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德意志帝国建立时间 > 第二章 教育为本的文化生活(第2页)

第二章 教育为本的文化生活(第2页)

4。诺贝尔文学家托马斯·曼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1875年6月6日生于德国北部的吕贝克市,是亨利希·曼的弟弟,托马斯的创作主要以小说为主,一生中获过无数次文学奖,于192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894年,托马斯发表了一篇《堕落》的短篇小说,受到文学界的称赞,到了1901年,他便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即他的成名作《布登勃洛克家族》,小说主要是围绕着两个资产阶级家庭之间的竞争,以此对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进一步展开。小说一经发售便马上在各界引起良好的反响,广受好评。当时,该小说中的所提及的人物还被广为流传是吕贝克城中的真实事件,更有好事者做出了一份与小说相对应的真实人物的名单,其中一家书店就因它可以出界这份小说人物解密名单,一时间,门庭若市。而这本名为《布登勃洛克家族》小说不仅使得托马斯声名大噪,还在28年后因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托马斯已有不少大受好评的中篇小说发表。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托马斯的思想一度被“德意志精神文化”所蛊惑,对于战争的性质认识错误,这使得他的思想一度遭遇危机。在1924年,托马斯发表了长篇小说《魔山》,这是一部以一个疗养院为中心,将欧洲许多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人物,其中有普鲁士军官、俄国贵妇人、荷兰殖民者、天主教徒等社会的寄生虫状态描写出来。这篇小说通过人物之间的思想冲突,把颓废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之间的联系一一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托马斯于1930年发表了中篇小说《马里奥与魔术师》,将法西斯在意大利制造的恐怖气氛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托马斯由于撰文谴责法西斯对德国文化的歪曲和破坏,而被迫先后流亡到瑞士、捷克,于1938年移居美国。然而,直到1944年,托马斯才正式加入了美国国籍。由于与法西斯的抗争导致他的著作在德国被查禁,不仅如此,他还被剥夺了国籍以及伯恩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托马斯并没有向法西斯的这些恶行所屈服,相反,他还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以及义正言辞地谴责了法西斯的不法行径。在流亡的期间,托马斯仍然积极参与各种反对法西斯的斗争活动,同时还发表了长篇巨著《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的前三部以及《绿蒂在魏玛》等等。

托马斯曾经对他的流亡进行过这样的描述:“这令人难以忍受。不过这更容易使我认识到在德国弥漫着荼毒。之所以容易,是因为我其实什么都没有损失。我在哪里,哪里就是德国。我带着德意志文化。我与世界保持联系,我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失败者。“

1947年,波恩大学再次给他颁发了博士学位证书,而在这一年,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面世。1951年,长篇小说《被挑选者》发表,这部小说表现出了他对战败的德国主张采取宽容政策。托马斯在1952年因反对麦卡锡主义,再度迁居瑞士,直至1955年逝世。

在托马斯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大骗子菲利克斯·克鲁尔的自由--回忆录第一部分》中再次深入探讨了艺术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命运,这篇小说描写的是艺术家的生活,同时反射出托马斯对自己的自嘲,而在这部小说中同样也明显地表露出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覆灭的观点。托马斯一生都在坚持写作,直到他生命终止的前夕,他还写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和书信。托马斯在长达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把继承欧洲古典作家的优良传统和探索新的艺术手法,表现时代精神融为一体,始终怀抱着深深的人文情怀,秉持着进步的人道主义思想。

5。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彼得·贝伦斯

彼得·贝伦斯是德国的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同时也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先驱者,享有德国现代设计之父的美誉,他在建筑和设计方面对德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设计界感受到他”简约理性“的设计理念所造成的深远的影响力。彼得·贝伦斯把复杂的工业设计统一规格化,使得工业设计更加简洁明了,减少了繁冗的无用功;他还给德国德国电器工业公司策划了企业形象,提升了该公司在德国的社会地位,而且还专门为该公司设计了一套特有的形式语言,这可以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为成熟的企业形象设计的典范,并从此开拓了一条现代公司识别计划的道路。同时,彼得·贝伦斯还是德国工业同盟的首席建筑师,他在20世纪的影响力用享誉全球来形容恰如其分。在20世纪的新思想潮流的影响下,彼得·贝伦斯也用着设计师独有的表达方式将这种新潮流最早地演绎出来,因此,他被设计界称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

