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做聪明人 办精明事的例子 > 上篇做人要做聪明人(第1页)

上篇做人要做聪明人(第1页)

第一章:聪明人做人绝对不会吃亏

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是原始社会,也不是世外桃源,这就注定了你不能割断与社会及他人的联系。我们的生活当中,总有一些“能人”能处理好与同事、朋友、家人等一切社会关系,让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惹人喜爱,给人带来愉快,并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同,这样的人往往是不会吃亏的。

第一节:聪明人知道“吃亏未必是福”

“吃亏是福”是国人的祖训之一,至今仍被广泛认同与传扬,小杰就是信奉者之一。

小杰是公司的程序员,在做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一旦软件出现问题,他总是主动承担责任。岂料公司正好需要一个替罪羊,就把他辞退了。走的时候他请同事们吃饭,认为自己虽然吃亏,但对公司贡献很大,自己再找工作的时候公司的同事应该会推荐一下,至少公司里面的人应该对自己没有什么恶意,不会背后说坏话。结果恰恰相反,后来小杰找工作的时候,没有一个同事替他写推荐信或说话。过了很久小杰才明白。如果同事们帮他,说好话,就是反证公司对他的处理有问题,公司有错。小杰反正已经吃亏了,已经被开除了,就让小杰吃亏到底吧,往他身上泼脏水,才可以显示公司的正确。

后来小杰加入另一家企业,谈好试用期结束转正后工资加500元,公司里管人事的答应了。但试用期过后工资没有变,当初招他进公司的人却换掉了。由于合同上没有说明是试用期,写的是一年的工资,小杰也没有办法。跟上司反映,上级说这是公司的规定,大家都得按照公司的制度做事,他也没有权力,但他会尽力帮忙争取。结果小杰的合理要求,最后变成小杰没有道理,为了避免影响,想想“吃亏是福”,小杰也没有继续争取。

不少人把“吃亏”描述成无私的奉献、牺牲精神、豁达心态、成全他人的品德、潇洒的生活态度、恬淡处世的行为等崇高的境界,所以不仅要甘于吃亏,还要勇于吃亏。在这种训示下,大批像小杰这样的老实人产生了,他们默默地奉献,默默地吃亏,遇到不平之事,则默默地叹口气,安慰自己“吃亏是福”。虽然不知福在哪里,但也默默地平安而平庸地渡过一生。

某种意义上说,“吃亏是福”没有错,但我怀疑世人大多误读了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就像我在“游戏第一规则”中所言,有些人认为“新人注定要吃亏,吃亏当是缴学费”,而事实上没有任何一条游戏规则说新人必须吃亏。新人吃亏,是因为他还没搞懂游戏规则就开始玩,比如上例中的小杰在第二家公司吃亏就是因为没有搞懂合同上白纸黑字的重要性远胜于人事主管空口白话的承诺。

第二节:聪明人绝不自找亏吃

在正常交往中,有些人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常常在自己还没察觉的情况下就已经给自己设下了绊脚石。不聪明的人往往不懂得在平常的交谈中发现机会,缺乏敏锐目光的他们非但不能把握机会,相反还可能由于自己自控能力的孱弱自寻烦恼。

小张在广州工作。某天老总要他将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给上海的同事安,小张并不认识安,报告发过去后,安通过网络问了很多业内人士觉得很可笑的初级问题。当时小张就回话:“你还没有入门吧?”结果引发两人之间的言语纷争。小张看安不懂装懂还极力狡辩,便毫不客气、极尽挖苦,安气得用英语唾骂小张,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止。小张后来生病休养一段时间,上班后老总提起此事,说安投诉到上海集团公司执行总裁,总裁在小张的老总面前面露难色,对小张表示不满。于是老总吩咐小张在抓好业务的同时,要及时向安道歉。老总言辞缓和,显露爱才之心,说安是上海集团公司的一名经理,刚留学归来,被小张这样的小字辈耻笑肯定心中难以平衡,望小张能予以理解。小张自然是又惊又气,但慑于老总的话,也只能一百个不愿意地写了一封道歉信。

我们看上例,实际上小张当初如果能稍作分析,就不会陷入如此被动尴尬的局面:老总要求把可行性报告发给一个明明是外行的人,这不恰恰证明这个人非同寻常的地位吗?再退一步来讲,即使这个人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要是小张能够以一个内行的身份耐心地给一个素未蒙面的外行讲解,很可能也为自己争取到一个相当不错的人脉资源。

所以说,聪敏人是绝对不会自找亏吃的,他们有着善于发现机遇的双眼,善于捕捉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机会,这才是他们的成功之道。

