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拉硬扯是不能取得好结果的,只有顺应对方的话题和心态,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才能退得巧妙,进得有力。
求人办事莫着急
在生活中,求人办事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只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而不顺应时势,借助外人,往往难以成功。这又导致焦躁心理,因为人们在不耐烦时,往往容易变得粗鲁无礼,固执己见,而使人感觉难以相处。这种行为是有害无益的,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当一个人失去耐心的时候,同时也失去了明智的头脑去分析事情。
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大举兴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公子平原君多次写信给魏王及魏公子信陵君,请求魏国援救。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10万大军援救赵国,但又慑于秦国的威胁,便让晋鄙把军驻扎在邺地等待、观望形势的变化
平原君向魏国派出使者催促出兵救援,但魏国仍按兵不动,平原君一气之下又给信陵君写了一封信,谴责信际君见死不救。信陵君接到这封信感到非常忧虑,但无论他采取什么办法游说,都无法说服魏王。信陵君此时真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昏了头,他把自己手下的宾客集中起来,凑集了百余辆车马,想奔赴秦国,与平原君一同战死。
临行时经过夷门,见到了信陵君最器重的宾客——看门人侯赢,侯赢听了信陵君的慷慨陈辞后非但不加鼓励,反而冷淡地说:“公子您自勉吧,老臣不能随你一同去了。”
信陵君走出数里,心中很不是滋味,心想我对侯赢的待遇可算得上周到了,如今我将要去送死,他凭什么连一言半句送行的话都没有呢?信陵君越想越气,就叫宾客停下了等他,他又驾车返回去找侯赢。
信陵君回来的时候,侯赢正站在门口等他,笑着说:“臣就知道公子会返回来的呀!”
于是,侯赢向信陵君说出了他心中的计策。信陵君恍然大悟,采用侯赢之计,利用如姬窃得兵符,调走了晋鄙的10万大军,解除了秦国对邯郸的包围。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
有些朋友求人时心急火燎,巴不得对方马上着手就办。如果对方一两天没有什么动静,便有些沉不住气了,一催再催,搞得人家很不耐烦。这也不是求人的正确态度。
也许,对方自己有难处,不得不慢慢作打算;也许,他对应承你的事自有安排。一旦求了人家,就要充分相信人家。
由此可以看出,顺应时势,借助外力,请求他人就能以较小的代价成就较大的事情;如果在时机还没有成熟时就勉强去做,则很难奏效。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怎么样顺应时势,克服自己的焦躁情绪是求人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怎么样使自己变得耐心一点,在紧张的情况下也保持心平气和呢?也就是说在不同环境下怎么样消除烦躁的情绪,至少对它有所控制呢?
急性子的人都不愿意浪费时间,因此他们把时间安排得很紧,工作中的时间都安排得恰好,不容许有什么延误或什么差错。不过,要想万无一失,最好还是留有一定的余地,你所参加的约会越重要,预留的时间就应越充裕。如果是一场必不可误的约会,那就应该留出大量的时间作回旋的余地。
你如果感到十分烦躁,无法理清思绪,请运用你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深深地潜入一个宁静的身心环境,进入一个稳定、美妙的境地。一位朋友说:“当我感到思绪纷乱的时候,我就努力想象小河岸边那宁静的风景胜地,它常使我的紧张和烦躁情绪消退许多。”
克服急躁,保持心平气和的方法之一是经常检查自己是否常犯这种毛病。如果你的急躁情绪仅属偶然,你的烦躁便自动消失。但如果你总是怒火中烧,粗鲁无礼,那就应该认识到低估对自己是否看得过重了,以至于对任何人或任何事都不愿意等待。
做个有耐心的人不容易,做到平心静气是处世的一种境界、一种气度和一种修养。这种修养一旦形成,对求人办事具有重大作用,也是顺势求人最基本的要求。
“请”人好办事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同样一件事,同样身份的人,甲去请人办理则顺顺利利,事情也办得妥妥当当,乙去请人办则困难重重,事情也一塌糊涂。为什么这样呢?有人说这是人的因素;有人说这是办事技巧问题。其实这两种因素都不能排除,请人办事是社交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综合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含了许多做人做事的艺术,其中有很多讲究。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请”字当先。
一句充满人情味的请求话,比通盘大道理更有说服力,因为人还是比较重情义的。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以适应对方的心理需求而提出诚恳的请求,往往是成功的说服方法。
请求别人,要把握恰当的时机,对方时间宽裕,心情舒畅时,请求他做点事得到答应的可能性很大。再者,如果不是紧急的事,最好是在别人愉快或空闲时提出;当别人情绪不佳或事务繁忙的时候,最好不要打扰别人,因为此时的请求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请求别人办事,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要注重一个“请”字,不要认为是别人“理所当然”的事。如果对人开口称“喂”,闭口称“喂”,那非碰壁不可。另外,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应该说得真诚。如你请朋友帮忙找到了一本早想要的书,你可以这样说:“谢谢了,没有你的帮助,我恐怕不能这么快就看到它了。”
所以请求别人,一定要注意礼貌,“请”字当头,因为毕竟是你有求于人,如果请求别人对疑难问题指点迷津,应说:“请教您一个问题,可以吗?”你不知道去市体育中心的路,应向路人问:“请问到市体育中心的路怎么走?”在商店买东西,你应对服务小姐说:“请把那个文具盒给我看看。”风从窗口吹进来,你对坐在窗户边的小刘说:“请关一下窗,好吗?”凡有请求必须请求语,这样对方容易接受。
请求别人,还要端正态度,注意语气。请求别人虽无须低声下气,但也绝不能高人一等,非得别人答应不可,而应当语气诚恳,平等对待。要用协商的语气,如“劳驾,让我过一下,行吗?”“对不起,请别抽烟,好吗?”“什么时候有空请跟我打打球,怎么样?”
