对待你的敌人,这也会得到敌人的认同。
如何避免鲶鱼的互相残杀
避免鲶鱼型人才互相残杀的关键在管理者,基本思路和方法是疏导,而不是堵塞。
如果遇到互相残杀的现实,管理者在采取措施之前,一定要问清楚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组织中的鲶鱼型人才是否过多?如果组织中鲶鱼型人才过多了,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引诱其中部分人离开,这样才能保证组织长久稳定。鲶鱼型人才在组织中有着比较特殊的作用,它能保证组织的活力,但绝对不是越多越好,必须有个度。组织的活跃分子太多往往会导致组织离心离德,没有凝聚力。
第二,鲶鱼型人才是否在工作内容上有所冲突?鲶鱼型人才工作内容重叠往往是引起冲突的主要原因。因为鲶鱼型人才往往坚持自己的主见,而不愿意听从别人的意见,因此工作内容出现重叠很容易导致双方发生冲突。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