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成大事必备的8大绝学是哪八个 > 第二章 培养品性不断地完善自我(第1页)

第二章 培养品性不断地完善自我(第1页)

u0015成大事必备的养性绝学:“天下断无易处之境地”,只在凭借良好品性才能从容自如,坐看花开花落。因此,就要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行,这首先意味着做事要有亲历亲为的态度,坚持虚心实做,言不妄发;其次要做到为人处世诚实,并且讲究信用;再次要做到坚忍不拔,能够忍辱负重,自强不息;最后要做到虚怀若谷,深谋远虑等等。唯有坚持这些标准,才有可能真正去做到立功、立德或立言,获取生命的圣明,实现人生的伟大。

万事须躬身入局

对下天下的事而言,总是在局外空喊口号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必须自己亲身在局内践行参与才行。

常言说:光说不做,等于白说。这就是讲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先付诸于行动,用事实讲话,空发议论,无济于事,因此,我们一定要讲究万事躬身入局。

据说,被称为清代圣贤的曾国藩的衣钵传人李鸿章,开口必称“我老师如何如何”,敬佩殆如神明。一日他与同僚闲谈,又讲起他老师曾国藩如何如何,说道:“我老师的秘传心法一十八条《挺经》,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处世的秘诀。我试讲—条与你听:‘一家子,有老翁请了贵客,要留他在家吃午餐。一早就吩咐儿子,前往市上备办肴蔬果晶,但时已过巳,尚未还家。老翁心慌着急,亲至村口守望,见离家不远,儿子正挑着菜担,在水塍上与一个挑京货担子的人对峙着,彼此皆不肯相让。老翁赶忙上前婉语曰:‘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具餐。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待他过来,你老哥也可过去,岂不是两便么?’其人曰:‘你叫我下水,怎么他下不得呢?’老翁曰:‘他身子矮小,站在水田里,恐怕担子会浸湿,坏了食物;你老哥身子高大些,不至于沾水。因为这个理由,所以请你避让一下。’其人曰:‘你这担内,不过是莱蔬果品,就是浸湿,也还可将就用的;我担中都是京广贵货,万一着水,便是一文不值。安能叫我让避?’老翁见劝说不过,乃挺身就近曰:‘来来,然则如此办理:待我老头儿下了水田,你老哥将货担交付于我,我顶在头上,请你空身从我儿旁边过去,再将担子奉还,何如?’当即俯身解袜脱履。其人见老翁如此,过意不去,曰:‘既然老丈

如此费事,我就下水田,让你挑担过去。’当即下田避让。他只挺了一挺,一场争执就此化解。’这便是《挺经》中开宗明义的第一条。”云云。

据说李鸿章尚洗耳恭听,以为其依顺序直说下去;曾国藩至此止,竟不复语。李鸿章的僚属吴永也曾回忆说:“予当时听之,用意何在,亦殊不甚明白;仔细推敲,还是曾公说得好:大抵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人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这的确是一段颇具意味的掌故,也完全符合曾国藩的性格。

曾国藩对躬得践履最为执着,他提出的“躬身入局”就是不当旁观者,不当看客,而是要从自己做起,虚心实做,则近于成功。

为此,他主张“言不妄发”。他说,“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兄共相鉴诫。弟能戒此二者,而不能勤奋以图自立,则仍无意兴家而立业。故又在乎振奋精神,力求有恒,以改我之旧辙,而振家之基业。

因此人们所见到的曾国藩形象是“貌之过人处,眼作三角形,常如欲睡,而绝有光,身材仅中人,行步则极厚重,言语迟缓”。我们观察他的日记才发现他主张“走路宜重,说话宜迟”。原来这是他的一贯主张。看来他实在是一个主张少说多做的人。他甚至认为“心得语,一经说破,胸中便无余味”,“况无心得而有掠影之谈乎?”

