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写书应该怎么写 > 第51章 岁月悠悠初代迟暮 霜染华发力不从心(第1页)

第51章 岁月悠悠初代迟暮 霜染华发力不从心(第1页)

时光仿若潺潺溪流,悄然无声地流淌,一晃数十年过去,曾经为《墨韵千秋》殚精竭虑、在乱世中奔波守护的初代们,都已被岁月染上了浓重的霜华。那悠悠岁月,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缓缓推动着命运的车轮,在每个人的身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

苏御,这位一直以来的中流砥柱,身姿不再挺拔如松,脊背微微佝偻,行走间步伐也略显蹒跚。往昔那如炬的目光,如今蒙上了一层岁月的雾霭,却依旧透着坚韧与执着。他常常独自坐在书院的回廊下,看着庭院中嬉戏的年轻学子,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些在金兵追杀下的惊险日夜,众人围坐研讨书稿的热烈场景,恍如昨日,令他唏嘘不已。想当年,金兵的铁蹄踏破山河,所到之处生灵涂炭,他们怀揣着书稿,在山林间东躲西藏,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为了寻找一处安全的藏身之所,苏御带着大家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果敢的决策,一次次避开金兵的搜捕。

可如今,精力大不如前,处理书院事务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复杂的账目、人事安排,都让他头昏眼花,即便强撑精神,也难以像年轻时那般游刃有余。书院的日常开销、修缮费用、教师薪酬等账目,以往他只需扫上一眼,便能条理清晰地记在心中,如今却常常对着账本发呆,数字在眼前晃着,却怎么也理不清头绪。安排教师授课、学生分班这些人事工作,也不再能迅速果断地做出决策,总是反复斟酌,生怕出错,可还是会有遗漏之处。

就拿上次筹备书院扩建一事来说,涉及到诸多资金的调配、建筑材料的采购以及工匠的雇佣,苏御本想凭借以往的经验将一切安排妥当,可没想到,刚和几位工匠谈妥工钱,转头就忘了商定的开工日期;审阅建筑图纸时,看着那些复杂的标注和线条,竟一时分不清东南西北,脑子乱成一团糨糊,无奈之下,只能将此事交给年轻助手去处理,心中满是挫败感。

唐寅,曾经风度翩翩、挥毫泼墨意气风发的画家,如今双手微微颤抖,那曾经能精准勾勒山水神韵、细腻描绘市井百态的巧手,已难再绘出如巅峰时期那般惊艳的画作。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可每当看到学子们对着他早年的作品啧啧称赞,眼中便闪烁起光芒,仿佛又回到了往昔写生创作的激情岁月。想当初,他为了给《墨韵千秋》配上最精美的插画,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山林田野、市井街巷,捕捉每一个生动的瞬间。无论是清晨山林间的薄雾笼罩,还是傍晚集市上的热闹喧嚣,都被他用画笔栩栩如生地记录下来,融入书稿之中,为其增色不少。

只是,身体的衰弱让他无法长时间站立授课,讲解书画技艺时,声音也不再洪亮清晰,时常中断咳嗽,每一声都似在拉扯着众人的心弦。曾经他在课堂上,手持画笔,挥洒自如,边画边讲,学生们围坐一圈,听得如痴如醉。如今,一堂课下来,他已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画作也不复往日的灵动神韵,看着学生们眼中隐隐的失望,他心中满是落寞。

有一回,他想给学生们示范一幅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刚拿起画笔,手就不受控制地抖了起来,颜料在纸上晕染出一片斑驳,与他心中想要呈现的意境相差甚远。他强忍着内心的沮丧,想要开口讲解,却被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只能匆匆结束课程,在学生们关切的目光中,落寞地离开教室,那背影仿佛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陆文,多年的奔波劳累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记忆力也大不如前。往昔他能信手拈来各种古籍典故,为书稿补充详实资料,如今却常常在熟悉的知识上“卡壳”。在书院的藏书阁整理典籍时,望着满架的书卷,竟一时想不起某些关键古籍的存放位置,心中满是失落与无奈。想当年,为了完善书稿,他走访邻村,探寻民俗,收集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那些日子,他背着行囊,沿着蜿蜒山路前行,与村民们促膝长谈,详细记录每一个独特的风俗仪式、手工艺制作过程。

他看着年轻教师们熟练地引用经典、授课讲学,既欣慰又伤感,自知属于自己的时代正缓缓落幕。如今,在学术研讨会上,他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少,即便开口,也不再能像从前那样滔滔不绝、引经据典,时常因忘记某个重要论据而陷入尴尬境地,只能无奈地看着年轻学者们崭露头角。

