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一个高明的谈话者还必须谦虚谨慎。无论别人怎样敬仰他、佩服他,他都应该态度谦恭,虚怀若谷。一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人,是没有多少人愿意与他交谈的;同样,一个心胸狭窄得只容得下他自己的人,也是不受欢迎的。
一个倾听高手在倾听过程中如何插话,才有助于达到最佳的倾听效果呢?
第一,对方在同你谈某事,因担心你可能对此不感兴趣,显露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你可以趁机说一两句安慰的话:“你能谈谈那件事吗?我不是十分了解。”“请你继续说。”“我对此也是十分感兴趣的。”此时你说的话是为了表明一个意思:我很愿意听你的叙说,不论你说得怎样,说的是什么。这样可以消除对方的犹豫,坚定他倾诉的信心。
第二,当对方由于心烦、愤怒等原因,在叙述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时,你可用一两句话来疏导:“你一定感到很气愤。”“你似乎有些心烦。”“你心里很难受吗?”说这些话后,对方可能会发泄一番,或哭或骂都不足为奇。因为,这些话的目的就是把对方心中郁结的一股异常情感“诱导”出来,当对方发泄一番后,会感到轻松、解脱,从而能够从容地完成对问题的叙述。
值得注意的是,说这些话时不要陷入盲目安慰的误区。不应对他人的话作出判断、评价,你的责任不过是顺应对方的情绪,为他架设一条“输导管”,而不应该“火上浇油”,强化他的抑郁情绪。
第三,当对方急切地想让你理解他的谈话内容时,你可以用一两句话来“综述”对方话中的含意:“你是说……"“你的意见是……”“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这样的综述既能及时地验证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对其的印象,又能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并能帮助你随时纠正理解中的偏差。
3。使用身体语言,让表达更精彩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诸如鼓掌表示兴奋,顿足代表生气,搓手表示焦虑,垂头代表沮丧,摊手表示无奈,捶胸代表痛苦。当事人以此等肢体活动表达情绪,别人也可由之辨识出当事人用其肢体动作所表达的心境。
身体语言的使用一定要注意与自己的角色以及生活情境相适应。
北京某名牌大学的一个毕业生,到一家公司去求职。在面试时,这位自我感觉良好的大学生一进门就坐在沙发上,翘起二郎腿,还不时地摇动。如果在家里,这是个再平常不过的姿势,而在面试的情境中,则很不合适。结果,负责面试的人连半个问题也没有问,只是客气地说:“回去等消息吧。”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他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
改变不良的身体语言的意义是消除无助于沟通反而使沟通效率下降的不良的身体语言习惯。有人在与人谈话时,常有梳理头发、把玩手指等习惯,有的人还有掏耳朵、挖鼻孔的小动作,这些都会给人家留下不好的印象,有时会让人觉得很不礼貌。同时,这些无意义的身体语言会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语言显示着内心的思想和智慧,举止则更多地显露外在的风度和形象,恰当地调动姿势和动作来帮助自己说话,会使你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眼神交流。通过眼睛表达的非言语信息可能是最强烈的。直接的眼神交流表明你正在听对方讲话,并且你很愿意了解他。在眼神交流的同时,给对方一个友好的微笑,你发出的就是这样明确无误的信号:我很愿意与你交谈,并希望能够增进对你的了解。
眼神交流应该是自发的,而不是被迫的,或者过于主动的。当你和他人有眼神交流的时候,最好中间有简短的间隔,你可以观察对方脸部的其他部位,特别是嘴。当他人对你微笑时,一定要报以微笑。但是当他人说话的时候,要重新与其进行眼神交流。当你对他人说话时,你可以向上、向下或向周围看看,并不是一定要目光一直保持接触。太多的眼神交流反而会适得其反。如果你一直盯着他人,他可能会感觉很不舒服,甚至怀疑你的意图。如果用挑战的眼神一直盯着他人,看谁会先转移目光,则会成为一种攻击行为。不要把眼神交流作为一种“权利相争",因为那样通常会引起他人消极的、防御性的反应。
点头。点头表明你正在听,并能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它通常发出的是赞同的信号,鼓励他人接着谈。在大街上或其他任何地方,与他人打招呼最好的方式是微笑、点头。
微笑。一个舒心的微笑是友好、热情并愿意进行沟通的强有力暗示。微笑是一种易于接受的非言语信号,当你对他人微笑时,是希望对方也能够对你微笑。当你微笑时,意味着你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注意到了他人。而他人会认为你的微笑是一种恭维,让他感觉很好。结果呢?通常,他人也会对你微笑。
