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大智若愚术读书笔记800字 > 第八章 善于知足掌控欲望的避害艺术(第2页)

第八章 善于知足掌控欲望的避害艺术(第2页)

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人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人生的许多沮丧都是因为你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其实,我们辛辛苦苦地奔波劳碌,最终的结局不都是只剩下埋葬我们身体的那点土地吗?伊索说的好:“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这可以说是对得不偿失最好的栓释了。

其实,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就无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隶了。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不得不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而削尖了脑袋向里钻。我们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觉得不满足,因为在我们看来,很多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富足,很多人的权力比自己大。所以我们别无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着体力、精力与生命。

扪心自问,这样的生活,能不累吗?被欲望沉沉地压着,能不精疲力竭吗?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什么目标真的非让我们实现不可,又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用宝贵的生命去换取?朋友,让我们斩除过多的欲望吧,将一切欲望减少再减少,从而让真实的欲求浮现。这样,你才会发现真实的,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拥有这种超然的心境,你就能做起事来,不慌不忙,不躁不乱,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暴不躁。而对物质引诱,心不动,手不痒。没有小肚鸡肠带来的烦恼,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觉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

古人云:“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当年陶渊明荷锄自种,嵇叔康树下苦修,两位虽为贫寒之士,但他们能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这样的生活,也不失为人生的一种极高境界!

人生好像一条河,有其源头,有其流程,有其终点。不管生命的河流有多长,最终都要到达终点,流入海洋,人生终有尽头。活着的时候,少一点儿欲望,多一点快乐,有什么不好?

成功做人需要知足

知足,是一种成功做人的艺术,它小半出于无奈,大半则源于内在精神世界的充实丰富,以及应付人生世事的自如圆熟。你要懂得,知足或不知足,都不是生活的目的;人生的目的应当是寻求既有生活的快乐,知足如果能够常乐,则不妨知足。

每每谈起知足,人们总以为那是人的惰性流露,其实不然。人生常常是无奈的,有时候会被迫置身于极不情愿的生活境遇里,甚至会落到万念俱灰的地步,但是一旦他能想到自己好歹还有幸拥有一个可爱的人生,便又知足地笑起来:“留得五湖明月在,何愁无处下金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还有另一种知足,既不是人的惰性流露,更不是对世事变化的无奈,而是由于我们的人生很圆满,做到了很多想做的事,也实现了很多自己想完成的心愿,最后悟透了人生的真谛,原来就是恬淡地生活于常态之中,不过分追求其他。

有一次,孔子游泰山时,遇到一位高人,不知何年生,不知何处来,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就问他道:“先生何乐也?”对曰:“天生万物,人为贵,吾得为人,一乐也;男女有别,男为尊,吾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居常以待终,何不乐也?”

由此可见,深层次的知足是我们在深刻理解生活真谛之后的必然选择。

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俗话说;“猛兽易伏,人心难降;沟壑易填,人心难满。”在现实生活中,“足”是相对的、暂时的,以“足”为不懈追求的目标,那么他所得到的结果将是永远韵不足。如果一个人以“不足”为生活的事实而予以理解和接纳,那么他对生活的感受反倒是足的。

知足是一个人自觉协调人心无限欲望与现实有限条件两者关系的过程,它用什么来协调?答案是用“知”来协调。足与不足是物性的,而知与不知则是人性的。以人性驾驭物性,便是知足;让物性牵制人性,就是不知足。足不足在物,非人力所能勉强;知不知在我,非贫富所能左右。一个人对事事都感到不知足,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并不需要主观上的任何努力,因为不知足正是人的欲望的唯一特征。所以,不知足是本然的、顺情的;而知足倒是自觉的,需要用修养和意志控制的和勉为其难的。当你步行在街道上,看到一辆辆擦身而过的漂亮轿车时,当你身居斗室,望着窗外一幢幢摩天大楼的闪闪灯火时,因羡慕、嫉妒油然而生的不知足,无须吹灰之力便不招自至了。而要摆脱这些情绪的纠缠,今晚依然知足地卧床酣睡,明晨照样知足地挤车上班,却是很不容易的。

