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受益一生的哲理 > 第五章 社会规则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及行为(第2页)

第五章 社会规则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及行为(第2页)

我们发现,将世界两端毫不相干的人联系起来竟然只需要短短几步。只要抓住几个关键人物,信息就能迅速地大范围传播开来。

勿庸置疑的是,现代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灵活、开放。社会系统的开放性,使如今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在瞬间传播到任何别的地方,就如从一个村庄的东头传到西头那么迅速。这也使得人与人之间取得联系变得空前容易。

熟人链效应告诉我们,既然人和人这样容易"联系"上,那么我们搭建自己广泛的人脉网,就不是很难的事。当我们拥有一个广泛的人脉网,在生活中、工作中,当然会很容易得到朋友们的帮助。

人们说,在今天的社会里,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是巨大的财富。"30岁前靠专业,30岁后靠人脉","永远不要靠自己一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人花每个人1%的力量"。

马克思有句名言:"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也说明,你的人脉网越大,你的能量就越大。有一项调查,采访了几百名职业工作者和技术工作者,发现有56%的被调查者是通过个人关系介绍找到工作的,其他20%是通过自己申请求职找到工作的,约18%的被调查者是通过猎头公司等渠道找到工作的。可见人脉的力量。

“修补破碎之窗”

在北京,甚至在全国各地行人交通违章都是普遍现象,也因此出了许多的交通事故。明明知道违章,为什么还有人一干再干呢?对此,心理学上有一个"破窗定律"对此专门加以了解释。什么是破窗定律呢?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社区,一个是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一个是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对停在布朗克斯街区的那一辆,他摘掉了车牌,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不到一天就被人偷走了;而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停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定律"。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得到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破窗理论"揭示了,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会传递一种信息,导致这种不良现象无限地扩展。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

比如,在窗明几净、环境优雅的场所,没有人会大声喧哗或吐痰;相反,如果环境脏乱不堪,就时常可以看见吐痰、打闹、互骂甚至随地便溺等不文明行为。又比如,在公交车站,如果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排队上车,那么谁也不会不顾别人的眼光而贸然插队;相反,车辆尚未停稳,如果有几个人猴急地你推我拥,争先恐后,后来的人如果想排队上车,恐怕也没有耐心了。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对管理秩序的任何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损害,如果不闻不问、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其后果可能就是纵容更多的人去破坏它。于是用不了多长时间,各类有损公共秩序的行为,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地滋生出来。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

比如,在公共场合,如果每个人都举止优雅、谈吐文明、遵守公德,就能营造出文明而富有教养的氛围。"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是很重要的。因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看起来很小的过错,决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它可能影响深远,呈蔓延之势。

这个定律还启示我们,越是无秩序的东西越易受到侵犯。因为第一扇窗户打碎了,秩序被破坏,后面的侵害就会接踵而至。一个团体,如果处于混乱之中,就很容易被外来的力量侵扰甚至被吞并。

比如某杂志社产权之争延续数年,人心不齐,矛盾错综复朵,于是不仅有人想侵吞这个"天上掉下的馅儿饼",广告商、发行商也乘机拒付广告、发行费。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家杂志社,那里管理严密,制度规范,不仅外人无法插手,就是广告商、发行商如果费用不到位,也绝对上不了广告,拿不到发行权。

中国有句俗语"家不和,外人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个企业,如果内部矛盾重重,纪律松散,规章制度不健全,就容易被人坑骗、欺负。而针对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强团体的内部凝聚力,内部井然有序,才能无懈可击。

人群感染链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头子希特勒很善于在大型集会中,进行煽动性的演说,以此来煽起民众的"大日尔曼主义"情绪。群众对希特勒报以近乎疯狂的欢呼,在场的每个人,都做出平时羞于做出的夸张动作,并喊出平时无力喊出的歇斯底里的叫声。

这种个体在感人场景感染下,表现出情感和行为上不同程度的失控的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社会感染"。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也可以见到。比如观众们在一个剧场里安静地观看表演,突然间浓烟滚滚,大家发现着火了!所有的人都惊呆了,有的人猛地冲向太平门,然后所有的人马上都跟着向出口挤去。结果人多门小,反而都被堵在了门口。这就是社会感染的一个好例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群众中的社会感染与心理暗示。

还有,在公共场所,我们看到别人起立,自己也会起立;看人家鼓掌,我们也会鼓掌,甚至看到别人打哈欠,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打起哈欠来。法国社会学家加布里埃尔·塔尔德认为这起源于人与人的模仿。他的一句名言是:"社会就是模仿,而模仿乃是一种梦游症。"

美国学者爱德华·A·罗斯进一步指出,这其实是刺激与反应一系列递进强化的过程:群众在受到暗示后,就会发生相互影响;在相互影响下,一些荒唐的暗示又更加能鼓动群众,引发某种骚动;而骚动本身再次坚定了群众对暗示的信任。在这样的循环之下,群众趋向于越来越狂热。

这种现象在股市中也会看到。研究股市投机心理的专家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群羊理论",解释了股民们随大势非理性地买卖证券,造成股市暴涨或暴跌的现象。

当刺激发生时,一个人的反应是因为受了他人的刺激,而这个人的反应又构成对他人的刺激,并且这些刺激会变得一次比一次强。股市大涨时,引起了人们的极度兴奋,股民甲和乙看到丙与丁在大量买进股票,情绪更加亢奋,继续不断买进,而甲和乙的这一些反应又成为对丙与丁的强有力刺激,使丙与丁买得更多,丙与丁的反应反过来又刺激了甲与乙--就这样,彼此循环刺激,使股价涨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最后引发崩盘。

不光是股市,历史上出现过好几次因为投机过盛而造成的经济危机,比如,几百年前荷兰疯狂炒卖郁金香的事件,也遵循这一道理。还比如海南上世纪末10年的泡沫经济,就是由于社会感染的作用,导致房地产过热,后来经过宏观调控,烂尾楼比比皆是,房价突降,内需紧缩,经济萧条……

引起群众争相仿效的社会感染一般有两种,一是情绪传染,个体自控能力下降,表现出各类过激行为。二是行为传染,动作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

当参与者具有共同的态度、兴趣和价值观时,社会传染最有可能发生。特别是在球场的大环境中,作为松散的无组织的社会共同体,同仇敌忾的球迷不约而同地跟随他人而行动。当人们对比赛的进程、比赛的结果或者比赛中的球员、裁判有意见时,不满的情绪被煽起,并迅速扩散,只要有一个人向赛场扔东西,其他球迷也会扔东西,一下子掷抛物会像暴雨般地向下飞去。同样,那些冲动的暴力行为也会迅速引起共鸣,从而引发球场骚乱。

在"社会感染"中,个体感到丧失了个人身份,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做出与内在的标准(主要是道德守则)不一致、正常情况下绝不会发生的行为。这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匿名效应——就是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名字,才敢这样大胆。

随大流心理

这样的事情你是否遇到过:4个人一起去吃午饭,你看着菜单,小声嘟囔着:"今天吃什么呢?来一份炸酱面吧!"这时同伴中的一个人说:"我要一份牛肉面。"接下来其他2个人也都附合说:"那就吃牛肉面吧!挺香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也会说:"那我也和你们一样吧。"

这种"随大流"的现象,恐怕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吧。

人们都知道"我行我素"这句成语,而在现实中,却很难做到这么"潇洒"。在现实中,人们往往不是自己喜欢怎样便怎样,在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在大多数时候,人们要看多数人是怎样做的,自己才怎样做。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