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吃顿年夜饺子,是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事。大年三十,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包着饺子,一边话着家常,欢歌笑语,其乐融融。家庭子女多的家庭,就会自然形成分工:老大和面,老二拌馅,老三擀皮,他们的妻子负责包。家里的老人,原来是包饺子的主力,现在由于年事已高,于是退居二线。由于分工明确,往往大家庭包饺子的效率非常高。往往是晚上一两个小时之内,够三天五天吃的饺子已经全部包好了。然后收拾停当,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晚会。当新春的钟声敲响,大家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庆祝新年的到来。
这和亚当·斯密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在简单的包饺子行为里,蕴涵着“分工协作”这一伟大的经济理论,而这一理论,正是亚当·斯密的不朽思想结晶。
说到亚当·斯密,学经济的人并不陌生。他有两个著名的发现至今仍被津津乐道。一是所谓的“看不见的手”,二是所谓的绝对成本论。看不见的手强调市场的力量,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无须政府过多操心,诸如生产、交换、流通这些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市场会自动调节。至于绝对成本论知道的人相对少一些。“看不见的手”强调在一个国家内部政府对经济活动不要干涉,后一个理论认为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政府也不应当干涉,那就是自由贸易。自由贸易可使贸易双方的福利增加。但这里有个前提,即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每个国家只有生产自己最具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贸易活动,双方才能获利。至今,还有许多国家还把绝对成本论作为制定外贸政策的依据。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实际上是从推导中得出的。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之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三个原因:一、分工使劳动专门化,提高了工人的熟练程度;二、分工可以省却工人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免除因转换工序或工作而造成的损失;三、分工可以使工人因专门从事某项操作而容易改进工具和发明机器,从而使一个人能够完成许多人才能做的工作。
亚当·斯密以针的制造为例进行说明。针的制造共有18道工序,在没有分工的情况下,一名工人每天最多可以制造20枚,但有时可能一枚也造不出来。如果分工生产,则一天可以制造4800枚,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240倍。分工的原则是,人们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然后用自己的产品交换其所需要的产品,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各自的福利。
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工厂是这样,一个地区是这样,一个国家同样是这样。当分工越出国界时,分工就成了国际分工。亚当·斯密就是从这种简单的推导中得出了他那伟大的绝对成本论。这理论与看不见的手共同奠定了亚当·斯密作为伟大经济学家的地位。而这两大理论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理论。
回头看我们中国人年三十包饺子,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中国人在大年三十这天搞的就是分工协作。
包饺子现象说明我们日常忽视的几个问题:伟大的经济理论看起来最平实不过;有时我们会不自觉地运用经济法则做事;分工协作是人类目前所能探索出来的最好的合作方式。无论人与人相处,还是单位与单位相处,还是地区与地区相处,还是国家与国家相处,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