曾国藩要“法桃李之不言”,主张“虚心实做”,倡导躬行,自然就反对讲资格,摆样子。他说,官气多者,好讲资格,好摆样子,办事无惊世骇俗之象,语言无此防彼碍之弊。其失也,奄奄无气,凡遇一事,但凭家人之口说出,凭文书写出,不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屈下身段,遇事体察一番。

对于身体不佳的人来说,是不是应当爱惜自己不去“尽吾心力之所能及”了呢?曾国藩认为不可这样,他说:‘‘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吝惜;智慧愈苦而愈

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遭尔推沮。”“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看了这些,我们才知道晚年的曾国藩为什么在心力交瘁之际还在两江总督的任上,一方面以理学家的道德信条自宽自励,他表示要“揆诸古人鞠躬尽瘁之义,一息尚存,不敢稍耽安逸”,兢兢业业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作出最后的努力;一方面以学问家的治学标准自严自奋,“自恨少壮不努力,老年常多悔恨”,便要克服一切困难和疾病,勤奋读书、著

书,为完成自己的学问作最后的拼搏。

曾国藩说,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吾辈当尽人力之所能为,而天事则听之彼苍。这就是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在谈到自己为什么能够有所作为时,曾国藩自己也说:真正的圣人君子的行为准则,在于忠诚,并且以忠诚去倡导天下的人们。世道之所以变乱,是因为上上万下心中充满了物欲,好邪虚伪的人为各自的利益互相争斗,给社会带来危害。当灾难来临,他们四处逃避,甚至都不肯出哪怕一丝一毫的力气来为拯救天下做点事情。于是那些忠诚的人站出来为改变这些坏的现象,克制自己的欲望去关心他人,提倡忠诚,反对邪恶。挺身承担各种困难,并不要求别人一起来担当这个困难。于是人人都仿效他们的行为,都把苟活看作是羞耻的事情,躲避看作是可耻的行为。我们的君子们之所以能够鼓舞众人,历经九年而平定大乱,除了他们的忠诚又是什么原因呢?”像这样的“忠诚”,没有一种躬身入局的精神是不可能的。

如果不经过亲自尝试,就根本无法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无法确定事情的发展方向,也根本就无法了解事情进展情况如何,所以基于此就根本没有发言的权利。这就要求我们在一些重要的事情必须亲自去尝试,去参与。

立身处世就要讲诚信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之本,不仅能助人赢得朋友,还能帮助你成就事业。一个诚信的人,一定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即使是敌人也会敬佩你。所以说诚信会为你带来无穷的益处。

建安三年,曹操率兵东征吕布,克彭城,围下邳。吕布为争取主动,多次带兵出城冲杀,都被曹操的军队打败。几个回合下来,吕布的锐气尽失,只好据城固守,再也不敢出门迎战了。

下邳城防守坚固,一时不易攻下。曹操于是改变了策略,给吕布写了一封信,讲明利害关系,示意要他投降。吕布看了信,打算投降,而陈宫等人自从在兖州背叛曹操投奔吕布以来,一直与曹操为敌,知道曹操不会容纳自己,因而竭力反对投降。

无奈之下,陈宫想出一个据敌之计,就对吕布说:“曹操远来,军粮补给肯定会有困难,其攻势不可能维持很久。将军可带一部分兵力到城外驻扎,我带其余的兵力在城内防守,这样,如果敌人进攻将军,我就可以从背后去进攻敌人;如果敌人来攻城,将军又可以从城外接应。不出十天,敌军粮草不足,我们就乘机进攻,必定可以大胜。”

吕布准备采纳陈宫的意见,可是就在这时,吕布的妻子出来阻挠,对吕布说:“陈宫、高顺素来不和,将军一走,他们二人肯定不会同心共守,万一有个差错,将军自己如何立足呢?更何况过去曹操待陈宫就像对待亲骨肉一样,他还要离开曹操投奔我们,而现在将军待他并不比曹操待他好,你却要把城池和妻儿都交给他,自己孤军远出,如果万一发生变故,我还能再做将军的妻子吗?”吕布听了妻子的话,觉得有道理,犹豫了一阵,终于改变了主意。

