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风花雪月作者 > 第八章 吕氏花开同心姐妹花(第1页)

第八章 吕氏花开同心姐妹花(第1页)

唆第一节护生情缘

中年的吕碧城,通过经商获得了丰厚的资产,就物质而言,她无疑是一个充实的人。马斯洛曾有论:低级需求得以满足,人便能追求高层次需求。吕碧城的追求似乎必然从物质转为精神。

她偶然遇见了佛教,又或许这种相遇是前世修来的缘,其实不管是谁遇上了谁,最要紧的是佛教教义跟她对苦难与死亡的认识产生了共鸣。她一直在和苦难斗争,虽然更多的时候我们看不见,佛教的教义成了她最得意的武器,就这样不知不觉间,她对苦难竟然依恋和渴望起来。

相信有很多人喜欢在清晨,站在高处,观日出。看那东方一片玫瑰红后,一轮初升的太阳静静地浮起,橘色的光将参差的万物笼罩在一起,此刻你是否有“众生平等”之感呢?我们每个生命都沐浴在生命的阳光中,何等和谐,何等和睦!

不过人生很忙,能有这样机会体味“众生平等”的人不多,就算有人观赏到此景,也或许难以唤醒他内心的那颗佛缘了。要众生平等其实是很难的事,你必须抛弃一些东西,想法回到生命的圆点,用心享用自然的赋予,而不是五官。阳光普照之下,每时每刻都有新生和老去,这是一种轮回,肉体和灵魂的合体让人拥有了蓬勃的生命却有彼此纠葛争斗,而派生出许多无以安放的情怀和困惑。

吕碧城似乎连结上了新生与老去的轮回,并在普照的阳光下发现了“众生平等”和谐美,于是她将自己的后半生都交给了这种美,她开始护生,开始广大众生平等这种美!

不过吕碧成的护生觉悟并非是一时兴起,而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在她只有十二岁的时候,因为看到家乡宰牛的惨状,便觉得愧对生命,从此不吃牛肉了;在上海居住期间,一次携友打猎,当她看到一只垂死的野兔伤口淌血,张大了嘴在那里艰难的呼吸时,便不忍再看,从此发誓不再打猎,不再杀生。

正是因为众生平等,所以别的物种的鲜血是会刺痛人的,每种生命都有相似的历程,于是这种痛感就会隔空转移到人的身上。人与动物不同的恰恰是人有了无穷的欲望,在欲望的驱使下,人开始将自己与自然隔绝起来,将自我与别人隔绝起来,到最后只能是既不满意自身,还会对这个世界耿耿于怀,不是求全责备就是一厢情愿,值得吗?

吕碧成正是通透了此理,才将自己的后半生的精力用在了参透佛法上,或许有人说这是一种浪费,其实每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自己知道,也只能自己定位,不是吗?

吕碧城几乎涉猎尽一切游戏,不过终了她却遁入空门,寄居在那片禅天净地。

其实吕碧城并非一生下来就懂得世事炎凉,她是见识了一个又一个的燃烧的场面,最初她就像那疲倦的鸟儿,以为那是温暖的住处,不过当她投身之中时,才发现那就是一个火坑,她几经挣扎,才脱离出来。最初她还还怀疑过自己,以为是自己误判,不过几次上当后,她才明白这原本就是一种定势。

好在她找到了自己的清净之地,是可怕的燃烧让她选择了瑞士的雪山吗?不得而知,不过在那里她能静心远眺,她能凝神思考,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好的世外桃源了。

那是在瑞士日内瓦,那里常常阴晴交加,那是如此契合了吕碧城的当时的心境,好像是多情,其实却无情。自己就像那风中的花朵,来什么风便开什么花,哪有半点法抗的余地!是的,吕碧城曾反抗过,她提前盛开过,不过当她遭遇到春海料峭时,才彻底明白,二十四番风信又岂是可以随便安排的。

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色彩和形状,并四季轮回,人何尝不是如此呢?一样地在不同的时刻有不同的姿态,一样地四季轮回。在这种轮回中,人就好似一粒尘土,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但却有人那样死死地眷恋着这无奈的红尘。

吕碧城算是参透了这滚滚红尘,她想要梦见一束莺花,渴望添个意中人。不过当她清醒过来时,仍然是孑身独处,寂寞难奈,哪里有什么梦中人,只是自己胡思乱想罢了。春天永远是过的最快的季节,有时候你还没察觉它已然不在了。吕碧城就错过了最好的春天,只能在其他的季节梦回那个斑斓的季节,或许在梦中她能牵手意中人,徜徉花海,也算是对她的一种慰藉吧。

吕碧城遁入空门,让世人几多唏嘘,是的,如她这样才华做绝,相貌绝佳的女子却要一辈子跟青灯孤影为伴,让人好不怜惜。不过对她自己而言,能在烦扰的尘世中找到一块清净之地,难道不是一种幸运吗?

很多时候,我们看历史都太过自私,总希望某个英雄能杀敌不止,总希望某位科学家能好学如故,但你可知道,他们也如同我们一般,适时为自己想一想,何罪之有?

