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大乾六皇子云峥免费阅读 > 第69章 楚国亡国(第2页)

第69章 楚国亡国(第2页)

丞相杨安赞叹道:“陛下,蒲阳为大梁之屏障,失之,乾国的都城大梁形同虚设,若再有战事,我军必能长驱直入,直取乾国都城。”

李宪微微一笑,目光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乾国割让蒲阳,意味着他们已失去了最后的防线。接下来,大梁迟早会落入我大秦之手。”他对群臣说道,“传令关宁,命他派人接管蒲阳,同时加强防御。我们要稳扎稳打,不给乾国任何反扑的机会。”

与此同时,李宪还在朝堂上命令高顺:“高顺,你率陷阵营前往蒲阳,协助接管这座战略重镇。朕不希望任何意外发生,必须确保蒲阳稳稳掌控在我大秦手中。”

高顺领命,神情肃然:“陛下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乾国的使者带着割让蒲阳的文书离开长安,心中满是苦涩。他们深知,这意味着乾国失去了最重要的一道防线,未来的命运也岌岌可危。

当秦国正式接管蒲阳时,乾国的士兵早已无力抵抗,整座城镇平静地交到了大秦的手中。高顺站在城墙上,远眺着乾国的方向,心中清楚,这座重镇的易手,已经为秦国未来统一中原铺平了道路。

而李乾坤站在大梁城的皇宫中,心情沉重。他明白,蒲阳的失守意味着乾国的衰落,但眼下,他只能祈祷未来还能找到一线生机。

程国和韩国在与秦国的对抗中接连战败,最终被秦国彻底吞并。两国的王室子弟皆被迫迁往秦国都城长安,成为政治上的人质,彻底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权。

长安城中,程国与韩国的王室子弟们居住在被严格监视的宫苑内,他们昔日的荣耀早已不复存在。对于这些曾经的贵族而言,长安虽然繁华,却也意味着永远的囚笼。李宪刻意安排这些王室子弟参加朝廷礼仪和学习,希望通过同化他们,削弱他们对故国的怀念。

与此同时,楚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四国联军中,楚国作为重要一环,曾信心满满地与秦国对抗,然而随着函谷关的溃败和其他盟友的瓦解,楚国大军遭遇了重创。楚王芈启不得不面对现实,与秦国议和,割让了楚国的都城郢。

郢作为楚国的文化与政治中心,象征着楚国的荣耀。然而,芈启明白,继续顽抗只会导致国家的彻底覆灭。他无奈地将都城郢拱手让给大秦,签订了屈辱的条约。郢被纳入秦国版图,从此成为秦国在南方的重要据点。

楚王芈启面对国土的沦陷,做出了痛苦的决定——东迁至寿春。为保留楚国的王统,他下令将寿春改名为寿郢,试图通过这个新都继续维系楚国的脉络。然而,这一迁都行动被视为国力衰落的象征,楚国的士气和国民的信心大幅下滑。

李宪在长安接到楚国割让郢的消息后,神情平静,但眼中闪过一丝满足:“楚国终究还是不敌我大秦,郢入我手,南方局势将一片开阔。”

丞相杨安上前道:“陛下,楚国虽然迁都寿春,但以如今楚国的形势,恐怕他们再难有复兴的机会。”

李宪微微颔首,沉声说道:“芈启此举无异于苟延残喘,寿郢终究不过是一个象征而已。楚国的实力已大不如前,只要我们继续稳扎稳打,寿郢也迟早会落入我秦国掌控。”

国师瑶光则提醒道:“陛下,虽然楚国东迁,但寿郢地处长江流域,水路纵横,易守难攻。楚王若依托地形固守,恐怕还需费一番周折才能彻底平定。”

李宪听后,冷静分析道:“瑶光所言有理。楚国依江而居,确实是天然的屏障。但他们已经丧失了斗志,我们只需待时而动,待其内外交困时再发动致命一击。”

他随即下令:“传旨,马骧与鲁统加强南方防御,尤其是郢地的建设和稳固。同时,命国库拨银百万,协助修缮郢中的宫殿与城防。寿郢的威胁不日将除,但我们必须步步为营,不可轻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马骧、鲁统领命,立即部署郢城的改造与防守。至此,秦国进一步巩固了在南方的统治基础,郢成为了秦国在南方的战略中心,而楚国的迁都寿春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举动,无法改变秦国逐步扩张的事实。

芈启则在寿郢遥望着西方的旧都,心中充满苦涩。他明白,楚国的未来已经难以挽回,而寿郢只是他为保住王权的最后一搏。

楚王芈启迁都寿郢后,表面上试图稳固楚国的残余势力,但内心深知,楚国的局势已如风中残烛。寿郢虽然依江而建,地理条件优越,但国力大损的楚国再也无法与大秦抗衡。尽管如此,芈启并不甘心坐以待毙,他召集剩余的将领,密谋一场反攻,试图通过江河天险抵挡大秦的进一步侵略。

一天深夜,寿郢的王宫中,芈启召集了几位亲信重臣和将领,共议国策。

芈启眉头紧锁,沉声问道:“诸位,眼下我楚国已退至寿郢,秦军随时可能南下。你们可有良策助我楚国再度崛起?”

楚国大将冯崇站了出来,慷慨陈词:“大王,寿郢虽非旧都,但依托长江天险,易守难攻。若能团结江东士族和各地百姓,或可凭借地势与秦军周旋。”

丞相吕从也附和道:“大王,冯将军所言甚是。寿郢地势险峻,加之长江为天然屏障,只要我们加强防御,秦军难以轻易攻下寿郢。而且,江南地大物博,若我等固守不战,秦国也难以持久。”

芈启听后,稍显宽慰,点了点头:“不错,寿郢虽小,但我楚国子民尚在。只要我们稳住阵脚,或可待秦国内乱时,伺机反攻。”

然而,另一位沉默许久的老将郑钧缓缓开口:“大王,固守虽能保一时,但终非长久之计。秦国势大,吞并了程国、韩国,郢城也已落入其手。我们若无强援相助,恐怕难以支撑到那时。”

芈启皱眉道:“你的意思是?”

郑钧答道:“大王,可向东方的吴国求援。吴国虽小,但水军强盛,且与秦国关系并不友好。若我们能与吴国结盟,秦国的扩张之路将被阻断,甚至可能将其军力牵制在两线作战之中。”

芈启思索片刻,点头赞同:“郑将军此计可行。我楚国与吴国素无深仇,结盟倒是有可能。传令,速派使者前往吴国,商议联手抗秦之事。”

然而,楚国内部的动员并不能改变秦国的扩张步伐。与此同时,长安城中,李宪正与群臣谋划下一步的南下攻势。

李宪在朝堂上对文武百官说道:“楚王芈启迁都寿郢,意图以江河天险守国。但朕意在一统天下,岂能容许他负隅顽抗?诸位,谁有良策平定寿郢?”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