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恐惧限制了方法
恐惧是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增强了保护自己和逃避危险的能力。但是,恐惧使人闭目塞听,让人的意识变得狭窄,判断力、理解力降低,甚至丧失理智和自制力,行为失控。长期处于恐惧状态中,会严重影响人的寿命和创造力,使人变得胆小怕事,最终一无所成。
有这样一个故事。四个人,一个盲人、一个聋子、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来到峡谷,准备过河。峡谷的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河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间,而这就是他们行程中必须通过的桥。
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进。结果盲人、聋子和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了桥,另一个身体健全的人却跌入涧底,丢失了性命。
难道耳聪目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不是,他的弱点恰恰源于耳聪目明。
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心平气和地攀索;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那么过桥的健全人呢?他的理论是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管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消除心理上的恐惧就必须勇敢地面对它,必须行动。行动是消除恐惧的最好方法。
美国激发潜能的课程中有一项必须的活动——走火——赤足走过华氏2000度的烧红木炭。
汤姆逊回忆说:“我永远记得第一次参加走火活动时的情景。那是在夜里12点,12尺长火花纷飞的木炭让我联想到烤肉架上的肉,令人十分恐惧。当时,我的老师安德鲁斯提醒我说:‘你永远要记得你所想要的,而不是你所恐惧的。’”
“记得那次我还是特地排在一个小女孩后面。我心想如果她走得过,我也应该走得过。然后,走火开始,数百人走了过去,脚部安然无恙。见状,我隐隐增强了一些信心。接着,当我发现前面的女孩双脚不停发抖时,我的信心又动摇了,就在这时,那名女孩竟大踏步走了过去。我心想,她可以,我也一定能。接着我也信心十足地走过去了。顺利过火之后,我的第一个念头是:走火竟然这么简单!”
的确,有很多事情看起来都很困难甚至不可能,但是只要下定决心去做,就没有是那么遥不可及,甚至非常简单。
战胜恐惧,我们首先要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行!没有天生的成功者,也没有天生的失败者,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谁可以代替。恐惧的产生,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心态问题。只要我用自己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选择坚强勇敢,那么灾难、困难在我们面前就会显得十分渺小,甚至微不足道。
贝尔姆小时候因为一次火灾而下半身被严重烧伤,当时连医生都特别担心,说这孩子的下半身被火烧得太厉害了,活下去的希望很渺茫。
但是这个男孩不愿意就这样被死神带走,他终于熬过了关键时刻。然而他在手术后虽然保住了两条腿,却整天只能坐在轮椅上,他的下半身毫无知觉,两条细腿衰弱地垂在那里。然而他要用自己的腿走路的决心却从未动摇过。他让妈妈每天为他按摩双脚,自己每天都尝试活动着那毫无知觉的脚。终于在无数次跌倒之后,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迈出了第一步。他的膝盖、手臂多处都磨出了血迹,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过锻炼。后来他不但学会了走路,甚至还加入了田径队。在一次运动会上,他跑出了全场最好的成绩。
在灾难面前,我们往往束手就擒,甚至怨天尤人。扪心问问自己,真的陷入了绝境了吗?绝境尚可有逢生的机会,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勇敢地去面对。大声告诉自己:“我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成功的人!”
