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三国之帮爹当军阀txt > 第324部分(第2页)

第324部分(第2页)

皇帝身后的大臣们见君臣礼毕,于是纷纷走上前来向刘和见礼。

刘和虽然是在场之人中年纪最轻的一个,但他手握北方五州的兵马大权,又做出过拯救千万黎民百姓的惊世之举,所以这些大臣们主动向刘和行礼也不为过,毕竟他们如今能在洛阳有头有脸地生活,靠得便是刘和的护卫和支持。

与众大臣们见过礼后,刘和一脸诚挚地看着皇帝,说出了令周围所有人大吃一惊的话。“陛下,臣大胆提议,可否与臣同乘一车,入城回宫?”

皇帝的反应很快,当初董卓逼死皇兄刘辨的时候,也不见有谁跳出来反对,如今刘和只是提议君臣同乘一辆车辇入城回宫,这样的举动怎么看也没有董卓当初的行事方式残暴跋扈,所以他毫不迟疑地点头说道:“皇叔的提议,正合朕意!”

接下来,在众大臣们的目惊口呆之中,刘和伸手将皇帝扶上了马车,然后跟着上了车辇,与皇帝并肩而立,施施然驶进了城门洞中。(未完待续。。)

第五三三章 腥风血雨未曾见

刘和敢于当着众大臣和洛阳百姓的面邀请皇帝与自己同乘一车入城门,自然不是兴之所致的举动,更不是为了给洛阳各界留下一个飞扬跋扈的印象。

刘和此举,大有深意。他在一手创立天正道的时候,便已经想通了今后的路该怎们走,洛阳皇宫内的那张龙椅,如今对他而言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刘和来洛阳是为了华夏谋求一条可以走得更加久远强大的道路。

大将军的车辇行至皇宫正门时,刘和将皇帝送下车,说了一句话:“皇侄,吾方至洛阳,尚有一些事务处理,待忙过这几日,便来宫中与你畅谈一番。”

刘和说这话的时候表情亲切,语调平和,就像对着自己的家人,毫不做作,似乎根本没有考虑别的什么。在刘和看来,既然皇帝喊自己为“皇叔”,那他喊皇帝为“皇侄”也是理所当然,至于外人听了会不会觉得刺耳,那是别人的事情。刺耳也罢,顺耳也好,反正刘和已经决定要掀开大汉朝从上到下大改革的序幕,哪里还会在乎这么一点小细节。

刘和在蓟城时便与父亲刘虞分府治事,如今来了洛阳,自然也不会住进太傅府中。刘和尚在邺城时,李严便组织工匠修葺整理昔年大将军何进所住的府邸,只等刘和入住。将皇帝送回皇宫之后,刘和没有直接前往修整一新的大将军府,而是来到太傅府,与父亲刘虞见面。

刘虞对于儿子的到来。心里既欢喜又纠结。他喜得是儿子来了之后自己便可以轻松许多,就像当年在蓟城那般,很多繁杂琐事都可以一股脑地丢给能干的儿子。他纠结的是儿子如何与皇帝和众大臣们相处。虽然儿子不是残暴不仁的权臣,但也绝对不是那种任凭别人指手画脚的弱者,如果谁敢顶撞和阻止儿子的决心意图,手握大权的儿子只需一个眼神,一句话,顷刻间就能让洛阳城内血流漂杵。

父子相见,少不得一番嘘寒问暖和推心置腹。到了夜深人静之时。书房之内刘虞轻声问儿子:“世仁此来,所图者为何?”

刘和似乎早就料到父亲有此一问,坦然回答:“孩儿所图者。乃大汉千秋之业!”

刘虞又问:“欲做霍光乎?欲效王莽乎?”

刘和大笑,纠正父亲话语中的错误。“父亲,我们的身份既不同于霍光,亦不同于王莽。怎可以霍光和王莽做比呢?孩儿知父亲心中所虑者为何。孩儿今日便向父亲保证,今生绝不会登基称帝,也不会对现在的皇帝有任何不该有的动作。”

刘虞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向来重诺,只要是说出口的话,从来都是言出必行。他点点头,然后问道:“为何今日要在城门外当着众大臣的面邀请皇帝与你同乘一车?为何在皇帝入宫时言语随意?”