同时,还要体谅对方的心理:“我知道这事对您来说不好办,但我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难为你了。”
当有客观原因,对方不能答应请求时,你不要抱怨、愤怒甚至是恶语相加,你还得还礼道谢:“谢谢你!”“没关系,我再找找别人。”“没事,你忙你的去吧。”这样对方在有条件帮忙时肯定会鼎力相助;如果你不能体谅对方,竟对对方施以抱怨,这等于堵死了再次向对方提出请求的通路。
什么情况说什么话
在《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一天,吴王率人登狙山,一群猴子见到人来,纷纷逃进荆棘丛中。只有一只猴子,在吴王面前搔首弄姿,卖弄乖巧。吴王用箭射它,它反而拨弄箭头,更加肆无忌惮。于是吴王命手下人一齐放箭,把猴子射死了。
这只猴子之所以命丧黄泉,就在于它不分场合,随意卖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场合,不要死心眼,哪壶不开提哪壶,否则你得罪了人还不知道怎么得罪的,说话也是这样。即说话办事时一定要分清情况,看什么人说什么话,且不分对象、“病急乱投药”。
分开来讲,也就是说谈话的语言要视对方的修养而选择,做到能雅能俗,才不会令人有格格不入的反感。谈话的话题应该视对方的情形而定,再好的话题,若不能符合对方的习惯、喜好和需要,都无法引起彼此共同的话题来,只有先相互聊得投机,然后才能设法慢慢地把话题引导进自己所要谈论的范围里。
在日常谈话中,一般人都是说些身边琐事,这或许是想向对方表示亲切。而在正式交谈中,希望你不要把老婆、儿女当作谈话的资料,否则总不免给人以娘娘腔和不务正业的感觉。
谈话要先从政治、经济等比较严肃的题目开始,然后再涉猎到文学、艺术、个人兴趣等比较轻松的话题。总之,将自己的观念、见解堂堂正正地阐述出来,使得彼此都能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这才是最好的谈话。
一个善于求人的人,一定很注重礼貌,用词考究,不致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因为他知道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即使事后想再弥补也来不及了。相反地,如果你的举止很稳重,态度很温和,言词中肯动听,双方自然就能谈得投机,求办的事自然也易办成。
所以为了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样引起别人皱眉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心直口快的朋友平时要多培养一下自己深思慎言的习惯,切不可像随地吐痰似的不看身处何处就脱口而出,那样会影响到自身的形象。
既然要托人办事,大多是因为工作生活出现了困难和危机,比如家人生病、婚姻不睦、事业不顺等等,这些因素都会使人心力交瘁,丧失信心不仅影响情绪,而且影响和周围人的交往。在处于情绪低潮时,请求别人能寄予关怀,伸出援助之手,是人之常情。但千万记住,不要把过度沮丧的情绪带到别人面前。托人办事儿,总是一副哭丧着脸,会使人感晦气。
既然生活中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类型,那么我们在办事时就肯定能相应地与之碰到,对不同类型的人说不同的话,才能达到最好的办事效果。
友好地赖着对方
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有时你怀着一片热心找到对方头上,对方能办,可就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和理由搪塞、推托和拒绝,搞得你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无计可施。有些人面对这种情况,脸皮很薄,自尊心太强,经不住人家拒绝的打击。只要前进一受阻,他们就脸红,感到羞辱气恼,要么与人争吵闹崩,要么拂袖而去,再不回头。看起来这种人很有几分“骨气”,其实这是过分脆弱的自尊,导致他们只顾面子而不想千方百计达到目的,这样于事业无益;但也有一部分性格顽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他们采用软缠硬磨法,友好地赖着对方的时间,赖着对方的情面,甚至赖着对方的地盘,不答应就是不撤退,不把事情办成就是不回头,搞得对方急不得恼不得,最后不得不答应了他的要求,他这才鸣金收兵,凯旋而归。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