一个乡下人与城里人相比,往往更会感到很知足。城里人西装革履,住高楼大厦,尚不免满腹牢骚;而一个老农只要有粗茶淡饭果腹,有简陋房屋安居便会心满意足了。如果城里人因此对乡下人颇感不屑并自以为高人一等,那实在很好笑。这样的城里人反过来拿自己与物质生活水平更高的外国人相比,必然会产生另一种自卑与不足感。

做人的要务是寻求生活本身的幸福和快乐,而不是去计较这种生活究竟属于“贫民窟”,还是“富贵乡”。

有效管理自己的欲望

人人都有欲望,合理的欲望促人奋进,不合理的欲望使人堕落,不能管理自己欲望的人很容易成为欲望的奴隶,只有有效控制欲望为己所用,才能获得身心的双重满足。

按照叔本华的理论,如愿以偿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对理想最致命的打击莫过于理想的实现了。“得到满足的激情所带来的常常是不幸,很少是幸福。”而且一个欲望实现又会产生另一个欲望,如此生生不息。

人的欲望,是一个人的本性问题。欲望指的是人们对已有的从不满足,总想获得更多或不同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只不过大小不同而已。在人的内心里充满着无限的欲望,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就连古代的皇帝,也是逃脱不了被自己内心欲望包围的痛苦。想想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整个天下掌握在自己手中,要什么有什么,应该不会再有什么不满足的吧?但他还是有的,有的皇帝费尽心思要去追求什么长生不老,要千方百计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要让自己的生命之树常青,不懈地寻找各种灵丹妙药,古代有名的炼丹术便是由此而产生的。作为皇帝都欲无止境,更何况普通人呢?

有一则故事很耐人寻味:

小乌龟们不听大乌龟的警告,到水草肥荚之处嬉戏觅食,结果被人或网或钓,能幸存者寥寥。大乌龟问其故,幸存的小乌龟们却满不在乎地说:“我们也没有看见有人呀,只是有些长长的线追在我们身后罢了。”大乌龟为了让孩子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大月支国的小马驹看到人们用酥油煎麦喂猪,而自己却吃草和泔水,心中十分羡慕。母马便对小马驹说:千万不要羡慕。只要人们让猪吃酥油煎麦了,那猪的死期也就快到了。果然到了春节,那些被酥油煎麦喂肥了的猪一个个被捆着杀了。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某某官员贪污受贿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新闻报道,看着都让人心惊肉跳,他们为什么会陷入犯罪的深渊以至于让自己不可自拔的呢?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自己的欲望、那无穷无尽的欲望在作怪。这个欲望是被自己一点点地放大的。说起来,那些官员也是常人,作为常人,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大的欲望,只不过在自己手里,能够有贪一点意外之财的机会,通过贪污受贿一点意外之财能满足自己起初的一点并不大的欲望,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了那么一点点的满足。然而,人就是奇怪,贪污了几万,就想着贪污十几万;贪污了十几万后,又想着能拿更多的钱,如此反复,这个欲望最终被自己慢慢地放大,欲望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这贪财的欲望犹如吸鸦片上瘾一样,越到后来瘾头越重,终使他们进入了一个万劫不复的境地,以至于让自己不能自拔,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结果。

欲望无止境,此乃人性,人本身是欲望性的动物,而欲望源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进化,因此,作为我们人来说永远也无法满足自己。读书的时候,想着能考上一所大学就好了;考上大学以后,又想着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行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轻松的工作后,又希望着工资待遇好一点就可以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工资待遇提升了,又会去想着自己的工资待遇能再提升该有多好……当然这其中还有其他很多的欲望。不过,人的欲望不止包括金钱物质方面的东西,还包括其他比较广泛的事情,比如说人的食欲、求知欲、对美的追求等等。欲望有正反两面,追求良好的欲望会使自己的人生得到升华,追求不好的欲望则会使自己的人生走向堕落。无论什么样的欲望,欲望的实现和满足都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愉悦和快感,欲望满足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欲望进行合理的控制、引导和管理,让自己在欲望的实现中得到一种快乐和满足,在欲望的实现中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人之所以不幸,还因为一旦斗争结束,厌倦将同痛苦一样令人难以忍受。“需要和痛苦一旦容人稍事休息,无聊就接踵而至,这样,人就势必又要排遣烦闷了。”