第三节:聪明人吃亏吃在明处

真真上学的时候,大家只觉得她婆婆妈妈,通常会为她的好心而动容。但对于她的将来,还真没有人特别看好。从学校毕业后,他们那一届大多被分到一家由“婆婆妈妈”占据领导地位的国营单位,大家都觉得有点不爽,但真真与她们很快就融成一片了。单位吃年饭,妈妈们都把自己的小孩子带来玩,一班没有结婚的女子顶多出于礼貌过去逗孩子几分钟,吃饭的时候都躲得远远的,生怕孩子的油嘴、油手弄脏了自己的衣服。真真却不然,她坐在小孩子旁边,喂他吃饭,给他擦鼻涕……席终,她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阿姨,妈妈们也同她结成了好友。

真真是分到单位去的同学中升职最快的。当初有一个名额分到公关部,大家怎么也想不到会是外貌、英文都一般的真真。真真似乎没有使用什么特别的手段,只是一味真诚地待人。那时候,每次过节,单位里照例会分一大堆年货,真真的父母不在上海,她有充分的理由把年货都送给组长王姐。虽然真真在上海也有许多亲戚,但真真很明白王姐在彼时对她的意义。果然,当领导来征求王姐对新分来的一群大学生的意见时,真真的分数最高,领导通过王姐最早认识了真真。

还有一次,大家起哄让主管请大家吃火锅。起因是主管平时比较节俭,但那次因为得了奖,拿了一笔不薄的奖金。去的时候,真真让大家先行,说有点事要办,但特别叮嘱大家要去包房,要等她到了才点菜。大家坐了好一会儿,真真才到,拿了一大包超市里买来的东西,神神秘秘的。等服务员一出包房门,真真赶紧从塑料袋里取出她从超市里买来的蛋饺、鱼圆、蟹肉棒、午餐肉、芋艿、年糕……这样,每次请服务员出去加汤的当儿,真真就往汤里倒一大堆东西,结果,大家只花很便宜的价钱,就在那家有名的火锅城大吃了一顿。当晚,最高兴的当然是做东的主管。虽然大家对真真有点不屑,觉得二十出头的女孩子,弄得像一个斤斤计较的主妇似的,有点没劲,但真真的出头之日就是来得比较快。最后,真真还是同学中最先买房、买车的人,大家不能不承认,她真善于“吃亏”。

“吃亏是福”本身是一个利益交换等式,吃亏者并不希望利益白白受损,而是希望用“吃亏”换来“福”,至于什么是“福”。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同。所以,用眼前利益的暂时损失去换取长远的利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吃亏是福”。否则,就是吃傻亏。还有一句话叫“吃亏在明处才是福”,明明白白的吃亏,让关键人物知道你是主动地吃亏,认同你的吃亏,感谢你的吃亏,你才能换取他人“知恩图报”。

小文是一家装饰公司的销售代表,一次接到某客户的单子,这个客户的职业是某位大型楼盘的置业顾问。小文公司的装修报价已经很合理,但客户仍然嫌高,小文便在没有对客户明说的情况下,牺牲自己的提成,以满足客户降低价格的要求。他认为客户看到价格降下来,一定会明白是自己个人让利,会感谢自己。小文的想法是目前吃点亏拉住这个客户,搞好关系以后,请客户在其工作的大型楼盘帮自己义务拉几个装修订单,赚得更多。小文的想法是不错的,但实际上又是行不通的。他主动放弃自己的提成,客户并不知情,更不会因此而领情,相反只会认为是自己会砍价,这个低价是自己争来的。而小文如果请他在楼盘义务拉订单,他根本不会帮忙,因为帮小文拉的订单再多,他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这是比较典型的“不善于吃亏”,也就是吃暗亏的例子。

聪明人善于让别人知道自己吃亏,不聪明者冀希望于侥幸被人发现自己吃的亏,二者谁高谁低,一看便知。

第四节:聪明人看透群体“吃亏”现象

在正常的交往中,群体中的各方都有自己的合理利益要求,处理得当可以达到多赢局面。但几方中有一方或多方产生“吃亏”局面,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有人侵占了他人的合理利益,俗称“占便宜”;二是“吃亏”方没有占到别人的便宜,自认为吃亏,事实上合理利益并未受损;三是“吃亏”方有意识地给予对方更多利益,而自身的利益是否真的受损外人很难判断,后者干脆是“放长线钓大鱼”。

实际上,在群体中,“吃亏”成为一门艺术。不同于两个人之间,群体中的“吃亏”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聪敏人正是善于用全局的眼光来审视它。

