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教如何做人的书籍 > 第四章 给别人留足面子做足自己的人情(第1页)

第四章 给别人留足面子做足自己的人情(第1页)

切勿自命不凡,轻视老前辈

自命不凡的人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过低地估计别人的智慧。他们认为谁都不如自己,他永远都是正确的,高高在上的。有的人拥有了较高的学历,就自以为才高八斗,无人可比,对于工作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往往不懂装懂,自己也因此吃亏。

有一个博士,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研究所里,成为了这家研究所里学历最高的人。一天,博士饭后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转悠,巧的很,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正在安静地钓着鱼。

“听说他们两个也就是本科学历,没啥好聊的。”这么想着,博士只冲两人微微点了点头,就径直走开了。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了伸懒腰,突然蹭蹭蹭从水面上飞也似地跑到对面上厕所去了。

博士的眼珠子睁得都快掉出来了:“水上飘?不是吧?这可是一个满是水的池塘呀!”正所长上完厕所后,又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究竟怎么回事呢?”博士刚才没去打招呼,此刻也不好意思去问,毕竟自己是个博士嘛,随随便便就请教,还成何体统,还是静观其变吧。

过了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磨蹭了几下,也迈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去了。

这下博士更是诧异不已:“不是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云集的地方?”

赶巧了,博士也内急起来。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起码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了,如何是好呢?

矜持的博士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老大一会儿后,终于鼓起勇气,也起身往水里跨,心里还不断给自己打气:“我就不信这些个本科生学历的人能过的水面,我做博士的倒过不去了!”说时迟那时快,只听见“扑咚”一声,博士一抬脚便栽到了水池里。

两位所长见状,赶紧跑过去将博士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急匆匆要下水?博士有理了,反问道:“你们怎么就可以走过去呢?就我掉水里了?”

两位所长听到这个问题,扑哧一声,情不自禁大笑起来,其中一位回答道:“这池塘里本来有两排木桩子可以让人过去的,因为这两天下雨涨水,桩子被水淹没了。我们走得多了,自然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任意踩着桩子过去。你不了解情况,怎么也不问一声呢?”

一个人建功立业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以谦逊的姿态处世。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担任什么职务,只有谦逊,才能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增长更多的知识和才干。因为谦逊的品格能够帮助你看到自己的差距,永不自满,不断前进,也可以使你能冷静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批评,谨慎从事。否则,骄傲自大,满足现状,停步不前,主观武断,自己就会受到更大的损失。

新人毕竟是新人,说得再头头是道也难免稚嫩。中国人向来遵奉“老马识途”的精神,那么听听老前辈的心声总是不无裨益的。

新人当然都希望好好做事,发挥能力,与同事处好关系,但新人常犯的错误是容易孤立地看问题,只注重眼前的事,却不能将这人或事与整个系统的平衡和目标联系起来,放在系统的背景下去考虑。换言之,新员工只有系统地看问题,才能处理好新、老员工的关系。

郝军是个很优秀的企划人才,也很幸运,刚毕业便被招聘进一家大型国有单位从事企划工作。他所在的企划部门里共八个人,从主管到科员,除了郝军之外其他人都未学过正规化的企划专业。郝军到此,自然意气风发,一系列高效率、高质量、高创意的“企划”,把所有的人都比得相形见绌。大家嫉妒郝军的才华,更看不惯他那旁若无人的样子。于是他们一起对外放风声,说郝军是个理论脱离实际、没有一点实践经验的人,他做的企划没有一点实用价值,只是纸上谈兵,如果按照他做的企划安排工作,非毁了企业不可等等。于是连经理、总经理都认为郝军是一个没有实用价值的人。

在众多老同事的排挤中,郝军在单位一直不得志,最后只好辞去工作另谋出路去了。

这样的故事并不稀奇,每个单位都会有,每个有才干的人也都会碰上,只是轻重有别,情节不同罢了。

新人的才干和锐气,往往会威胁到一些“老前辈”的生存空间,所以他们“团结”起来,保卫自己的利益,而保卫自己利益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新人赶走。

在一个单位里,经过长时间的互动,个人与个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自然也会形成一个”生态圈”,彼此共生共存,共享合法或不合法、合理或不合理的利益。他们安于这种环境,不想改变,也无力去改变,谁想改变,谁就会成为“公敌”户