贪是人类内心对外界事物无止境的欲望。一个“无止境”,道出了贪者的心理源头。对某些事物的追求,是人们正常的内心需要,正如饥饿者渴望能够饱餐一顿,贫穷者渴望得到一笔钱财一样,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倘若一个饥饿者在享受了一顿美餐之后,还想要一座银山;贫穷者在得到一笔钱财之后,还想要一座金山,这便是“贪”了,因为他的希求超出了一定的限度而变成无休止的欲望了。凡世的人,只要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都会受到感染,问题的关键是人是有自制能力的高级动物,应当在理性的调控下适可而止,在得到该得的东西之后,对不该得的就不要有非分之想。

以前,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关于幸福的故事:

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一起谈论什么是幸福。穷人说:“幸福就是现在。”富人望着穷人的茅舍、破旧不堪的衣着,轻蔑地说:“这怎么能叫幸福?我的幸福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啊。”有一天,一场大火把富人的百间豪宅烧得片瓦不留,奴仆们各奔东西。一夜之间,富人沦落为乞丐。烈日炎炎,汗流浃背的乞丐路过穷人的茅舍,想讨口水喝。穷人端来一大碗清凉的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乞丐眼巴巴地望着那碗水说:“幸福就是你手中的这碗水。”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会追求幸福快乐的人生,尽管每个人对人生和幸福的理解各自不同。有的人的幸福源于一辆漂亮的跑车,和车子在一起他就会找到征服世界的快感;有的人幸福来自于一幢装修豪华的大房子,以及在房子里遥望城市的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有的人把大把钞票作为幸福的目标,他们觉得有钱就快乐无比;有的人则认为幸福就是拥有一个和自己分享快乐的爱人,携手并肩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有的人把事业的追求作为人生幸福的真谛;还有的人把结识朋友作为幸福的源泉,拥有朋友就是他一生的最大幸福。

虽然,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标准,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情,你感觉到了,便是拥有。幸福与金钱、权力、地位不一定成正比。富翁不见得就比穷人更幸福,拾荒者与大明星完全可以拥有同等的幸福。在这个世界上,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时候,越是富有的人,其占有欲也越强烈。人世间的痛苦大多数来自于欲望的不满足——通过物质的快乐企图来满足精神的快乐是不可能的。而欲望本身又没有满足的时候,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认真、正确地对待来自各个方面的欲望,好的方面督促自己奋发进取,以正当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不好的方面要及时加以克制和改正,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清正廉洁的真君子。

正确对待功名利禄

功成名就,名利双收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得到了欣喜若狂,失去了忧伤郁闷。但往往欣喜不能长久,忧伤却长期不能摆脱,患得患失的结果就是内心永远感受不到幸福。真正有智慧的人对待功名利禄的态度总是异于常人,得之不喜,失之无忧,来去自如,心情却永远恬淡安宁。

谈到做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名利得失。但仔细想来,古往今来有许多做大官的人都把个人得失看得很淡,不太在意个人的荣誉名利。

在荣辱问题上,做官的人如能做到“难得糊涂”“去留无意”,这才叫潇洒。一个人,当你凭自己的努力、实干,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了应得的荣誉、奖赏、众人的爱戴与夸赞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切莫受宠若惊,自觉高人一等。荣辱不过是一时的东西,不必太过在意。当如古人阮籍所云:“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荣誉只能说明过去,不值得夸耀,更不足以留恋。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