举例来说:“公用地”的滥用,讲的是有一群牧民共用一片草地,若每个牧民都有节制的在草地上放羊,就会保护这片草地并可长期使用它;但每个牧民的理性却认为,我若不放羊,那么他人就可能放羊到草地上来,这样我就会吃亏,因此,我也尽可能的放羊到草地上来,以减少相对于他人的损失。结果每个牧民的个人“不吃亏”导致了这片公用草地的无节制滥用(草地的毁灭),使整个牧民群体及每个牧民的长远利益受到了损害。在现实生活中,群体成员间也有类似于牧民的“囚徒困境”的存在。如果我们把一个群体中所拥有的公共物品(如设备、经费、福利、房产等)称为公用地,则群体中每个人都有享用公用地的权利。假使每个群体成员都适度使用公用地,则有利于整个群体的利益。但我们常常会看到相反的现象,这就是因为群体成员认为,他人滥用公用地,而我没有,则我吃亏;而若我优先抢占公用地,则不管他人是否有同样行为,我都不吃亏。这样,在实际上导致了群体间的恶性竞争,最终大家都受到损失。

聪明人善于看到当自己处在一个群体时,要尽一切可能防止恶性竞争的出现,这不仅是保护自己“不吃亏”,而且是在群体生存时必备的一种素质。

第五节:聪明人“吃亏”讲究艺术

中国有句老话“升米恩,斗米仇”,道出了人性的真实一面。这句话的由来,是说一个人家境贫寒,已经到了全家要饿死的地步,只有向邻居乞讨。邻居凑出一升米借给他,虽然只够全家人喝几天稀饭,但此人已经千恩万谢,因为他感觉邻居能借出一升米也非常不容易。但如果邻居一下借给他一斗米,足够全家活不少日子,吃饱之后,此人左思右想,反而会恨邻居,因为他一下能借出一斗米,说明家境很好啊,家境这么好,为什么不借一石米给我呢?真是为富不仁!所以,如果“吃亏”是为了满足别人的利益,施予别人恩惠,那么去吃“升米”的亏,去施“升米”的恩。正因为这个道理,马基雅维里写道:给人恩惠应该一点一点来,这样人们更能感受到恩惠的好处……慷慨这个德行使你不是变得可鄙,就是变得可恨。

战国时齐相孟尝君以养士出名,由于他待士诚恳,感动了一个叫冯谖的落魄人。一次孟尝君叫人到其封地薛邑讨债,冯谖自告奋勇,孟尝君让他将催讨回来的钱买点家里没有的东西。冯谖到了薛邑后,见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均有怨言。于是冯谖召集邑中居民,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笔勾销,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君上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家的面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了。薛邑的百姓没料到孟尝君如此仁义,人人感激涕零。冯谖回来后,孟尝君得知实情大为不悦,冯谖说:“你不是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吗?我已经给你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拾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孟尝君吃了个哑巴亏,只有打发冯谖一边休息去。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相位不保,三千门客也走了大半,只好躲回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他回来了,倾城而出夹道欢迎。孟尝君感动不已,终于体会到了冯谖“市义”的苦心。

得失之间的转化,有时并不能马上看到,冯谖是运气好吗?显然不是,他深知“吃亏”与“福”的奥妙,掌握取舍的主动权,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如果我们并非无欲无求,那么在“吃亏”与“福”之间,不能总盯着眼前去计算。换句话说,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为下一步做铺垫,着眼于未来,去选择吃不吃眼前亏,会比较容易把握主动。不肯白白吃亏的人,只要行事得当,并不会一定给人“斤斤计较”的小人形像。

曾经有一位著名体育评论员,在王丽萍夺得悉尼奥运会20公里竞走金牌后写过一篇评论。他认为王丽萍赢在“吃亏是福”,因为走在她前面的选手都因犯规被罚光了,于是王丽萍领先到达,奇迹诞生了。他写道:如果王丽萍在激烈的竞争中,脚下也不够老实,金牌会有吗?老实人不吃亏,或曰吃亏是福。他又写道:兴奋剂也同样是这个道理。中国奥运军团来悉尼之前,有多名选手被临阵拿下,原因有三,其中一条是:血检有疑问。于是有人大叫,这属于自乱阵脚,没有比这再傻、再吃亏的事了。但奥运开幕,我们吃的亏便开始变成福。占旭刚获金牌后说:“此次药检查得紧,对手减弱,我才拼出机会。”这位体育评论员于是很哲学地写下结论:“吃亏是福,这不是一条悖论。”

这位评论员显然是没有弄清什么是“吃亏是福”。明明是遵守游戏规则的事情,怎么能跟“吃亏”拉上关系呢?但在不少国人眼里,遵守规则就是吃亏,规则是用来惩罚老实人的。如果我们还抱着这种观念去参与国际竞争,那么可能吃亏的永远都是自己。遵守规则应该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底线,如果我们认为规则不合理,那么应该寻求修改规则的途径,但不可按自己的想法随意违反规则。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