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是什么 > 第23章 遂宁内外 唐德宗的统治策略下(第1页)

第23章 遂宁内外 唐德宗的统治策略下(第1页)

姑息藩镇

削藩战争的挫折,特别是“奉天之难”的爆发,使唐德宗对藩镇的态度由最初的强硬转为了后来的姑息。从而使得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增强。据说,在朱泚反叛后,德宗曾考虑逃亡成都,这也暴露了他对局势的绝望。但最终在李晟和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的劝阻之下,德宗才选择留在了长安。唐德宗对藩镇态度的转变,也让原本解决藩镇问题的良好机遇被错过,此号藩镇割据的局面愈发难以收拾,最终成为积重难返的问题。

依重宦官

在遭遇“泾师之变”出逃避难的过程中,唐德宗李适逐渐改变了对宦官的态度。原因在于他在东宫时的内侍宦官窦文场、霍仙鸣等人,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对他的忠诚和支持,远超过那些本应效忠于他的禁军将领。这也给德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他最终将统领禁军的重任交给了宦官。

兴元元年(784年),唐德宗重返京师三个月后,便决定将神策军分为左右两厢,并任命窦文场和霍仙鸣为监神策军左、右厢兵马使,开启了宦官分典禁军的先河。随着神策军地位的提升,逐渐成为比羽林军、龙武军更为重要的中央禁军和精锐机动部队。

贞元二年(786年),唐德宗李适进一步扩建神策军为左、右神策军,并继续由宦官担任监军。至贞元十二年(796年),李适设立了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分别由窦文场和霍仙鸣担任,直接授予他们高于神策军大将军的地位,成为实际的统帅。

从此,神策军的指挥权落入宦官手中。此外,德宗还通过设立监军使印信的方式,固定了宦官担任各地藩镇监军的做法,提高了监军的地位并使之制度化。这一系列举措表明,宦官已从昔日的卑微角色上升为政治中枢的重要力量,对后续唐朝皇帝的影响深远,甚至出现了两位皇帝亡于宦官之手的情况。史学家普遍认为,宦官专权是唐代晚期政治腐败和黑暗的表现之一,而这一状况的形成,与德宗对宦官态度的改变密切相关。

宠信奸臣

在建中年间(780年-783年),唐德宗对奸相卢杞的崇信达到了顶峰。卢杞为人阴险狡诈,善于迎合圣意,嫉妒贤能,党同伐异,陷害了许多忠良之士,如颜真卿等,使得朝政更加混乱,加剧了建中年间的动荡局势。卢杞的专权不仅破坏了朝廷内部的和谐,也削弱了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为后来的叛乱埋下了隐患。

进入贞元年间,德宗又宠信了另一位奸臣——裴延龄,任命他掌管国家财政。裴延龄为人奸诈,欺君罔上,为了迎合李适的贪欲,不顾百姓的贫困和疾苦,大肆聚敛财物。他的政策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发了社会不满,进一步加深了国家的财政危机和社会矛盾。宰相陆贽曾上奏书,极力揭露裴延龄的奸诈欺妄,指出其“侵削兆民,为天子取怨于下”,警告这样终将会招致祸乱。陆贽的谏言极为深切,直指问题的核心,但他忠直的声音未能打动唐德宗李适。相反,唐德宗不仅不听忠告,反而贬斥了陆贽等人,使得正直的大臣们受到打压,进一步恶化了政治环境。

唐德宗李适对卢杞和裴延龄等人的信任,反映了他在用人上的重大失误。这些奸臣的存在不仅破坏了朝廷的政治生态,也影响了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尤其是裴延龄的财政政策,直接导致了民生困苦和社会动荡,动摇了唐朝的根基。李适未能采纳贤臣的建议,反而将他们排挤出权力中心,这不仅削弱了他的统治基础,也为后续的历史进程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文体革新运动与古文运动

大历至贞元年间(766年-805年),唐朝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文化变革。随着复古主义思潮的兴起,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文体革新运动逐渐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想运动。这一运动旨在打破骈文的空洞华美,追求更加自然自由的表达方式,以适应社会现实的需求。古文不仅语言简洁、抒写自由,更便于表达复杂的思想,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支持。

唐德宗李适本人擅长文章与诗歌创作,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的支持之下,古文运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和发展。德宗重视科举制度,广纳贤才,鼓励文学创作,使得这一时期成为了文化繁荣的重要阶段。在此影响下,“唐传奇”小说创作也进入了兴盛期,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亮点。

“开元礼”科的设立

贞元二年(786年),为了选拔更多具备实际才能的人才,唐德宗在科举考试中增设了“开元礼”科,其考试形式包括问义与试策两部分。这项改革不仅拓宽了人才选拔的渠道,也为国家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这种方式,唐德宗希望培养出一批既懂经典又具有实务能力的官员,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促进儒释道调和

贞元年间,唐德宗每逢寿诞之时,便会组织儒释道三教代表人物进行“三教论衡”。这些讨论会不仅是一个展示学术风采的平台,更是德宗倡导辩难切磋、求同存异理念的具体体现。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促进三教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和谐共存,进而达到社会思想的融合与统一。

唐德宗提倡的“三教论衡”不仅是宗教与哲学领域的交流,也是政治统治策略的一部分。通过对不同思想流派的支持和引导,唐德宗试图构建一个多元包容的文化环境,以此巩固其统治合法性,并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总之,大历、贞元年间是唐朝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德宗通过支持古文运动、改革科举制度以及组织三教论衡,展现了他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和远见卓识。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也为唐朝的政治和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唐德宗时期的外交活动

唐德宗统治期间,为了维持和平、促进贸易以及展示帝国的威严,唐朝与周边国家和民族进行了广泛的外交互动。

与吐蕃的关系

-大历十四年(779年):德宗允许外国商旅按本国传统着装入京,显示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建中元年(780年):唐朝派遣韦伦出使吐蕃,并成功带回了吐蕃使者及礼物,象征两国友好关系的建立。

-建中二年(781年):唐德宗采取平等姿态,调整诏书中用词以体现与吐蕃的对等地位。

-建中四年(783年):凤翔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大相尚结赞会盟,确定边界。同年,发生平凉川会盟事件,吐蕃设伏企图劫持唐使浑瑊,未遂。

-贞元三年至二十年(787-804年):双方经历了从频繁交流到因平凉川事件而冷淡,再到逐步恢复接触的过程。

与回纥回鹘的关系

-建中三年(782年):李涵被任命为吊祭使前往回纥。

-贞元三年(787年):回纥再次表示臣服于唐朝。

-贞元四年(788年):咸安公主下嫁回纥可汗,加强了两国之间的联系。次年,新任可汗获得唐廷正式册封。

-贞元十二年(796年):回鹘可汗亲自朝贺,体现了两国关系的密切。

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往来

-南诏:自贞元四年开始,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积极修复与南诏的关系,最终于贞元十年在点苍山神祠会盟,结束双方长期敌对的状态。

-日本:建中元年和贞元二十年,日本两次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黑衣大食:贞元年间,双方互派使者,加深了了解与合作。

-其他少数民族:包括东僰、乌蛮、牂柯、室韦、靺鞨等也纷纷遣使朝贡,表明唐朝对外交的吸引力。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