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话,终于使陈藩懂得了这两者其实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懂得了成大事必自小事做起,这对他将来的成长,确实有很大裨益。
另外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北宋是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小神童,仲永小的时候指物吟诗非常聪明,他的父亲不愿让他整天干些读书写字的小事,而是拉着他到处炫耀,结交权贵。结果没几年功夫,这位神童就“泯然众人”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多么大的理想,多么伟大的事业,都必须要从小事做起,从平凡处做起。连一间屋子都扫不了或者没有耐心扫,是不可能扫天下的。仲永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惜的是,有些人,特别是那些涉世不深、阅历肤浅的年轻人,却不懂这样的道理。他们往往不善务实,不屑于做具体的工作,热衷于空洞的大事物和“理想主义”。他们看惯了电影中的轰轰烈烈,听多了书中的慷慨激昂,踏入社会,总觉得身边的人俗不可耐,手头的工作不值一做。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在缺乏实践的情况下日渐枯萎,像仲永一样最终落的个一事无成。
善于做事的人,总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能够成功的人,从来都不拒绝小事,也从来都是从小事做起的。
中国足球队的著名前锋,有着精湛的技术和出众的速度,如果不是命运作弄,他可能早已成为了世界级球星。但就是这样一个无论在大连队还是在国家队都炙手可热的人物,每次训练或者比赛完了,都坚持自己刷球鞋。大连队的外援们见了都啧啧称奇,钦佩不已。他说他之所以能有今天,靠的不是别的,而是严格的自我要求。从刚刚开始踢球的时候,他就要求自己把每一个技术动作都做正确甚至做精确。他从不吸烟,也很少饮酒,生活极其规律。
从每一个细小的技术动作做起,从生活的各个细微之处保养自己的身体,是他能够成为球星,并且在三十多岁的时候仍旧能够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秘诀。
靠罚球能得到NBA的总冠军,你信不信?信不信由你,但这是事实。
湖人队有很强的实力,有第一中锋大鲨鱼奥尼尔,但从没有得过冠军,为什么呢?因为奥尼尔不会罚球,他的罚球水平是全NBA最烂的。所以虽然奥尼尔在篮下有很强的实力,甚至有点如入无人之境的感觉,但只要别的队使用犯规战术,他的威力就发挥不出来。前公牛队的主教练杰克逊来到了湖人队后,发现了奥尼尔的致命弱点,于是就强迫奥尼尔每天罚篮1000次。那一年,奥尼尔罚球神准,湖人队也终于登上了冠军的宝座。领奖的时候,奥尼尔抱住杰克逊痛哭,说这个冠军是教练给的。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做事也得一点一点地来。滴水能够穿石,蚁穴也可以溃堤。
历史上的苏东坡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家,也是一位著名画家。有一天,苏东坡向一位来看他画作的朋友解释为什么长时以来,他的这幅画作一直都没有完成。他说:“我在这个地方润了润色,使它变得更加光彩些,这样使面部表情更柔和了些,使整幅画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更具有观赏性。“
那位参观者听了,脱口说道:“这些都是些琐碎之处,不大引人注目啊!”
苏东坡回答道:“情形也许如此,但你要知道,正是这些细小之处使整个作品趋于完美,而让一件作品完美的细小之处可不是件小事情啊!”
那些成就非凡的大家总是于细微之处用心、于细微之处着力,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渐入佳境,出神入化。
有些人做事重大略小,因而一事无成。真正的成事之道是:不急于做大事,而重在做小事。所谓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就是:看问题要识整体,做事情要具体。换言之,做事情绝不能只有大的想法而无小的手法。这就需要你在做事时留心细微之处。
世界上,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眼高手低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追求完美的细节,是需要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它要求你必须付出数倍于别人的努力,才能取得超越他人的成绩。在这个世界上,最难完成的事情和最容易完成的事情都是同一件事,那就是简单的事情。而成功就在于简单的事情重复专注的力量在于,它能使精力集中起来,聚焦于一点上,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高效地实现目标。身旁的伟大之处总是如此简单、如此朴素、如此真实、如此实际,以至于邻居和朋友们从来也注意不到。真正的伟大通常不为人知,这就是事实。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小事和大事的辩证关系。
老子又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的大事,都要从小事做起。赚一元钱是小事,赚一百万是大事,哪有赚不到一元钱的百万富翁呢?天下的难事,都要从易事做起。认一个字很容易,做一门学问是难事,哪有不识一字的学问家呢?
