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裘甫起义军在剡(今浙江嵊县)境三溪(嵊县西南)设伏,采用的就是西汉名将韩信破齐时的办法。公元860年,唐将郑祗德带领大队人马向裘甫起义军进攻。在剡地接战中,裘甫依据敌众我寡的情况,认为不能与唐军死拼硬打,必须以智取胜。便决定利用有利地形仿效韩信破齐时的古法对付唐军。
裘甫让部队埋伏在三溪以南,派人于上游截断三溪的流水,又令少数部队在三溪以北布好阵势,迎击唐军。唐军倚仗人多势众,一见敌军列阵以待,就气势汹汹地猛冲过去。起义军放一阵箭,即向南退去。唐军以为起义军人少怯战,便在后边紧紧追赶。当前军进入起义军的埋伏圈,后军大队人马正在涉水之际,起义军在上游扒开了积水堰,霎时滚滚洪流冲将下来,唐军顿时乱作一团。起义军伏兵四起,撤退的队伍也立即回军掩杀。唐军走投无路,被起义军全部歼灭。
以上事例可以说明,前人的经验并非一定有用,也并非一定无用。关键在于审度当前时势,根据事情需要采用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前人的这些方法,原本也是根据时势事态需要设计的,后人怎么能拘泥于成法而不知变通呢?
所以说,法无定法,解决问题的要点是从需要出发,随机应变。
必要时要跳起来抓机会
现代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机会的竞争,机会是至为宝贵的。因此,能够成大事的人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是绝不会放过机会的。
不要认为那些成功者有什么过人之处,如果说他们与常人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就是当机会来到他们身边的时候,立即付诸行动,决不迟疑,这就是他们的成功秘诀。
上帝是公平的,他赐予每个人以相同的机会遇。但是有的人成功了,一跃成为商业巨人、上层名流。而有的人终日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原因就在于有人抓住了机遇办成了事,有的人却让机会轻易溜走。
机会不是一种经过驯化的动物,它也有反咬一口的能力。一个发财的机会,处置得宜,则财源滚滚;处理失当,也可能使自己蒙受重大损失。这就是很多人在机会降临时却畏缩不前的原因。能否成为大商人,不仅是能力问题,也要看你有没有一决胜负的魄力。
李嘉诚年轻时,创办了一家小小的塑胶公司。经过几年辛苦打拼,他的公司在商场中争得了一席之地。李嘉诚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引弓待发,寻找出击机会。
有一次,他得到一个重要信息:七天后,北美一家大公司将派特使来香港考察,选择一家实力最强的塑胶花厂商作为长期合作伙伴。
李嘉诚当即召集公司干部开会,通报了这一信息。他说,这是一个天赐良机,谁抓住这个机会,谁就将在香港塑胶花行业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干部们纷纷表示,从工厂规模、技术设备、员工素质这三项主要指标来看,公司位居中游,与“实力最强”距之甚远,要想抓住这个机会,基本没戏。
李嘉诚说:“我请大家来,不是为了讨论香港塑胶花企业的排名。我想跟大家讨论的是:如何使本公司的实力在七日之内上升到全港第一,然后抓住这个机会?”
干部们始而惊讶,继而被这位年轻老板的决心所感染。他们开始改变思路,探讨达成这一目标的办法。大家争来议去,认为还是只能从厂房、设备、员工素质三个方面着手。但是,厂房可以租新的,装修要花大量时间;设备可以买新的,安装要花大量时间;员工可以招聘,培训要花大量时间。这几项工作,按正常速度,没半年拿不下来,如何能在七天之内搞定?再说,租厂房、购设备的钱从哪里来?