彼得于1868年4月14日出生于德国的汉堡,早年时期在艺术学院进行绘画方面的进修,在23岁时到慕尼黑做书籍插图和创作木版画方面的工作,之后便改道去学习了建筑学。在1893年,也就是他25岁之时,彼得·贝伦斯加入了慕尼黑的一个叫”青春风格“的组织,在这期间,他深深受到了当时社会的激进艺术的熏陶,这对于他设计思想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从1898年开始,彼得·贝伦斯开始走上了从事工业产品设计方面工作的道路,而后到了1900年,黑森大公命他前往达姆施塔特艺术新村,于是彼得·贝伦斯的道路又再次偏回了建筑方面。就在这一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庆祝艺术与生活--作为文化最高象征的演艺事业的审视》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全篇不过25页,整本书使用的是无装饰线字体印刷,这恰好表明了彼得·贝伦斯的设计立场。因为”无装饰线字体“又是20世纪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标记符号,贝伦斯也因此被视为现代平面设计的奠基者之一。三年后,他担任了迪塞尔多夫美术与工艺学院的校长一职,并且在学校进行了设计教育方面的改革。

在1907年,彼得·贝伦斯接受德国电器工业公司的邀请为其设计标志,他潜心研究,经过数次的设计策画,终于创作出了一个简单明了又极具代表性的标志,而该项目也深受社会各界好评,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现代企业的形象设计的诞生。彼得·贝伦斯也因此大受德国电器工业公司的青睐,该公司从广告到平面海报,甚至是产品目录等等都或多或少地都有彼得·贝伦斯的创作。彼得·贝伦斯非常注重设计的统一规划,于是,德国电器工业公司从产品到企业形象都保持着高度统一的设计概念,这也开创了世界企业形象设计统一规模的先河。他在为该公司或者是其他公司设计的平面作品,如广告小册子、平面海报、产品目录无一不使用标准网络方格的形式,作品中无论是图形还是字体、文字说明等等都被严谨地罗列到网格之中,非常地简约明了,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而且彼得还创造了一套由罗马字体改良而来的字体,这也成为他的御用字体,当然改良后的罗马字体也深深滴烙有彼得简约明了的风格特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这种简约明了的设计理念迅速风靡全球,又称”减少主义“,成为了平面设计界的基本风格之一。

然而,彼得·贝伦斯并非仅仅是平面设计师而已,他还涉及了工业产品设计的领域,例如弧光灯、电风扇、电水壶等等工业产品,由此开创了功能主义设计理念的先河。彼得·贝伦斯认为,作为工业产品,外观的简洁性以及其自身的功能性才是表现其美最重要的一面,这种审美观也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工业设计界。他借用改变容积或者局部的几何形状来表现工业产品的外观美,材料或是产品的装饰方面他也多有涉及,这些各个方面渗入的设计风格可以从他”中国灯笼“电水壶系列作品中可以表现出来,它们是如此浑然天成,不带有一点点的伪装和牵强感。在彼得·贝伦斯的眼中,几何图形并非是单一纯粹的,它可以和简洁而精致的装饰完美地契合,做到了1+1>2的效果,它们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然而又通过新的组合演绎出了新的风格,而这种新的风格就像是这新组合自己本身所有的,并非人工强加赋予的。以电壶为例,彼得·贝伦斯共做出了三种不同形式的壶体、两种形态各异的壶盖、两种各有千秋的手柄、两种迥然不同的底座,从中任意选取并加以组合,就可以创造出24种样式,这种电壶还有可以在水下加热的电阻丝,使用藤条加以装饰的手柄表明了这是一个手工作品。彼得·贝伦斯为电水壶所做的设计都将机器批量和标准化生产等因素考虑进去,水壶的手柄和壶盖与其他造型的水壶的配件可以相互交换使用,这充分表现出他对于产品设计的改革都是为了满足其更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设计理念。因此,彼德·贝伦斯对”维也纳分离派“的设计都保持着一贯的密切关注,对于设计艺术改革与发展的道路逐渐清晰明了,他深刻地认识到,在新时代,设计必须是工业生产技术和材料工艺有机结合才能展现出真正的生命力。日益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材料工艺将一个个原本只存在于设计稿上的建筑被完整地搬到现实世界中,像首都机场的新航站楼这样的建筑奇迹无疑是现代技术的杰出代表。正是由于现代技术和材料的有机结合,使得设计有如插上翅膀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翱翔,创造出新的天地。