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因为它“凡”,它“小”,人们常常看不起,而不屑去做。然而,“汪洋大海汇聚于小溪”的道理却是人人皆知的。可惜的是不少人并没有从中受到教益。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临近黄河岸边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长堤上的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转身回村去找人来修,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么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再说,这种小事,我才不屑于做呢,随即下田了。老农又去找村长反映情况,村长说:我是指挥修堤坝这种大事,你让我去堵区区的几个蚂蚁洞?老伯,做这种小事无异于浪费我的时间,你去找别人试试看吧!结果老人均被人以事小拒绝了。他们都认为,如果是长堤上出了大问题,他们会义不容辞,但是堵蚂蚁洞,这不是大材小用吗?
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水暴涨。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始而渗透,继而喷射,终于冲决长堤,淹没了沿岸的大片村庄和田野。这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的来历。
我们千万不能自大地认为自己是个“做大事,成大器”的人,而不屑去做小事。要知道,连小事也做不好的人,别人如何相信我们能做大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抱着只想“做大事”的心态去经营人生,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很高!
很多时候,我们鄙弃琐屑小事,如果任其积累,它们会像债务一样令人焦虑不安。应该先做小事,而不是先做大事,就好像应该先偿还小额债务,再偿还巨额债务。一旦我们不停地关注那些我们能够完成的小事,不久我们就会惊异地发现,我们不能完成的事情实在是微乎其微的。
要奉行一心一意的态度
做什么事情都要一心一意、尽心尽责地去做,切不可做起事来心不在焉,心在事外,三心二意,这样肯定不能把事做好的。
赵襄王很想学习驾车,于是就叫王子期教他驾马车,王子期先为赵襄王作示范,为他仔细讲解驾车的要领,而且手把手的教赵襄王。赵襄王自恃资质过人,不喜欢王子期婆婆妈妈的,就让他赶快把驾车要领都教给他,让他自己细细揣摩。王子期没有办法,知道大王是个急脾气,只好随他的心意。赵襄王的确对驾车有极大的兴趣,自从跟随王子期学习驾车以来,每日都坐在马车上不肯休息。不几日,他就可以自己独立驾车了,而且他自认为自己驾车的本领已经很高了,心中十分的欣喜。
这天,赵襄王找来王子期对他说:“我已经学会驾车了,咱们比试一下吧。你也好检验一下我这个徒弟的水平,如果我这个徒弟胜过你这个老师,你可不要生气哦!”说完哈哈大笑。于是侍从们为他俩赶来两辆马车,王子期让赵襄王先选马,赵襄王选了一匹最好的马。两人便套上马车,侍从一声令下,两匹马飞奔出去,赵襄王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用尽全力去驾车。尽管如此,头一场赵襄王还是输了,他便怪自己选的马不好,要求和王子期换马。王子期也不多说,赵襄王说换马就换吧,第二场,赵襄王换了王子期的马,王子期用赵襄王的马,赵襄王本想这次我该赢你了吧,可是这匹马好像成心和他作对,一到他手里就没有第一场在王子期手里跑的那么快,反而输了。赵襄王很是生气,痛骂那匹马不时抬举,可是他还是不肯服输,就对王子期说:“刚才,您那匹马跑了第一场,用力太多,到跑第二场的时候就没体力了,这样吧,我们再重新选马,再赛一场如何?”王子期点头表示同意。这次,赵襄王特意请来训马的师傅,要他给自己选一匹跑得最快的马,而王子期自己则选了一匹一般的马。此次赵襄王势在必得,可是赵襄王驾着这匹平日里跑得最快的马还是不能赢王子期。
赵襄王气恼的对王子期说:“你是不是对我有所保留,不肯把驾车的全部技术都教给我吧?”
王子期答道:“我已经把技术都教给您了,只是您在使用技术的时候却犯了错误。”
赵襄王不太懂,要他仔细说。王子期说:“一个车夫驾车时最注重的就是,要是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与马的动作协调,马才能跑的快,跑的远。现在您落在我的后面便一心想着怎么追上我,等到您跑到我的前面就怕我追上您。其实马在大道上比赛,不是前就是后,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您无论在前或是在后都想着和我比赛,怎么能一心一意调度马呢?这就是您比输的原因啊!”
赵襄王一心专注在竞争对手上,对手跑得比自己快,他心焦,一心想超过他,而对手跑得比自己慢,他又怕对手赶上来,超过自己,结果不顾马套在车辕里是否舒服,不去专心调度马,导致三次都失败。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