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面对下属的顶撞,领导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必须强调一点的是,异己的存在,可以促使你在决策时格外谨慎,力求科学严谨,以免被异己找出破绽,发现纰漏。同时他可以避免你无意识地发生错误,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可以说,下属的顶撞,就是竞争对手的存在,就是监督者的存在,他可以促使双方更加勤勉。
美国前海军司令麦锡肯去看望陆军司令马歇尔时说:“我的海军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勇敢的部队,希望你的陆军也一样。”马歇尔不肯示弱,说:“我的陆军也是最勇敢的。”麦锡肯问他有没有办法证实一下。“有!”马歇尔满怀信心地说。他随便叫住一个士兵,命令道:“你给我过去,用身体去撞那辆开动的坦克。”“你疯了?”士兵大叫,“我才不那么傻呢!”
此时,在这种关乎自己的面子和威望的非常时刻,自己的下属公然顶撞自己,领导一般都会勃然大怒。然而,马歇尔没有这样做,他笑了笑,然后满意地对麦锡肯说:“看见了吧,只有最勇敢的士兵才会这样同将军说话。”马歇尔把士兵公然顶撞自己的行为,视为勇敢的举动,这正是大将军的气魄与胸怀!这就是成大事者的独特认识。试想一下,假如马歇尔将军视那个士兵为异己,并且一味地去扼杀,他必定会置士兵于死地。最终,他不仅失去了一个士兵,而且损害了自己的威望,挫伤了所有士兵的勇气。
谋事不难:
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这就是告诉我们,待人处事太苛薄了,结果人缘难处。作为朋友,你就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和衡量所有的人,不能责备别人的“另类”。
要给下属犯错误的机会
如果领导确信自己不是完人,不可能不犯错的话,那么领导也应该确信自己的下属不是完人,也不可能不犯错误。
如果你的下属因某个疏忽导致了顾客的不满,顾客上门兴师问罪来了,怎么办?逼属下自己去道歉、让他自己处理“烂摊子”,还是亲自出马去处理自己心里也没把握的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强调领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领导,遇到这种突发情况,首先要冷静。第一,不要推卸责任,要亲自出马,对因员工的一时疏忽给顾客添加的麻烦,向顾客表示诚恳的歉意。第二,在弄清事情的经过后,对顾客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力予以满足,并求得相互的理解。对顾客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或无理取闹、借题发挥,应做耐心的解释工作。第三,以教育为目的,对员工进行耐心的说服和教育,查找问题的症结。主动承担责任,能体现一个领导的气度和修养,也能得到员工们的理解和尊敬。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当着顾客指责员工,盛气凌人。
其次要学会变坏事为好事。虽说是下属惹的祸,但你硬要他自己去收拾,碍于职权的限制,他出面恐怕不会取得什么满意的结果,很可能问题最后还要回到你这儿。如果你亲自去处理,由于对问题不甚了解而心里没底儿,同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你与当事的属下共同去面对来兴师问罪的顾客,就大大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领导主动在外人面前承揽责任,会减轻属下的包袱,他会感激你,同时也会赢得其他属下的人心。同时对顾客来说,能够表现出部门对此事的重视和诚意。在解决问题和协调双方利益时,领导较具权威性,可以更好地维护部门利益。
谋事不难:
总之,领导要做到优秀,就必须去扛一些事情,只有这样才能给大家留个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好形象。
不要鼓励告密的风气
领导在处理冲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爱打小报告的员工,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领导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让打小报告成为一种文化。
“打小报告”在道德上是难以被人接受的,因为它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打小报告”的人或告密者之所以遭人唾弃和孤立,是因为他们使周围的人感到了不安全。如果企业里总有人“打小报告”,企业气氛一定是紧张不安的,员工关系、上下级关系也一定是疏远的、戒备的。这样容易植根一种不信任在每一个员工的内心深处,使他很难坦诚、轻松地面对他人。为了处理人际关系,他不仅会损耗大量的心理能量,而且还会因各种误解而造成自己与他人的痛苦。
“打小报告”虽然不等同于“告密”,但在人们心中,“打小报告”、告密是一个连续的链条。这些行为会造成群体和个人内心的激烈冲突。
告密还往往与不正常的社会政治生活连在一起。在法西斯统治的德国,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以及我国的“文化大革命”中,告密行为受到鼓励,它使很多忠诚正直的人受到残酷迫害,并成为一些人向上爬,实现自己个人野心的手段。一个被告密行为侵害过的社会,要重建社会成员间的信任是相当困难的。
谋事不难:
对于领导来说,千万不要鼓励告密的风气,这种风气一旦助长,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领导要保证整个团队的有效运转,使每个员工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并迅速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纪律和约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何维护纪律却可以有不同的做法。优秀的领导要有能力在企业里创造一种氛围:鼓励员工在犯错误时勇于承认,担当责任,自我教育,而不是依靠“打小报告”。
要领导,而不仅仅是管理
只要管理方式正确、工作氛围良好,员工就会全力以赴地工作。优秀的企业需要优秀的领导,优秀的领导是成功企业发展的基础。领导要注意领导,注意在企业组织内部培养和灌输一种清晰的目标,创造一种激动人心的工作氛围。
首先企业领导必须与员工打成一片,决不能搞个人崇拜。这是因为,许多员工对企业组织内一手遮天的领导十分反感。爱立信公司是这样定义领导的:领导=业务经营者+运营领导+能力开发者。
该公司认为领导应当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中坚作用。领导必须关注并倾情于业务工作,必须投入从计划、执行、回顾到改进的管理循环之中,必须不断开发下属及本人的能力。同时领导也必须着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团队气氛,以提高组织的有效性。为防止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管理断层和管理层缺位,领导必须进行管理规划,通过员工能力评估系统选拔出领导的候选队伍,并有组织地进行培训与开发,对确认合格的人员大胆加以任命,使其在管理工作中得到足够的锻炼与培养。
其次,在更多的时候,领导的作用还在于启发下属。在松下公司,把事情交给部属处理是一条重要的用人原则。但该公司的领导者认为,如果指示太过详尽,就可能使部属养成不动脑筋的依赖心理,一个命令一个动作地机械工作,不但谈不上提升效率,更谈不上培养人才。
谋事不难:
埋头苦干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但作为领导,仅如此还远远不够。成功的领导应当是一个“领头羊”的角色,他们的价值就是把一群人带动起来。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莫大焉
下属之间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冲突,因此领导需要有解决冲突的计策。正如孙子兵法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上策。对于领导来说,将冲突控制在发生之前也是上上策。因为如果下属之间发生了矛盾,无论解决得如何好,都会在下属双方的心里烙下印记,这就像写错了字,再好的橡皮和再高明的涂改技术都会或多或少留下痕迹,不如最初不发生。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与其天天忙碌着解决下属之间的矛盾,提高解决矛盾的技巧,不如千方百计地提高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从根本上防止矛盾的发生。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的医术最高呢?”扁鹊答到:“我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到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人们都认为我的医术最高明。”
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下属之间的矛盾有利于领导的管理,但是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因为对待下属之间的矛盾,从管理学控制论的角度看,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做到防患于未然。现实中许多领导因忙于各种事务,在对待下属之间矛盾时往往只是事后控制,结果矛盾越处理越多,越多越忙,越忙越乱,最后企业管理乱作一团,甚至根本无法正常运转。
谋事不难:
领导必须做好的是防火工作,而不是救火工作。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