“孩儿邀皇帝同车共辇,是要告诉天下人,只要是我想做的事情。皇帝也不能违逆!孩儿在皇帝入宫时称其为皇侄,是要告诉天下人。刘氏皇族内部和睦,皇帝与宗族同气连枝。”

“你这样行事,难道就不怕别人指责你无君无臣,是董卓第二?”

“父亲放心,孩儿自认养望已足,过往种种善行,可使天下多数人理解和接受我现在的这种强势举动。还请父亲理解孩儿如今的处境,我可以不去争夺那张龙椅,也可以保证皇帝过得体面尊严,甚至还会逐步把帝国的权力收拢上来,然后拿出一部分放到皇帝的手中,但为了跟随我的千万军民,我必须要保持一种强势而不可侵犯的姿态,否则人心一散,则大事难成。”

刘和这话说的很直白,也很坦诚,刘虞虽然忠于汉室,但面对自己儿子时,却也不好指责他这种权臣的心态。毕竟大汉在眼看就要分崩离析的时候转危为安,甚至渐渐显露出涅槃重生的迹象,这一切都得益于儿子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刘虞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若是把大汉交到刘和的手中,绝对比交到如今这个傀儡皇帝的手中更好。既然刘和承诺不会对皇帝下手,甚至还会主动替皇帝收揽权力,刘虞也就不再苛求儿子,转而询问起刘和的具体打算。

面对父亲的询问,刘和并不掩饰和保留,将他来洛阳之后的长远打算和近期目标都说了出来,刘虞听完之后甚感欣慰,鼓励儿子说道:“吾儿胸中既有如此雄心壮志,汝父就算是被天下人误解和质疑,也要替你扫清障碍,遮风挡雨!”

刘和谢过父亲,连夜返回将军府中,也顾不得一路劳顿,胡乱吃了一些夜宵之后,便与赵云、李严、贾逵和陈群等属下商议起来。

李严首先向刘和汇报了洛阳城内城外的局面,赵云则向刘和简要汇报了洛阳周边各路兵马的动态,陈群等人也向刘和汇报了洛阳地区经济民生方面的情况。刘和听完之后,对众人说道:“诸位勤于任事,各项准备滴水不漏,这对下一步我们的计划大有裨益。今日议事便到这里,下一步的行动一切听令行事。”

诸人于是各自散去,其中随刘和一起来洛阳的郭嘉、田畴等人住进将军府内,赵云在洛阳有自己的府宅,贾逵则返回申息军的军部,李严和陈群返回太傅府继续协助刘虞。

却说刘和抵达洛阳当日的高调亮相很快就传遍了洛阳城的大街小巷,尽管有不少人对刘和称呼皇帝为“皇侄”的跋扈做法很是不满,但慑于刘和的威名以及洛阳周边严阵以待的各路大军,从第二日开始,洛阳城便陷入到一种奇怪的观望气氛之中。

原本,在许多人看来,刘和携大军而来,必然是要在洛阳掀起一阵血雨腥风,将那些不愿屈从的势力和曾经在朝堂上顶撞过刘虞的人统统清理干净。然而,刘和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作为却是大大的出乎了人们的预料。

刘和在四更天的时候送走众属下之后,便躺下睡了,然后一觉直到午时才醒。刘和醒来后,首先派人将一箱书籍送入宫中,还专门给皇帝留下两位先生,专门回答皇帝在看书时的疑问。留在宫中的这两位先生,可不是凡人,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邴原和管宁,乃是继郑玄和卢植之后最为博学的大儒。由这两位名士君子回答皇帝的疑问,不仅可以堵住天下悠悠众口,还因为他们在幽州生活定居了多年,正好可以将幽州的巨大变迁细细地讲给皇帝听。

外人所不知的是,管宁和邴原如今也已加入天正道,成为天正道的核心成员,他们经过蔡邕和刘和等人的影响,已经彻底摒弃了自董仲舒以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