微笑并不意味着你要每时每刻都装出笑脸。但是当你遇到你认识的人,或是你愿意与之交往的人时,要微笑。微笑可以展示你热情开放的交谈态度。微笑表明你很友好并乐意进行交谈。当你皱眉头时,则表明你持有怀疑、不接受的态度。
人类的脸部可以传达大量言语和非言语的信号。如果你发出友好的信号,那么你将会接收到友好的信号。当你对他人微笑,同时友好地打招呼,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他人也会这样对你。这是表明你已经注意到他的最简单、最好的方式。微笑表示你对他人整体的欣赏,这样对方会感觉很好,并更乐意与你交谈。
不可否认,生活中有许多女人是沟通的高手,她们都非常善于使用肢体语言来帮助她们完成更好的沟通。有一位心理学家多年研究并得出一个结论:信息的传递=7%的语言+38%的语音+55%的表情。
虽然大多数时候人们是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但语言并不是沟通的全部。无论是说话者还是听话者,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接受,还须借助双方的表情、姿态、动作等形象语言。
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看看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还孤单地转个不停,春风不解风情,吹动少年的心,让昨夜脸上的泪痕随记忆风干了……”
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人,那么你就会很容易读懂他人,一个温暖的目光会给人带来快乐、美好、希望;一个冰冷的目光会给人带来痛苦、寒冷、恐惧;一个忧郁的目光会给人带来痛心、忧伤、抑郁;一个质疑的目光会给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心灵的折射,我们总能从不同的目光中读出一些什么,你的心情、想法、为人……
目光,可以传递温馨的祝福和关怀;目光,可以表达殷切的希望和期盼;目光,可以给人无尽的动力和勇气;目光,还可以……目光是温柔的,目光是温暖的,目光是亲切的……一个温暖的目光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在有时它可以改变你的一生……也让我们用温暖的目光去善待每一个人。
英国一位心理学家做过实验,发现人们在沟通表达时,眼睛停留在对方身上的平均注视时长为2。95秒,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5秒钟对话”的概念,也就是2。95秒再加上2秒钟。这个时间的长度相当于你在表达时,看着其中一位听众的眼睛,对着他说完一句话,让他觉得这句话是你完全对着他一个人说的,让他有一种和你促膝谈心的感觉。这句话说完后,你再将目光移向下一位听众,重复“5秒钟对话”的过程。
运用眼神与听众交流时也有一些禁忌,作为表达者的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忌使用有敌意、轻蔑的眼神。你的目光必须是友善、温和的,这一点非常重要。表达的目的是让对方感到春天般的温暖。肃杀凌厉的眼神只会激起对方的敌意与愤怒,会让对方想尽一切方法来表示反对。
第二,忌只看物,从不看人。很多时候,表达者由于紧张,或者是因为对要讲的内容不熟悉,目光只是停留在自己面前的讲稿或是电脑上,从来不去看真正应该看的人。用一个不是太恰当的比喻,这样的表达者就像是把头埋在沙堆里的鸵鸟,以为只要自己看不见,天敌就完全不存在。殊不知,这种做法只会让自己陷入更为被动和危险的境地。如果你的眼神完全忽略了听众,只会让听众觉得你漫不经心,不在乎他们。
第三,忌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有时候,表达者为了显示自己没有忽视任何一位听众,目光像探照灯一样,快速地在听众中来回扫过。实际上,这种凌乱飘忽的目光会让人觉得表达者缺乏安全感。因为在远古时代,只要有危险出现,我们的祖先就会东张西望,看看退路在哪儿,可以往哪个方向逃跑。
第四,忌长时间盯着一位听众。即便听众当中的某一位长得很漂亮,你也必须收起那含情脉脉的目光,不能长时间关注他(她)。长时间盯着一位听众看,忽略了其他听众,很容易引起周围听众包括被你注视的那一位的强烈反感。
5。努力把话说到点子上
人的一生离不开语言交流,精练而有效的话语是你生活的调味剂,是你事业的推进器,是你社交的和谐曲。聪明的人说话懂得言简意赅、点到即止;有智慧的人说话总是恰到好处、弦外有音;睿智的人知晓话说三分、余味无穷。一个会说话且又能把话说到点子上的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教导和保护,还会获得好人缘,自然也就万事顺利了。
许多人会说话,又不会说话。这句话听起来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前一个“会”是说发出声音表达简单的意思,后一个“会”是指一种交际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