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子牙做好两担火笼子,告别异人,到达九江,正是炎热的六月。
其实,六月乃是用扇子扇凉风之时,子牙和高按挑着火笼子,乃是无人问津。
二人到九江吃饭时,来到了一家“吴记”饭馆。二人刚吃饱,准备叫小二结账时,却有一位身着白袍,断了左臂的独臂怪人在同一桌前坐下了。只见此人三十几岁年纪,相貌奇丑无比,且是个秃子。并且两眼白翻的看人。
子牙见后,上前向独臂怪人打听,抱拳拱手说:“敢问这位仁兄,上游可有姓高的人家乎?”那位独臂怪人说:“上游人多地杂,可能有吧!”子牙说:“那谢谢了。”言毕,子牙与高按挑着火笼子向上游走去。
到得上游的赣江,身上的盘缠便用光了。二人沿赣江往上游一边寻找着姓高的人家,一边用火笼子换得饭吃。不过这种火笼子一被换出,就被人民模仿做之,并一直流传至今日。今日若是到得赣江上游,还能见到这种用篾做成外筐的火笼子。
子牙与高按又走得七八日,到了赣江上游的锦江堤坝上,刚把担子放下休息时,突然刮起一阵怪风,把两担火笼子俱刮进了锦江河里。
二人见状,俱跳进水里捞火笼子。捞着捞着,高按却见到子牙被一股旋水卷走了。高按不见子牙,乃是大声呼叫。至撕心裂肺,声音沙哑。
过得一日,高按沿江寻找。忽上忽下,乃是活不见子牙之人,死不见尸也。
又过得两天,北风北雨,甚是凉爽。高按往下游寻找,突然瞧见对岸水旁,有一位头戴斗笠之人,立在江边垂钓。逐渡竹筏过江,来到钓鱼之人身旁。
近到跟前,高按又惊又喜。喜的是眼前垂钓之人,正是他要寻找的姜子牙。见到子牙,喜不自胜。惊的却是子牙落水后,为何不曾被水淹死?反倒使高按惊疑,疑到眼前之人是幻觉所为。方用右手掐了一下左手之前臂,乃知痛也。才知此非幻觉,实是真人耳。方大声叫得:“姜贤弟,姜贤弟。”子牙回头看去,乃是高按来也。
二人见面,甚是亲热。过后,高按又问起子牙下水后之事。子牙方告知。
原来,子牙被旋水卷走,实是阎善阴做的鬼斗法事所为。乃是一位蓝眼、绿发、大肚水鬼兴风作浪,把子牙劫去。
子牙虽然被水鬼劫得,却有神符附体,乃是逢水开道、翻江倒海、杀退水鬼、安全返回。其实,子牙下水捞火笼子之时,只捞得一把篾刀。方想上岸,却被水鬼卷去。是用篾刀杀退了水鬼。
上得岸来,乃是锦江北岸,时间已是过去二三日。稍做休息,天渐渐的下起了雨。
初时,细雨蒙眬。过得一阵儿,渐渐的北风北雨。子牙前后看去,乃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之地。逐向北边看去,却见到一片竹林。而到得竹林,砍下了几根竹子,编得一斗笠。
有了斗笠,子牙又砍得一竹子做成钓竿,向上游走到一处避风之地——垂钓也。
听了子牙讲完下水后的情况,高按激动不已,也把他在岸上之事告知。
子牙听完,说:“如今生意全无,你我如何生活?”高按说:“你不是在钓鱼吗?钓到鱼儿换钱回来,不是可以继续生活吗?”子牙说:“我本是此想法;可惜垂钓了半天,一条也没有钓得。”高按一听,却说:“既然一条也没有钓得,你再去砍得一些竹子,编成斗笠。而我在此地垂钓也。若能钓得鱼儿,一块儿拿去卖钱也。”子牙听言,去了砍竹子做斗笠。
子牙离开高按,到得竹林,砍得竹子,做得十几个斗笠。回到高按钓鱼之地,高按已然钓得十八条红鲤鱼。
原来,高按在子牙走后,拿起钓竿,发现鱼钩是直的,便把鱼钩撬弯,钓得了十八条红鲤鱼。后来,此钓鱼之地被人民叫做钓鱼台。此钓鱼台是一个圆圆的土保,在如今义渡上游的一点点。由于地形的变动,离水旁已经有一点点的距离。不过涨大水后,就能浸到此钓鱼台的脚下。其实,义渡一带,至今流传着子牙直钩钓鱼,六月天卖火笼子,十二月天卖蒲扇,挑担犁头换担铁等等传说故事。
在义渡上游,有一个地方叫“黄土岗”。“黄土岗”上住着几户人家。其中有一户姓余的人家门前,经常有一位身穿红袍,腰系金丝带,名叫周半仙的道人在此摆着一个算命占卜的摊子。此周半仙名叫周兴,有四十几岁年纪;乃是一位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容貌威严之人。且善卜能算,深得“黄土岗”上人的尊敬。
子牙和高按拿着斗笠,提着红鲤鱼到“黄土岗”上叫卖时,便来到了周半仙的算命摊前。见了周半仙,子牙说:“高兄,你去卜得一卦,看看我俩往上游能否寻找到你的亲人?”高按回答:“待我问得旁人,他若算卦准确,我回来算得。”周半仙听了二人的对话,说:“二位,尽可放心,若是我周半仙卜的卦不准确,分文不取。”高按说:“那好,我先算得一卦,待准确后,再来付钱。”
周半仙点了点头,问道:“两位是求财还是寻人?”高按说:“两件事都要算。”周半仙一听,取出几枚铜钱占卜;卜过一卦后,说:“你往上游渡口过去,那儿有一个坐在渡口哭泣的老妪。那位就是你要寻找的亲人。”高按听完,问道:“我这些红鲤鱼到何处能卖得?”周半仙看了十八条红鲤鱼,说:“此乃龙宫之鱼,不可卖之。你看他们正淌着泪儿,实是在哭耳。二位拿去放生,日后必然报德。”
二人一听,立即拿着十八条红鲤鱼到锦江放生。待十八条红鲤鱼下到水中,俱都对着二人点了三下头。
二人见状,甚是喜悦。高按说:“姜贤弟,此周半仙算卦甚是灵验,待我俩往渡口找到我的亲人,必来致谢。”说完,二人往上游的渡口走去。
走得七八里地,就见到三三两两的行人,俱往渡口而去。二人方上前打听,打听到那些人乃是去渡口看热闹者。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