李嘉诚也明白,要抓住这个机会,难度实在太大。但他不愿眼睁睁看着它失之交臂,决心搏一搏。
于是,他进行了分工,由自己负责向银行贷款,其他人分别负责厂房、设备和员工培训事宜,四项工作同时进行。他表示,为了抢时间,不要怕“出血”,租用的厂房装修难度越小越好,贵一点倒无妨;还可以向社会急招熟练员工,工资高一点倒无妨;设备却要最好的。
李嘉诚率领全公司,全力以赴,24小时轮番作业,终于在七天内建起一座新工厂,并如愿以偿地跟那家北美公司签订了长期合同。他的事业也由此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商场争利就像战场争锋,“兵以正合,兵以奇胜”,在多数时候,要追求“堂堂之阵,凛凛之威”,先营造胜势,再追求胜利,也就是说,凭实力取胜。但是,遇到重大机会时,却不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值得冒险时,仍须放手一搏。
很多人把自己无所成就的原因归结于没有遇到好机会。也许确实如此。但没有遇到好机会不等于没有好机会,好机会天天都有,坐在家里等不来,还要自己费心去寻找。你有真知灼见,藏在心里,别人就不知晓;你有盖世才华,从不显露出来,别人怎么会重用你?只有努力展示自己,才可能获得更好的机会。有时候,还需要跳起来,去争取那些好像不属于自己的机会。
晋献公时,东郭有个叫祖朝的平民,上书给晋献公说:“我是东郭草民祖朝,想跟您商量一下国家大计。”
晋献公派使者出来告诉他说:“吃肉的人已经商量好了,吃菜根的人就不要操心吧!”
祖朝说:“大王难道没有听说过古代大将司马的事吗?他早上朝见君王,因为动身晚了,急忙赶路,驾车人大声吆喝让马快跑,坐在旁边的一位侍卫也大声吆喝让马快跑。驾车人用手肘碰碰侍卫,不高兴地说:“你为什么多管闲事?你为什么替我吆喝?”侍卫说:“我该吆喝就吆喝,这也是我的事。你当御手,责任是好好拉住你的缰绳。你现在不好好拉住你的缰绳,万一马突然受惊,乱闯起来,会误伤路上的行人。假如遇到敌人,下车拔剑,浴血杀敌,这是我的事,你难道能扔掉缰绳下来帮助我吗?车的安全也关系到我的安危,我同样很担心,怎么能不吆喝呢?现在大王说‘吃肉的人已经商量好了,吃菜根的人就不要操心吧,假设吃肉的人在决定大计时一旦失策,像我们这些吃菜根的人,难道能免于肝胆涂地、抛尸荒野吗?国家安全也关系到我的安危,我也同样很担心,我怎能不参与商量国家大计呢?”
晋献公召见祖朝,跟他谈了三天,受益非浅,于是聘请他做自己的老师。
祖朝不过是一个平民,跟高官厚禄相距遥远,好像没有什么受重用的好机会。但他主动跳起来,跳得高高的,让人看到了他与众不同的才能,他就得到了机会。
很多有才能却抱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人,为什么要呆在那里等别人来发现自己、重用自己呢?何不跳起来抓机会呢?这个道理,就像你有一件珍宝,想卖出去,既然没有人上门求购,就只有自己主动上门推销。在买方卖方之间,必有一方主动。既然别人不主动,自己何不主动一点呢?
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个毛遂自荐的故事充分说明了主动对于我们抓住机遇的重要性。
战国时期,有不少有权威的士大夫们,平素家里供养着许多有才华的人,作为他们的智囊团,借此壮大自己的势力,增加自己的声望。当遇到急事需要帮助时就请这些被供养的人出谋划策。这些被供养的人叫做食客,也叫门下客,而供养的他们的人叫养士。毛遂是战国时期大梁人,被赵国平原君赵胜招在门下,成为食客。平原君喜好招纳宾客,他府上的食客至少有上百人。毛遂只是这众多食客中最普通的一员,他在平原君府上已经三年了,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这一年,赵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国,请求楚国出兵,共同抵御秦国。平原君知道此次出使任务艰巨,关系到赵国的生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赵王也对平原君寄予厚望。平原君不敢懈怠,知道楚国不会轻易答应赵国的请求,必须找几个得力的谋士陪自己一同前往,才有成功的可能,否则单凭自己一张嘴,肯定说服不了楚王。于是,平原君召集府内所有食客,打算挑选20名能言善辩之士一同前往楚国。可是平原君经过几番甄选,只挑出了19个,还差一个,这可让平原君着实着急。