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临床常见病护理基础实践 >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第1页)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第1页)

QW【概述】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使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原因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非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肌梗死可由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脱落、主动脉夹层、动脉炎等引起;临床上有剧烈持久的胸痛、组织坏死反应和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性心电图演变和血清酶学动态变化;严重的患者易发展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本病欧美常见,美国35~84岁人群中发病率男性达71%,女性为22%。最近10年来,虽然本病的死亡率下降了接近30%,但是对于1/3左右的患者而言,此病仍然是致命的,50%的死亡发生在发病后的1h内,最多见的原因为心室颤动。

【临床表现】

(一)症状

随梗死的大小、部位、发展速度和原来心脏的功能情况等而轻重不同。

1.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常发生于安静或睡眠时,疼痛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日,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有濒死感。在我国,1/6~1/3的患者疼痛的性质及部位不典型,如位于上腹部,常被误认为胃溃疡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位于下颌或颈部,常被误认为牙病或骨关节病。部分患者无疼痛,多为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少数患者在整个病程中都无疼痛或其他症状,而事后才发现患过心肌梗死。

2.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3.胃肠道症状。约1/3有疼痛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也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以下壁心肌梗死多见)。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患者,多发生于起病后1~2周内,尤以24h内最多见。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如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成对出现,心电图上表现为多源性或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时,常预示即将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加速的心室自主心律时有发生,多数历时短暂,自行消失。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严重者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则较少。

5.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48%存在不同程度的左心衰竭,严重者发生肺水肿。严重右心室梗死可有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6.休克。急性心肌梗死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4.6%~16.1%,是由于心肌梗死面积广泛,心排出量急剧下降所致。

7.不典型的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可不发生疼痛。无痛病例绝大多数有休克、重度心力衰竭或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可表现为猝死。极少数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无任何症状,因其他疾病就诊作心电图检查时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改变。

这类人可能对痛的敏感性低,在急性期症状模糊而未被察觉。

(二)体征

心脏听诊可能有以下改变:①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②心肌梗死早期,较多的患者出现各种心律失常。③第一、第二心音常减弱,是心肌收缩力减弱或血压降低所致。④可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少数有第三心音奔马律。⑤10%~20%患者在起病第2~3日出现心包摩擦音。⑥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伴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可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有关的其他体征。

【检查】

(一)一般检查

1.心脏可有轻至中度增大,其中一部分与以往陈旧性心肌梗死或高血压关。

2.心率可增快或减慢,听诊时可闻及第四心音(房性或收缩期前奔马律)、第三心音(室性)奔马律,第一、第二心音多减轻。

3.部分患者发病第2~3日可闻及心包摩擦音;乳头肌功能障碍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4.右心室梗死严重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

5.除发病极早期可有一过性血压升高外,几乎所有患者病程中均有血压降低。

(二)实验室与心脏电学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增高常与体温升高平行发展。

出现于发病的24~48h,持续数日。计数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75%~90%,嗜酸性粒细胞常减少或消失。

(2)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在病后24~48h出现,持续2~3周。常为轻至中度增快。

(3)心肌坏死的生化指标:①血清酶学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血清酶学动态改变曲线为CK、CK-MB、LDH1(LDH同工酶)在胸痛后4~6h开始升高,20~24h达高峰,48~72h恢复正常;LDH在胸痛后8~12h开始升高,2~3d达高峰,1~2周恢复正常。其中CK-MB和LDH1特异性高。②肌钙蛋白TnT或TnI:在临床事件发生后24d内超过正常(<0.01ng/ml)上限,可持续7~10d。

(4)血和尿肌红蛋白测定:尿肌红蛋白排泄和血清肌红蛋白含量测定,也有助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尿肌红蛋白在梗死后5~40h开始排泄,平均持续达83h。血清肌红蛋白的升高出现时间较肌钙蛋白和CK-MB的出现时间均略早,高峰消失较快,多数24h即恢复正常。

(5)其他:血清肌凝蛋白轻链或重链、血清游离脂肪酸、C反应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均增高。血清游离脂肪酸显著增高者易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此外,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应激反应,血糖可升高,糖耐量可以暂时降低,2~3周后可以恢复正常。

2.心电图

(1)特征性改变(有Q波心肌梗死者):①宽而深的Q波。

②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与T波相连形成单相曲线。③T波倒置,常在梗死后期出现。无Q波心肌梗死为普遍性ST段压低≥0.1mV,但aVR(有时还有V1)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

(2)动态改变(有Q波心肌梗死者):①起病数小时内的超急性期,出现异常高大且两肢不对称的T波。②数小时后,ST段明显弓背向上抬高与逐渐降低的直立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出现病理性Q波或QS波,R波减低,为急性期改变。③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2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由低直、平坦、双向至倒置,为亚急性期改变。④数周至数月后T波尖锐倒置,以后可回复至正常,也可遗留程度不等的T波尖锐倒置,以后可回复至正常,也可遗留程度不等的T波低平改变,为慢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也可为此期唯一的心电图改变。

3.放射性核素检查。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可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与定量诊断提供证据,方法简便易行。

4.超声心动图。根据超声心动图上所见的室壁运动异常可对心肌缺血区域做出判断。在评价有胸痛而无特征性心电图变化时,超声心动图有助于除外主动脉夹层,评估心脏整体和局部功能、乳头肌功能不全、室壁瘤和室间隔穿孔等。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还可用于评价心肌存活性。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