因此,不管你才干如何,初到新的环境,必须要有“莫扰乱该地生态圈”的认知。具体的做法,不外“客气、谦虚、内敛”六字。

谦逊低调的人不会装模作样,摆架子,盛气凌人,能够虚心向大家学习,了解身边同事的情况。新员工对待老的资深同仁,要以敬重、真诚的态度对待。

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尤其是在历史较久的公司,往往有元老级同事,元老的资格是不容易得到的,他工作的年限长,所当的职务高,在公司中始终是重心所寄托的人物。元老的工作经验比他人丰富,在这个公司中,他更是一部活的历史,一切过程,他知之最详,往事历历,如数家珍:某事如何成,某事如何败,此中曲折无不明晰,而一种事业的演变,及如何演变成功以致有现在的局面,自有一连串的因果关系,以后的形势如此,不难于演变中得其梗概。元老不但是一部活的历史,也是今后工作的指南针。

假如你想到某种地方,想对某种事有所改进,谁知你所提出的方案,正是他从前实施过的,行不通的理由何在?也唯有元老能够根据经验,作出分析和解说,虽然他主张比较缓和,而稳健、老成持重,这个特点唯元老当之无愧。基于这种特点,你对于元老的指示,要表示诚敬的接受,使元老对你产生好印象,然后你才可以从他那里获得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书本上所读不到的,如果要亲自去摸索,也须花上几十个寒暑的光阴。

如果取得元老的信任,你就掌握了一个基本要素。元老如果能信任你,他在这个公司里是一言九鼎,他肯说句好话,对于你是有莫大的帮助的,同事器重你,老板也器重你了,只要你真有才能,有真实的成绩拿出来,机会一到,自能一跃而起,扶摇直上。

贬低他人,自己也让人看不起

在交际应酬中不会适当抬高自己的人,很难获及高质量的交际效果。善于交际应酬的人,总是尽量把自己的长处呈现于朋友同事面前。比如,伶俐的口才,渊博的学识,温文尔雅的举止,典雅的服饰,都会给人带来一个良好的交际印象。所谓抬高自己,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努力表现自己。

表现自己本是无可厚非,但在言行上贬低别人,如用旁若无人的高谈阔论、矫饰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就会使人产生反感。有些人为了充分地显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的价值,因此往往喜欢找参照物,自以为通过贬低他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的价值就会充分地表现出来。

小唐与李力同去某地出差,采购一种公司急需物资。他们到某地时,当地已无货供应,必须再等一个月才有货。于是,小唐与李力空手而归。可是在向领导汇报时,李力竞对领导说:“就是年轻人,也不能总是贪睡啊,那天早晨如果小唐早点起来,我们可能就买到货了。”小唐说:“本来就没有货了啊,这与起早起迟有什么联系呢?”领导连忙批评小唐说:“小李说得对啊!你应该接受,以后改正啊!”小唐听了领导的批评只有无可奈何地叹气,还有什么可辩解的呢?不过从此以后,小唐对李力敬而远之了。领导再派他与李力一道出差,他都借故推辞。

由于李力这样贬损小唐,势必给小唐带来思想上的不愉快。因为这种贬损与实际差距很大,实际上是对别人工作的一种主观的否定,所以一旦给别人带来思想上的不愉快,还会严重地影响他人的正常的思想情绪。另一方面,贬损的言辞还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作为攻击或整治他人的材料,势必破坏彼此之间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果对他人心怀不满,不惜损害自己的人格去攻击别人,或者“横挑鼻子竖挑眼”、“鸡蛋里挑骨头”,或者造谣生事,竭尽诬蔑诽谤之能事,那么,其结果既损害了我们的事业和同事的感情,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样,不但没有抬高自己,相反,却被人憎恶、唾弃,让人看不起,使自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表现自己和贬低别人,其表现往往是一步之差,关键在于把握一个适当的分寸。自己的身份、自己对某种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与当时的气氛和谐等都是应考虑的,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优势,就可能博得别人的好感。若没有这些修养,引人注目只能是虚张声势。无论什么时候,男性的油滑,女性的轻浮,都是令人讨厌的。

李秀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在单位她的人缘并不好,因此她经常抱怨世态炎凉,责怪同事寡情。真的是世态炎凉、同事寡情吗?非也!原来是李秀自命不凡,每逢单位开会、年终考评,她都喋喋不休。

地贬损他人,以显示自己“崇高的思想”、“卓越的才能”、“非凡的业绩”。因此,同事们都觉得李秀太过分了,太不像话了。于是大家都不买她的账,她陷入了孤家寡人的境地。

显然,李秀人缘不好,其原因在于贬低他人,抬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像李秀这种人为数并不少。

贬损他人抬高自己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在贬损他人的同时,也是在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有这种癖好的人,在抬高自己贬损他人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对方的感受与对你的看法,只顾自己享受虚荣心满足后的喜悦,殊不知,摒弃、孤立早已为你挖好了陷阱。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