彼得·贝伦斯是一个具有理想主义的美学主义者,他在造型规律上倡议使用数学分析来辅佐设计,从这可以表现出他在设计理念上的理性和严谨的作风。对于工业产品设计来说,理性的分析既是必要的也是首要的。因为工业产品是要大批量规模生产的,这就必然要求对产品设计的严谨性和合理性。当然不仅仅是在工业设计方面,但凡一个设计,它都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还必须渗透着理性的理念。人类本身的欲望与需有从进化史上来看便可知道这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首先是人类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才会有对于美的追求。工业设计也基于相同的道理,工业设计的产品必须在满足最基本的功能的基础上,进而追求艺术的表现,因此设计的合理性和严谨性是至关重要的。

彼得·贝伦斯在建筑方面的设计也颇有建树,当然这其中也渗透了他的设计理念。彼得·贝伦斯在建筑中同样采用的是简约为主的设计理念,这为现今的建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并不适应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简约的设计理念恰好迎合了人们需要放松的这一需求,如此看来,简约的设计理念是现代建筑的必然趋势。彼得·贝伦斯还引领了现代化工厂建筑设计的现代风格潮流,在1909年到1912年间彼得·贝伦斯参与了建造公司的厂房建筑群的设计,在这其中,经彼得·贝伦斯之手设计的透平机车间在当时德国建筑物中的影响力是数一数二的,享有”第一个真正的现代建筑“的赞誉。他为AEG设计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舍去了复杂繁荣的装饰,采用简洁的造型,完美体现了彼得·贝伦斯对于建筑所持有的美学理念,他在实际的设计创作中赋予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对于当时流行的串通设计观大胆摒弃,同时应用了新材料与新形式到设计座屏,使得厂房的建筑焕然一新,它其中的钢结构骨架清楚明了,同时在两侧本应堆砌墙体的地方使用的是玻璃窗来代替,整个建筑各个结构的比例匀称合理,大大减弱了其庞大体积原本表现的视觉效果,该建筑简洁明快的外形开创了一条在建筑史上新的道路,引领了现代建筑的新式结构,将德意志设计联盟的主张完美诠释。

彼得·贝伦斯在艺术设计的多个领域都享有美誉,然而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设计教育家,他曾经担任过迪塞尔多夫实用艺术学校校长、维也纳与柏林普鲁士两地美术学院的建筑系系主任。彼得·贝伦斯的办公室出来的许多人,如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和勒·柯布西埃等,在后来都成为了上个世纪著名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在这一点上,彼得·贝伦斯工业设计之父的名号更为恰当,他影响和教育了一批又一批在设计界大有成就的新人,使得他们成为了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或者杰出的工业设计师。不仅如此,彼得·贝伦斯还著有多部名作,在这些著作中都有写到他对造型规律进行数学分析的这一主张。彼得·贝伦斯是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艺术家,他拒绝复制历史风格,同时他又是一个崇尚自然观的艺术家,在研究植物的造型或者是动物植物界线条方面,他都力争理性主义美学原则,正因为他的风格接近自然的几何图形,纯工业形式的创作更加得心应手。贝伦斯认为,在艺术与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中,相对于艺术家所崇尚的传统,技术其实更能够体现现代风格,同时通过批量生产符合审美要求的消费品可以将人们的兴趣所向引导至其所希望的方向。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产生了新的文化,可谓为新文化的源泉,这种为了服务于生活的产品改造,应该更确切地说是为了社会全体人民的福利。因此贝伦斯在考察艺术形式时,力图表明视觉形式对于作为人类文化一部分的物质环境而形成的意义。贝伦斯后期作品有圣彼得堡的德国大使馆(1911年-1912年)、奥地利烟草公司(1930年)等。在1922到1927年间,彼得·贝伦斯还就任维也纳美术学院教授。

纵观彼得·贝伦斯的一生,他对于艺术界的贡献不可估量,无论是在平面设计方面引领的新潮流,还是在设计理念中新创的思想理念,抑或是在建筑方面的建树,同时也不可忽略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这些各个领域的成就都使得他在人类历史上享有盛誉,而如今,他的理念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6。蓝骑士流派