很多看起来很吓人的困难,其实都是纸老虎,之所以看上去那么恐怖,只是因为我们的决心还不够坚定,我们的目标还不够明确。认定目标,然后勇敢地去行动,恐惧就会立刻烟消云散。
世界上有一些人,总是对某种事物或某种行为产生一种异乎寻常的恐惧感。他们明明知道毫无理由去害怕自己感到害怕的东西,但却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即使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有的站在高处害怕自己坠落,有的不敢在无人的旷野里行走,有的害怕独处在狭窄的巷道或小屋里,还有的怕老鼠、怕火、怕水等。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称作恐惧症。
克服这些恐惧心理,不妨用一些简单心理疗法。
第一,学会自我庆幸,对既成事实的东西要善于解脱。契诃夫曾提议:“要是火在你的衣袋里燃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你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就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都痛起来。”
第二,学会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最恐惧的境地,我们就会发现,一切不过如此而已。法国剧作家贝尔纳是犹太人,二次大战中巴黎被德军占领,他被捕了。但他说:“在此之前,我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可是今后我就怀着希望,一定能够生存下去。”
第三,学会在遇到恐惧时寻求幽默。一旦发生恐惧就问自己:“我这样恐惧是想回避什么呢?”然后着手用幽默来解决它。一家医院妇产科病房曾有条标语:“生命的最初五分钟是最危险的。”令所有来到这里的亲人和未来的母亲们都忧心忡忡。后来,有人在后面加了一句:“最后五分钟也十分危险。”顿时让所有人如释重负。
第四,懂得知足常乐。作家三毛在《什么都快乐》里一口气写出21个“不亦乐乎”:“逛街一整日,购衣不到半件,空手而归,回家看见旧衣,倍觉件件得来不易,而小偷竟连一件也未偷去,心中欢喜,不亦乐乎!”……我们也可以试着如此这般地找找乐子。
第五,懂得顺其自然。我们的恐惧很多时候是毫无道理的。要知道,不会发生的事终究不会发生,而该发生的事也不可能因你的恐惧而消失。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困难就绕道而走,久而久之,工作上的恐惧就会随之而来。要敢于跨越工作上的困难,要敢于挑战自我,要敢于向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自己心理上的恐惧。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当德国战车碾遍欧洲的时候,当春风得意、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叫嚣着要将英吉利海峡变成第三帝国的内河时,邱吉尔和英国人民并没有屈服和吓倒;当八万六千中央红军从江西苏区突围的时候,没有人能想像他们在12个月的时间内,在每天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更没人能想到,衣衫褴褛、靠着互相搀扶走到陕北的数千红军能成为抗日的主力,最终成为旧时代的解放者、新中国的缔造者。
很多时候,当我们遇到棘手的问题或艰巨的任务时,第一反应就是马上说“不可能”,而不是去认真考虑这件事到底有没有可行性。“一个年轻人只要他下定决心,就没有什么事是办不到的。”世界汽车界骄子亨利·福特就用他百折不挠的行动将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从使汽车变成大众都能买得起的T型车,到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线,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体系——罗奇工厂,被人称为“美国的传奇”。
世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在奋斗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随时碰到困难,克服一次、两次,还会有新的困难,甚至旧的困难还未解决,新问题又纷至沓来。
总是抱怨环境、困难,为自己寻找借口的人,是不会有太大作为的。这个世界上有成就的人是那些寻找他们想要的环境的人。假如找不到,他们就创造这样的条件和环境。
我们之所以说事情“没有可能”,仅仅是因为我们把自己捆绑住了。遇到问题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想办法去解决它,而不是纠缠于“我现在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一个军事科研部门着手研制一种高频放大管。开始的时候,科研人员都被高频率放大能不能使用玻璃管的问题难住了,他们一直在讨论是否该换用其他材料,研制工作迟迟没有进展。后来,美国军方把这项任务交给了由发明家贝利负责的研制小组,同时还下达了一个指示:“不许查阅有关书籍”。
经过贝利小组的共同努力,终于制成了一种高达1000个计算单位的高频放大管。在成功完成任务以后,研制小组的科技人员都想弄明白军方要下达不准查书的指令的原因。于是他们查阅了有关书籍,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原来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如果采用玻璃管,高频放大的极限频率是25个计算单位!”
贝利对此发表感想说:“如果我们当时查了书,一定会对研制这样的高频放大管产生怀疑,就会没有研制的信心了。”
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怎么可能”改为“怎样才能”。从心态和注意力的调整开始,积极地想办法,努力地实现它。
一个留学美国,身高仅仅1。53米的矮个子穷学生,19岁时就制定了自己50年的人生规划。其中一条,就是要在40岁前至少赚到10亿美元。
如今他40多岁,这个梦想早巳成了现实。这个人名叫孙正义,日本“软银集团’’的创始者,一个誉为“互联网投资皇帝”的人。全世界没有一个人,包括比尔·盖茨,能够拥有比他更多的互联网资产,他投资的雅虎等互联网资产,占有全球互联网资产的7%。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