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全局战略是做事成功的法宝。一个人做事没有策略是注定瞎子摸象,不仅掌握不了事情的真实情况,想要解决问题也是无计可施,注定是一个失败的结局。
统筹全局的策略
统筹全局是做事的策略之一,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远见卓识。
远见出卓识,但是往往远见来之不易。笼统地说,远见是一切用权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保证用权的持续与延伸的一种先决条件,它要求我们必须将个体与群体、情感与理智、经验与理论、形象与抽象、常规与非常规、科学与常识、静态与动态、横向与纵向、定性与定量、反馈与超前、单向与全方面、系统与辩证等许多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思考。简单地说,远见和卓识来自于我们所具备的较高思想意识水平,善于分析和综合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能够周全而准确地作出判断和决定,能够制定出克敌制胜的计划和战略。
远见卓识要求我们在用权的过程中要从大局出发,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其他各个方面的因素。既不仅要看到眼前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要以一种变化的观点去思考和探讨情势的变化,具有辩证的眼光,然后对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做出一个周密而详细的计划,再付诸于实践。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住用权的关键,克敌制胜,使己方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平衡协调。
高明的人就好比出色的钢琴家,不仅要掌握“抓中心”艺术,而且需要有卓越的协调平衡技能,善于统筹兼顾,使权力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配合和促进,既要抓紧各个关键环节,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紧紧围绕中心,同时安排好其他方面,处理好次要矛盾。
领导不可能是独立地工作的,大多数情况下是众多人为了达到个人或共同的目标而工作着。不幸的是,这些目标不总是协调一致的。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手段,把各种力量协调起来,以保持均衡,实现我们原定的目标。
第三,目光长远,胸怀全局。
管子说“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意思是第一要看得远,第二要听得远,第三是做到明察千里之外的情况和隐微之中的深情。这就是说,成功的决策者既要高瞻远瞩,又要明察秋毫,也就是胸怀全局。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人。
诸葛亮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裔。父亲诸葛瑾早亡,诸葛亮与其弟诸葛均跟随叔父诸葛玄迁居南阳。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便在南阳隆中建一草庐,躬耕田亩。当时刘备求贤若渴,带着关羽、张飞二人三顾茅庐,才得与诸葛亮相见。刘备对诸葛亮说“今汉室倾危,奸臣当道,皇上蒙尘,备自不量力,欲复兴汉室。只为自己智术短浅,迄无所成。然我志犹未已,今得遇先生,望乞赐教。”诸葛亮答道“自董卓专权以来,群雄并起,四方扰攘。曹操与袁绍相比,虽名微力寡,可曹操终究会将袁绍打败,转弱为强,这虽说依赖于天时,也取决于人谋。今曹操已拥兵百万之众,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人不可与其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之士乐于为其效命,国力稳固,不可轻图,只可与其结盟,以作外援。荆州北据汉沔,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自古以来即是用武之地,而其地未有得主,此乃天赐将军之良机,未知将军可有意否?再则益州乃是险塞之地,沃野千里,向来称为天府之国,高祖得此地而成帝王之业。今刘璋暗弱,张鲁在北,虽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草野智士,渴得明君。将军是帝室之胄,思贤之心若渴,广招天下英雄,信义四海皆闻。若得荆益两地,据险自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静观天下之变,即可命一上将,率荆州之军向宛洛进发,将军自领益州兵马去向秦川,天下百姓都会箪食壶浆,欢迎将军。若这样做,霸业必成,汉室将兴也。”
诸葛亮身处茅庐,却胸怀天下,将当时的形势分析得清清楚楚。这一番宏论,令刘备茅塞顿开,连连称善。
成功箴言:
事有巨细,有的人擅长处理细枝末节,有的人擅长运筹帷幄,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就是全局观念,只有大战略不出偏差,你的事业才有可能走得更远。
群策群力的策略
群策群力说明团结就是力量。很多优秀的人在其领导生涯中都很注重团结的威力,寻求多方的支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是做事策略之三。
第一,争取同盟共同出力。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汉三个帮”,就是说,一个人能耐再大,要想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都必须要找到有实力的帮手。
在组织活动中,我们要想战胜主要的竞争对手,必须随时注意寻找并依靠同盟者。
世界著名船王、香港环球集团主席包玉刚,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功地击败怡和洋行,收购九龙仓,轰动了香港乃至全球,这一收购被认为是船王一生中了不起的杰作。
而这次收购得以成功,关键在于包玉刚找到了一位有实力而且可以信赖的同盟者——李嘉诚。
包玉刚50年代中期靠一条旧货船“下海”搞远洋运输起家,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到70年代中期,一跃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成为拥有1800万吨的庞大船队的世界上最大船运实业家。
然而,船王也有受制于人的地方——
在香港,包玉刚的庞大船队没有自己的基地、码头和仓库。当时,香港最重要的九龙码头一直控制在英资怡和洋行旗下的九龙仓有限公司手中。
包玉刚为此吃尽了苦头。在九龙码头,他的船装了货来时被告之没有仓位卸,前往装货的空船又常常找不到停泊位置,包氏因此不仅常挨罚款,信誉也多次受损。
堂堂船王处处看人眼色,受窝囊气,终于使包玉刚忍无可忍了,于是倾尽全力同怡和洋行展开了一场九龙仓争夺战。
当然,怡和洋行绝非等闲之辈,在香港的英资四大行中,怡和稳坐头把交椅,称霸港埠已逾百年。而九龙仓有限公司则是怡和的心肝宝贝。怡和通过九龙仓公司,控制着香港最大的货运码头和货柜场地。
面对强有力的对手,包玉刚制定了一套严密的战略计划。其中第一步就是寻找同盟军孤立对手,壮大自己的力量,为最后决战做好准备。
其时,香港商界还有一个巨头——大地产商李嘉诚,也在觊觎九龙仓,他已暗中吸入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且李嘉诚为斗倒怡和也有与包玉刚结盟之意。
包玉刚认为,李嘉诚是他要寻找的最佳合作者,因为李嘉诚不仅实力雄厚,而且也是炎黄子孙,同英资财团较量,李嘉诚是可靠而有力的同盟军。
于是,在1978年9月下旬的一天,包玉刚邀李嘉诚到香港希尔顿饭店的一间豪华客房里,开始商谈联手斗怡和的事情。
寒暄过后,包玉刚单刀直入,切入主题:
“我是想同你合作。虽然我们经营范围不同,但是,有时手上的东西,可以用来帮助、支持朋友的。比如,我现在握有‘和记黄埔’9000万股,用来帮你解决目前的困难,不是很有用吗?而你手中的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对我来说也极为重要。”
李嘉诚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他高兴地说:
“是啊,听说你的货船在九龙仓经常遇到麻烦,吃了很多罚款,我很为你鸣不平。九龙仓对你来说的确十分重要,而‘和记黄埔’对我来说则最为关键。我们互相帮助,固然对彼此都有利,可是,惭愧得很,我只有2000万股九龙仓,与你的9000万股‘和记黄埔’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包玉刚不等李嘉诚说完,大度地一挥手
“不用说了,朋友帮忙,只要尽力就行。”
李嘉诚大喜。对他来说,作为地产商,九龙仓固然重要,但毕竟是可有可无的,而和记黄埔则是他处心积虑要得到的宝贝。现在,包氏愿以9000万股支持他夺取和记黄埔,在这种情况下退出九龙仓争夺转而支持包玉刚,对他来说是合算的。因而李嘉诚爽快地对包玉刚说:
“那好吧,我就厚着脸皮占你的便宜了。不过,以后凡属九龙仓的事,只要你来个电话,我李某人必然尽力而为。”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