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受益一生的哲理 > 第四章 穿梭人际把握人生外围的命脉 二(第3页)

第四章 穿梭人际把握人生外围的命脉 二(第3页)

给他回赠卡片的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过打听一下这个陌生的教授到底是谁。他们收到卡片,自动就回赠了一张。也许他们想,可能自己忘了这个教授是谁了,或者这个教授有什么原因才给自己寄卡片。不管怎样,自己不能欠人家的情,要给人家回寄一张,总是没有错的。

这个实验虽小,却证明了互惠定律的作用。当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我们总觉得应该回报对方。如果一个人帮了我们一次忙,我们也会帮他一次,或者给他送礼品,或请他吃饭。如果别人记住了我们的生日,并送我们礼品,我们对他也会这么做。

中国古代讲究礼尚往来,也是互惠定律的表现。这似乎是人类行为不成文的规则。

一个人向朋友请教一件事,两人聚会吃饭,那么帐单就理所当然应由请教人的这个人付,因为他是有求于人的一方。如果他不懂这个道理,反而让对方付,就很不得体。

在不是很熟悉的朋友之间,你求别人办事,如果没有及时地回报,下一次又求人家,就显得不太自然。因为人家会怀疑你是否有回报的意识,是否感激他对你的付出。及时地回报,可以表明自己是知恩图报的人,有利于相互的继续交往。

而且如果不及时回报,会给你带来一些麻烦。你一直欠着这个情,如果对方突然有一件事反过来求你,而你又觉得不太好办的话,就很难拒绝了。俗话说:"受人一饭,听人使唤。"可以说,为了保持一定的自由,你最好不要欠人情债。

当然,在关系很亲密的朋友之间,就不一定要马上回报,那样可能反而显得生疏。但也不等于不回报,只是时间可能拖得长一些,或赶到机会再回报。

朋友间维护友谊遵循着互惠定律,爱情之间也是如此。其实世上没有绝对无私奉献的爱情,不像歌里和诗里表现的那样。爱情也是讲求互惠互利的,双方需要保持一个利益的平衡。如果平衡被严重打破,就可能导致关系破裂。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像坐跷跷板一样,要高低交替。一个永远不肯吃亏、不肯让步的人,即使真正得到好处,也是暂时的,他迟早要被别人讨厌和疏远。

切勿以己度人

有这样一个笑话。

一天晚上,在漆黑偏僻的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抛了锚--汽车轮胎爆炸了。

年轻人下来翻遍了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怎么办?这条路半天都不会有车子经过。他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决定去那个人家借千斤顶。可是他又有许多担心,在路上,他不停地想:

"要是没有人来开门怎么办?"

"要是没有千斤顶怎么办?"

"要是那家伙有千斤顶,却不肯借给我,该怎么办?"

…………

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气。当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主人一出来,他冲着人家劈头就是一句:"他妈的,你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

主人一下子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来的是个精神病人,就"砰"地一声把门关上了。

这个笑话是说,人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是多么可笑,因为人家未必像你想象的那样。

在心理学上,那种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加给对方的现象,叫做"投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有很多时候,人们不考虑别人的情况和自己是否相似,就胡乱推测别人。比如,有时我们和别人交往,感到对方似乎不像以往那么热情,或者没精打采,就怀疑对方是不是对自己有什么意见?

其实对方可能因为身体不舒服,或者自己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而心情不好,当然无法像平时那么热情,而并不是对你有什么意见。我们不要轻易下结论,而要继续观察观察。

总之,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小世界,我们很难了解其他人的世界里发生了什么事,怎样影响了他的心情和状态。所以我们对别人的表现不要过于敏感,以己度人,疑神疑鬼。

当然我们不否认,有时候的投射是正确的。因为人性有相通之处,有些事情不同的人的确会产生相同的感受。但是,人和人也有不同,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如果任何时候,都拿自己的感受去揣度别人,主观想象别人会和自己一样,是经常会发生错误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向一个国王进献了一只珍贵的小鸟。国王从没见过这么可爱的小鸟,非常喜欢,就用金丝笼子把它养起来,天天给他吃山珍海味,给他奏最好的音乐听,让人伺候它的起居,对它进行细心的照顾。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这只鸟竟死掉了。这是因为,人喜欢的,不一定也是鸟喜欢的。而国王却犯了以己度鸟的错误。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犯类似的错误,以为自己喜欢的就是别人喜欢的,爱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别人。比如妻子喜欢逛商场,以为丈夫也喜欢,就强迫丈夫陪自己逛;家长觉得弹钢琴是好事,想让孩子多才多艺,就逼迫孩子学……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可能是大相径庭的。瑞士精神科医生罗夏曾编制了一种测验人格的方法。他设计了十张墨迹图,有五张是黑白色的,三张是彩色的,另外两张除黑色外,还有鲜明的红色。这十张图片都编有一定的顺序,施测的时候每次出示一张,问被试者:"你看这像什么?"或者"这让你想起了什么?"结果是每个人的描述都各不相同。这个有名的实验反映了不同的人看问题角度的不同。

也就是说,"人心如面,各不相同"。俗语中还有"尔之砒霜,吾之熊掌",就是告诫我们不要轻易地以己度人。

相互喜欢有好感

人大概都有一些自恋,也就是喜欢自己。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人是谁?恐怕大部分人都会回答是自己。人们都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自己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这种情况一点也不奇怪,符合人的自我中心的本性。比如,如果别人喜欢我们,就比较容易赢得我们的喜欢,而不管他客观上是怎样的人。当然,我们说的是大多数人的情况,而不是所有人。

看看你身边的人,你想过你喜欢的人通常具有哪些特征吗?你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漂亮吗?还是因为他们聪明?或者是因为他们有社会地位?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