蓝骑士,也有译作青骑士,它于1911年12月在慕尼黑成立,成员均为艺术家,这个团体对于整个抽象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蓝骑士流派的创始人是德国画家弗兰茨·马尔克和俄国画家瓦西里·康丁斯基。弗兰茨·马尔克(1880年-1916年),德国画家,是上个世纪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也是德国表现主义的先驱者之一。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年-1944年),被认为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者。康定斯基30岁时到了德国才开始正式学习绘画,他投在慕尼黑的艺术大家弗朗茨·冯·施图克的门下,直到1901年康定斯基才离开这位大师门下另立门户。施图克是慕尼黑”分离派“的创始人,是”青年风格“的重要代表,他通常会在呈平面性和直线性的画面上,强调不对称性和异国情调。康定斯基在当时慕尼黑的艺术氛围下感到如鱼得水。在慕尼黑,康定斯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风格。他的风格的形成得益于俄国民间绘画,即以夸张、非写实的表现手法和强烈的色彩为其最显著的特点,另外印象派和野兽派绘画和在慕尼黑施图克等人也对他的绘画风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弗兰茨·马尔克和瓦西里·康丁斯基一同编写了一部关于美学的论文集,这部论文集的名字就叫做《蓝骑士》,也由此成为了这个艺术团体的名称。蓝骑士并非一个运动,也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派,它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纲领,这个团体仅仅不过是一个由众多志同道合艺术家组合到一块的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也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规章制度,整个团体都呈现出一幅松散的状态。它与德国的另一个名为侨社的艺术团体颇为相似,都是以表现主义为团体的主要方向,但不同的是,蓝骑士的表现主义偏向于抒情抽象,而侨社更多的是各种混杂的艺术风格表征。蓝骑士团体对于无形的世界更加感兴趣,他们乐于在想象的世界里遨游,对于那个未知的世界,有着一种神秘感驱使着他们为之倾倒,因此,蓝骑士艺术团注重艺术和深刻的精神内涵的相结合。

蓝骑士团体的成员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青年派、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这几种绘画风格的影响,同时,对于民间淳朴的艺术风格他们也有所青睐。蓝骑士团体的画家们梦想是实现各种艺术的综合。这个团体中的许多人都曾学习过音乐,这之中有出色的钢琴师、有专业的提琴手。怀抱着这样梦想将艺术综合化起来的想法,克利和康定斯基发现了包豪斯。包豪斯是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美术学校合并而成的一个以建筑设计为基础的艺术学院,它涉及美术、设计、雕塑等多个领域,克利于1921年加入包豪斯,康定斯基则于1922年到包豪斯从事教学与设计指导工作,他们发现了包豪斯并在包豪斯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且把自己的思想辐射到更为广阔的设计领域中去。

1911年,蓝骑士团体曾出过一次展览会,其展出范围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罗列了当时欧洲的各个主要先锋艺术家的作品。其中不仅有法国的先锋艺术家的作品,还有德国表现主义的画家的作品,而且一同展出还有侨社成员的作品,另外,一些常在蓝骑士编辑部出没的人,如奥古斯塔·马克,保罗·克利等等人的作品,这些人还一同组织起来创立了首届《蓝骑士》展览俱乐部,以此成为了德国南部表现主义画家的中心。翌年2月,他们又再次组织了第二届《蓝骑士》展览俱乐部。对于这一群画家而言,法国奥斐斯主义画家德洛奈的作品的影响非同一般,德洛奈在立体主义基础上采用松散的几何形结构,使用了基于吸收色彩光学原理而创造的色彩技法诸如此类的新艺术形式,都给蓝骑士团体的青年画家深深的震撼力。在他们心目中,德洛奈是一位”现代的,美的艺术“的首创者,他们尊重他,崇拜他,并以他的艺术理念作为自己对于艺术领域探索的起始点。但是,蓝骑士团体的主要代表人物的绘画风格迥然不同:如果说,康定斯基利用点、线、面的组合和色彩的变化构成图形来表达观念情绪的话,马尔克则通过动物的形式来寻求自身和他的周围世界之间的关系;克利则运用线条表现绘画与音乐、数学的联系,表现幻觉和幻境。

蓝骑士的发源地慕尼黑是一个以啤酒节、宝马、歌剧、足球和绘画艺术藏品闻名于世的地方,在这里,有着古绘画美术馆也有着现代绘画美术馆。在现代绘画美术馆中,以蓝骑士团体成员的绘画作品享誉盛名,当然,蓝骑士团体成员的艺术作品并不仅仅保存在慕尼黑的现代绘画美术馆中,在慕尼黑附近的穆尔瑙、科赫尔和贝恩里德的博物馆都均有收藏。在这些美术馆和博物馆里,位于慕尼黑中心的市美术馆伦巴赫分馆的收藏最负盛名,蓝骑士团体的主要成员有皮特·蒙德里安,瓦西里·康定斯基,保罗·克利,阿列克谢·冯·雅夫伦斯基,玛里安·冯·维若肯,弗兰茨·马尔克,奥古斯特·麦克,加布里·穆特,而这个分馆中几乎均有涉猎,尤其是瓦西里·康定斯基和加布里·穆特为甚,这是因为在1957年,当时80岁的加布里把自己收藏多年的蓝骑士团体各个成员的全部作品都捐献给了巴赫分馆。