看看剩下的已无人可用,怎么也挑不出一个像样的来,这可怎么办呢。正当平原君发愁之际,毛遂主动提出来,说:“公子,我请求和您一起去。”平原君看了一眼他,心想,庸人一个,怎么能承此大任,但又不能说的太刻薄,于是说:“你愿意为我分担任务,这点我很感激,只是我想问你在我府上寄居多久了?”毛遂答:“三年。”平原君说:“那些有才能的人生活在世上,就像是锥子放在口袋里一样,锥尖很快就可以显现出来。你在我的门下已经生活了三年了,可你周围的人却从没有称颂过你的才能,我也从没听说过你的名声,可见你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既然这样,你还是留在这里,不要去了。”毛遂说:“公子,我是直到今天才请求进入袋子里的,如果我早一点能够进入袋子,我这柄锥子,早就刺破布袋,脱颖而出了!”平原君见他意见坚决,就勉强带上了他。
到了楚国,在与楚国国王和大臣的商讨会上,平原君费尽唇舌,就是不能说服楚王。与平原君同行的那19人面面相觑,一点办法都没有,急得平原君直冒汗。毛遂看到谈判马上就要进行不下去了,站起来,鼓起其如簧之舌,痛陈一番合纵的利害得失,终于把楚王折服了。于是签订了合纵条约,楚国出兵解除了赵国的危局。平原君圆满完成任务,从此重用毛遂。
因此,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自身素质当然是关键,但是也需要良好的机遇,有时,机遇并不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临,这就需要自己创造机会,主动争取。
伊尹是商朝的建立者商汤的右相,为商汤攻灭夏朝、建立商朝出谋划策,出了不少力。但是,起初他并没有得到商汤的重用。伊尹本是商汤的家奴,平时负责种菜做饭。由于他十分聪明,又善于向别人学习,所以不仅成为种菜的好手,还有一手绝妙的做菜本领,因而颇得商汤喜爱,多次受到商汤的赏赐。虽然如此,伊尹还是不甘心做个种菜做饭的家奴,他有自己的抱负,想为国家出力,因而也十分关心时政,只是没有一显身手的好机会。
商汤是个很开明的人,能够知人善任,因此网罗了一批有识之士。为了引起商汤对自己的注意,伊尹想出了一个有点风险的好主意:有一段时间,他故意把饭菜做得不合口,不是太咸就是太淡,要不就把饭烧糊,总之,商汤吃的很不适口。终于有一天,在商汤宴请宾客的时候,伊尹又把饭菜做得很不适口。宾客们碍于商汤的面子,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勉强吃了一些。商汤看在眼里实在气愤,本来打算好好款待宾客,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好感,没想到却被厨师搞的这样不尽兴。于是就气冲冲地命人把伊尹带到面前查问原因。商汤生气的问道:“伊尹,你平常做菜很好,我也赏赐你了,并没有亏待你,对吧?”伊尹答:“是的,您待我的确很好,我很感激您。”商汤又问:“既然如此,你为何最近做菜那么不认真?不是太咸就是太淡?还在我宴请宾客的时候让我出洋相?你要是没有合理的解释,可别怪我对你不客气!”伊尹神态自若地说:“主人,做菜时不能放盐太多,太多了就咸得很不合口;可也不能放的太少,太少就会使菜变得没有味道。只有把盐和各种调料放的合适,做出的饭菜才色香味俱全。”商汤说:“是啊,你不是很清楚吗,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明知故犯?”伊尹答道:“做饭是这个道理,治理国家也是如此啊!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就比如您在最近处理的国事中就犯了操之过急的毛病一样。”
商汤听到此处,知道伊尹是个难得的人才,左右的宾客也纷纷点头表示赞许,并给伊尹求情,请求商汤不要难为伊尹。商汤不仅没有难为他,还下令解除了他的家奴身份,让他陪在自己身边做谋士。不久又升任其为右相,终于成就了一番大业。
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得到别人的赏识,这似乎是每一个人都会问的问题。伊尹作为一名普通的种菜做饭的家奴,虽然有一腔热血,满身才华,但是却并没有被人发现。于是,他便给自己创造机会。把本来做得很好的饭菜,做得不适口,迫使商汤问明原因。伊尹就趁此机会,表达自己的高超见解,终于得到商汤赏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