吕碧城早年寓居天津之时,恰逢民国外长伍廷芳在上海发动“素食卫生会”的活动,宣传人们要多吃素食,理由是素食卫生。当时吕碧城便给他去了一封信,信中说最重要的是不要杀生,要弘扬仁心宽恕之道。伍廷芳回信说,这只是他的权宜之计,因为如吕碧城所说便有宣扬佛教之嫌疑,而这对他这个角色显然是不合适的。

吕碧城喜欢伤春悲秋、愁红惨绿,这是她跟大自然的对话。其实她也爱世间万物生灵,寓居上海期间,她曾养过一对芙蓉鸟,每天不辞辛劳,亲自喂养。除此之外,为了打发寂寞,她还养了一只“杏儿”的小狗崽。

一次,杏儿不幸被一洋人的汽车所碾伤,算起来也是小事一桩,不过她却请人打官司,直到肇事者将小狗送到医院,治愈之后才肯罢休。她出国后,就将杏儿委托给一朋友看管,后来得知它死了,伤心难忍,作诗纪念:

依依常傍画裙旁,灯影衣香忆小窗。愁绝江南旧词客,一梨花雨葬仙庬。

在碧城眼中,杏儿何时曾是一只狗,它是一条生命,一个自己最好的朋友。

吕碧成养狗,更多的是消遣感情世界的寂寞,平日虽有众人陪伴,但终究会曲终人散,等到万家灯火灭掉之后,那种撩人的孤独便会席面而来。常居高处的吕碧成生活富足,隐藏的虚荣得到满足,不过内心的最深处,最细微敏感的心绪却无处述说,那个放荡形骸的她也只是一种痛苦的排解方式罢了。

到了西方之后,吕碧城的护生之心更加强烈了。

在她眼中,人与动物没有什么两样,都是血肉之躯,都有五官、四肢,所以对任何动物都应该将其当做一个鲜活的生命来看待。

吕碧城在生活中更是生体力行护生,一次,她正在作诗,一次蜜蜂从窗户飞了进来,为了能够对蜜蜂观赏一番,她将纱窗闭上了,不一会,蜜蜂竟然不见踪影了。吕碧城懊悔莫及,蜜蜂是不是没有飞出去,毙在屋内了呢?寻了好久也没有找到,不过最后她发现屋厅的另一扇窗户开着的,便稍微有些宽慰了,不过她还是为自己的鲁莽行为自责。

同在一片蓝天下,每个物种都希望闲适自由地生活,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会对某种不期而遇的温情怦然心动,是的,那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人是有灵魂的。如果一个人将弱肉强食作为信条,那他便丢了灵魂,跟狮虎豹无异了。

吕碧成会为一只狗而跟人打官司,会为一只蜜蜂而自我懊悔,是因为她找回了灵魂,完成了从启蒙到至善到尽性的众生平等的信仰。过多地纠缠于肉体,便会成为通达灵魂的障碍,肉体与灵魂总是纠缠在一起,让人痛苦,让人懊恼,也让人快乐,让人闲适,这就要看你的取舍了。

我们都知道,西方人主要是以肉食为主,在他们的眼中人对牛羊等动物是有天然的宰杀权的,他们认为牛羊等动物天然就是为人类的嘴服务的,这让吕碧城好不恼火,她提倡五戒,鼓励吃素食,禁止杀生。虽然草木一样有生命,但毕竟它们不是血肉之躯,所以完全可以当做食物,人吃动物则讲不过去了。

吕碧城的理由很简单,那些食肉的动物都有獠牙,如老虎、狮子等;而那些素食动物则没有獠牙,如牛、马。人没有獠牙,那就理所当然地应当是素食动物了,如果非得要吃肉,那必定是违反了自然规律,是要疾病丛生的。更为重要的是,嗜杀是能够成性的,进而引起杀人,引发战争。

曾几何时,我们是如此的柔情,会为一朵花谢伤神,会为月缺低眉,会为一只蚂蚁让路,会为一声蝉鸣感动。如今的我们是如此的绝情,会为了猎奇而将活鸡投入老虎园,会为了味觉而生吃海鲜,会为了方便而伐掉百年老木,会为了治病而将熊胆取出。

是我们变化了吗?也不见得,或许变化的是这个时代,我们被时代裹挟前行,已然没有了反抗的能力。不过你可知道,这个时代是我们造就的,它曾是我们理想中的那个样子。

谁之过?

吕碧城在旅居瑞士期间,偶遇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皇家禁止虐待动物的公开信,便去函参与讨论。她认为中国古人就已经主张善待动物了,如在殷商时期,捕鸟者会将捕鸟之网去掉三面;孔子有“君子远庖厨”、“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大夫无敌不杀羊”等古训,不过遗憾的是都没有能够形成一种制度得以施行。

对于西方流行的屠宰动物合法化,碧城一一进行批驳:

动物天然石人类的食品吗?如果人类面对狮虎豹等猛兽时,也应该是它们天然的食品吗?

动物无限繁殖会危害人类吗?人作为万物之灵,除了要虐杀动物之外就找不到别的办法来保护自己吗?

动物是一种资源,不利用就太可惜了吗?自然界能够提供给人的资源太多了,难道非要在动物身上去寻找?

动物不是人,人就不需要对动物讲人道了吗?那以此类推,不同种族的人就可以相互杀戮了吗?

虽然吕碧成的反驳争锋相对,句句在理,不过今天看来似乎还是有些苍白和一厢情愿,世生万物,同时也制定了万物相生相克的法则,在生物学中必然有生物链的最底层和最高层,其实真正的众生平等重要的是平等的生存权,慈悲心。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