而为什么她会收藏有如此多珍贵的艺术作品呢?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她是蓝骑士的主要成员之一,其中还有着一段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便是蓝骑士的创始人之一的瓦西里·康丁斯基和加布里·穆特。加布里·穆特于1901年在慕尼黑进行绘画方面的进修,当时正好她所参加的艺术课程便是由康定斯基所教授的。翌年夏天,康定斯基带领着他所教授的一批学生,穆特也在其中,前往离慕尼有65公里的一个名为科赫尔的小镇去写生,那里有着许多美丽的湖泊,各种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在这样美好的景色下,康定斯基和穆特迅速坠入了情网,不久他们便住到了一起。这种同居关系一直维持到1916年才结束,从1904到1908四年间,两人一同到意大利、法国、瑞士等欧洲国家观光旅游,在这期间,两人的感情如胶似漆,你侬我侬。旅游结束后的第二年,穆特便在穆尔瑙埋下一栋房子作为两人的爱巢,供两人在夏天时居住和工作需要。因为康定斯基是俄国人,所以当时来探访的客人中总有不少的俄国人,这栋房子还因此得名”俄国房“。在这个俄国房里,蓝骑士艺术团体走过了它最为辉煌的一段时期:弗兰茨·马尔克、阿列克谢·冯·雅夫伦斯基、皮特·蒙德里安曾多次拜访,甚至蓝骑士的名称和团体的宗旨理念都是在这个俄国房里诞生的,而前面我们所提到的蓝骑士的大量珍藏品,尤其是康定斯基和穆特两人的作品,大多是在这里酝酿而生的。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康定斯基便独自一人回到了他的故乡--俄国,而穆特则留在斯德哥尔摩苦苦等待其归来。1917年的十月革命爆发以后,康定斯基曾担任了莫斯科人民教育委员一职,在1921年,包豪斯邀请康定斯基前往任教,康定斯基再次离开苏联前往德国。在德国期间,康定斯基为了要回自己留在穆特处的绘画作品,向法院提出诉讼,这个案件一直持续数年,直到1927年,康定斯基决定放弃这批作品的所有权,这个案件才算圆满解决。

康定斯基一生漂泊不定,曾经拥有过俄国、德国国籍,最后加入法国国籍,因此一般认为他是法籍俄裔,但从他的一生来看,其实他与德国的渊源最深。无论是因为他曾在动荡的魏玛共和国时期在包豪斯学校待了十年,或是因为1933年他就被迫离开德国。康定斯基和穆特在穆尔瑙的房子有个很大的地窖,这一批蓝骑士的绘画藏品积聚于此使得这个地窖又称为”百万地窖“,而实际上这个数字并非夸大,确切地说,它还低估了这批藏品的价值。康定斯基一幅1909到1910年创作的《双骑士与斜躺人影》曾被纽约索斯比拍卖行拍卖,起拍价为1500万美元,已远远超出了百万地窖的名称。在纳粹时期,由于德国纳粹极其厌恶现代派艺术,将其斥之为”颓废艺术“、”布尔什维克艺术“。1937年,慕尼黑曾举办了纳粹的”1910年以来德国颓废艺术作品展“,蓝骑士团体中的大多数人包括康定斯基的作品都被展出。然而,在这个居心叵测的画展之后,虽然其中大部分的作品被销毁,但一部分重要作品却被一些纳粹官员据为己有,也有一部分作品被拿到瑞士的卢塞恩拍卖。另纳粹分子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巴伐利亚的一处不起眼的房子里,居然藏有着大量的珍藏品。而在慕尼黑及其周围地区,蓝骑士团体曾活跃过的地方,现今成为了一个研究蓝骑士或者是欣赏他们艺术作品的最佳场所。甚至,康定斯基的老师施图克当年所居住的房子,即现今慕尼黑人称之为”施图克别墅“的展览馆中,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人们仍然能够欣赏到各种”青年风格“的作品。

蓝骑士的风潮仅仅不过存在于1911年到1914年,但它仍然在现代抽象绘画史留有重要的一笔,它和德国当时的另一个艺术团体桥社一样,奠定了表现主义流派的基石。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