不久前的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主题围绕着古代民俗的演变展开,这本是陆文的专长领域,他满怀期待地准备发言,可当站起身来,面对众人的目光,脑海中却突然一片空白,原本烂熟于心的资料和观点仿佛被一层迷雾笼罩,怎么也想不起来。好不容易挤出几句话,却因缺乏有力的论据支撑而显得苍白无力,只能尴尬地坐下,看着年轻学者们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他的心中五味杂陈。

林婉兮,温婉依旧,可岁月还是悄悄偷走了她的青春容颜。一头乌发变得花白,眼角的皱纹细密如织。她的听力也大不如前,孩子们围坐在她身边诵读诗词时,她常常听不清那些清脆稚嫩的声音,只能凭借口型猜测,眼中满是遗憾。想当年,她用轻柔的嗓音为孩子们哼唱古老歌谣,驱散恐惧,传递希望;教孩子们识字读书,播撒知识种子。她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们在她的引导下,渐渐爱上了诗词歌赋。

可即便如此,她还是坚持每天到书院,力所能及地教导女学子们礼仪、诗词,希望将自己的所学传递下去,延续文化的火种。在女学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她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品德的培养,教导她们要端庄优雅、知书达理。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发觉得力不从心,一些新的诗词解读、礼仪规范,她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理解,才能传授给学生。

有一次,女学子们围坐在一起,讨论一首新学的诗词,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林婉兮坐在一旁,努力地想听清她们的话语,可却只能捕捉到一些模糊的声音片段,当学生们满怀期待地望向她,希望她点评时,她只能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和仅有的理解,给出一些宽泛的建议,看着学生们眼中未尽的疑惑,她心中满是愧疚。

这一日,众人如往常一样相聚在书院的茶室,只是气氛格外凝重。苏御轻咳一声,打破沉默:“诸位,岁月不饶人啊,我们都已老了,如今书院事务繁杂,教学、管理、外联,事事都不能松懈,可我们的身体……”他的话语未尽,大家却都已明了其中深意。唐寅微微叹气,放下手中颤抖的茶杯:“是啊,我这双手,怕是再也绘不出惊世之作,也教不好那些有天赋的孩子了,莫要拖累书院才好。”陆文点头应和:“我这脑子,记东西越来越差,整理资料都成问题,是时候该让年轻人接手了。”林婉兮轻抚鬓角白发,轻声说道:“我虽不舍,可也知道不能逞强,孩子们需要更精力充沛的老师。”

众人心中满是酸涩,这些年他们携手走过风雨,将《墨韵千秋》从乱世的硝烟中带出,让它在和平年代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如同呵护一颗脆弱的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如今,却不得不面对身体衰老、力不从心的现实,要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代。他们深知,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可心中的眷恋与不舍,如同丝线,紧紧缠绕,难以割舍。

窗外,阳光依旧明媚,洒在书院的每一个角落,仿若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也照亮着未来的方向。初代们虽满心惆怅,却也明白,他们的使命并未终结,培养好接班人,确保华夏文化的传承之路畅通无阻,仍是他们余生的坚守。他们开始商讨如何选拔和培养接班人,从众多年轻学子中挑选出有潜力、有品德、对文化传承有热情的佼佼者。

苏御提议,设立严格的考核机制,不仅考察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品德修养和对文化的热爱。他们希望选出的接班人,既能继承《墨韵千秋》的精髓,又能开拓创新,将华夏文化发扬光大。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初代们不顾身体的疲惫,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接班人的工作中。他们亲自授课,言传身教,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智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学子。

尽管身体每况愈下,他们依然坚持参加书院的各项活动,为年轻学子们加油鼓劲。在一次书院举办的文化节上,初代们坐在前排,看着年轻学子们精彩的表演和展示,眼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华夏文化的火种已经在这些年轻人心中点燃,未来的路虽然还很长,但他们相信,只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坚守传承,华夏文化必将永放光芒。

岁月悠悠,初代们的身影逐渐变得佝偻,但他们的眼神依然坚定。他们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一段守护文化的传奇,如今,虽已迟暮,却依然为文化传承的明天,默默奉献着最后的力量,期待着新一代能接过重担,续写辉煌。此后,初代们更是频繁地聚在一起,回忆往昔的点点滴滴,那些为书稿奔波的日子、在困境中坚守的时刻,都成了他们口中最珍贵的故事,激励着年轻一代勇往直前。他们看着年轻学子们一天天成长,羽翼渐丰,心中满是欣慰,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正怀揣着对文化的热爱,踏上那条充满希望却又荆棘丛生的传承之路。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