曹操因为下邳久攻不下,士卒疲劳,不由得动了撤军的念头。荀攸、郭嘉劝阻说:“吕布勇而无谋,现在屡战屡败,锐气已经丧失。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必无斗志,。陈宫虽然有智谋,但脑子来得慢。现在,我们应该趁吕布元气还没有恢复过来,陈宫的计策也还没有使出来的时候,加紧进攻,吕布是不难打败的。”

曹操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激励士气,继续攻城,并根据荀攸、郭嘉的建议,采取了新的攻城步骤。吕布又坚持了一个多月,越来越感到难以支持,于是登上城楼,向曹军士兵说:“你们不要再围城了,我去向明公自首。”陈宫站在一旁,气得高声喊道:“逆贼曹操,算什么明公?现在就去投降他,就好比以卵击石,哪能保全性命。”

这时,吕布态度动摇,部下陈宫、高顺决心与曹操对抗到底,其余的也都彼此猜疑,上下离心,斗志丧失。部将侯成又因为是死是活,挨了吕布的骂而生气,于是同宋宪、魏续一起,乘陈宫、高顺不备,将他二人捆绑起来,押着出城投降了曹操。

吕布带着部分将士退守下邳南门的城楼白门楼。城外围攻甚急,吕布见大势已去,让左右把自己的头割下来献给曹操,左右不忍,于是便自己走下城楼,开城投降,束手就擒。曹操召集文武官员来到白门楼上,当众处置吕布。吕布被压到城楼后,为了活命,与曹操周旋一阵。当曹操听了刘备之言,杀吕布的决心已定,就再也不理吕布了,而转过头去问陈宫道:“公台平常自以为智谋过人,今天怎么也弄到这个地步了?”

陈宫用眼睛瞪着吕布说:“只因为他不听我的话,以至弄到如今的地步。如果他能按照我的想法去做,是不会被你活捉的。”曹操又笑着问:“你看今天这事该怎么办呢?”陈宫平静的回答说:“我作为人臣却不忠,作为人子却不孝,理应奔赴刑场。”

曹操惋惜道:“你死了,你老母亲怎么办呢?”陈宫长长的叹了口气,说:“我听说打算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害死他人的父母的,我老母亲是死是活,只能由你来决定,已经不是我所能决定的了!”曹操又问:“那么,你的妻子、儿女怎么办呢?”陈宫回答说:“我听说打算施仁政的人,是不会加害别人的妻子儿女、杀绝别人的后代的。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死是活,同样也只能由你来决定。”

曹操听了,不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陈宫要求说:“请把我拉出去处死,以彰明军法!”说完自己就往外走,军士怎么拦也拦不住。曹操见了,无计可施,只是流着眼泪在后面送行,陈宫这时却连头也不回一下。曹操遂下令将吕布、高顺等一同拉出去处死。

曹操杀死陈宫、吕布之后,将其首级送到许都示众,然后将其埋葬。他没有忘记陈宫临终时说的话,特地将他的老母亲迎来奉养,直到去世。其女儿长大后,又为她操办婚事。曹操对其家人的关心、照顾,比当初陈宫在世时还要周到。

人无信不立,己能守信,人始信之;如其无信,人必不信。无论身居何位,哪怕是一国之君,一国之帅,都必须坚守诚信为根本。曹操虽然是个多疑,甚至可以说是个残忍的人,但是他也有他值得称赞的一面。故事中曹操能够善待陈宫的家人,就反映了他守信的一面。其实,陈宫死后,曹操完全可以不必履行自己的诺言,反正陈宫死了也不会知道,但是曹操还是没有这样做,这说明曹操是个守信的人。

作为一国之主,能够守信,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国君守信,大臣就会效忠国君,国家的法律、法规就会顺利的实施。所以,提醒那些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们,要守信,只有如此你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为自己赢得人们的支持。

诚信,是为人处世的最宝贵的品质之一。以诚立身,虽然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会吃亏甚至会得罪某些人,但从长久来看,必然会得到人们的信赖与尊敬。因此,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应当讲求信义,只否则,失去了信用,就有可能寸步难行。那么张良的故事也许能够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