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遭受一些意外的损失而自责:我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我为什么没有留意呢?我为什么没有做一些防范呢?事实上,做这样的自我责备根本没必要,这是因为:一是我们不是神,无法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二是我们没有精力事事谨慎,处处小心;三是生活中有些缺失是不可避免的。
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大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落到大海中,他用手摸了一下头,看看正在飘落的帽子,又继续看起报纸来。另一个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人大海了!”“知道了,谢谢!”他仍继续读报。“可那帽子值几十美元呢!是的,我正在考虑怎样省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它还能回来吗?”说完那人又继续看起报纸来。
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拿了一幅祖传古画上电视节目,要求宝物鉴定团的专家做鉴定。据老先生去世的父亲生前说,这幅画系名家所作,价值数百万。老先生自己不太懂,因此想请专家加以鉴定。结果揭晓,专家一致认为那是一件赝品,不值多少钱,全场唏嘘……主持人问老先生:“您一定很难过吧?”老先生微笑着说:“啊,这样也好,不会有人来偷,我可以安心地把它挂在客厅里了。”
是啊,失去有时反而让我们感到了轻松!的确,一切看开了,失去的已经失去,何必为之大惊小怪或耿耿于怀呢?
我们都曾因为丢失某些重要或心爱物品而伤心过,比如最喜爱的自行车被盗了等等。这些大都会在我们的心理上留下阴影,有时甚至因此而备受折磨。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调整心态去面对失去,没有从心理上承认失去,只沉湎于已不存在的东西,而没有想到去创造新的东西。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安慰丢失东西的人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其实,生活就应该这样做,也应该这么说。事实上,也许这些旧的东西没丢之前,你不会想着再换辆新的。所以说,与其为已经失去的自行车而懊悔,不如去考虑怎样才能再买一辆新的,与其为恋人向你“拜拜”而痛不欲生,不如振作起来,重新开始。
生活中,我们难免失去一些东西,如果我们再失去快乐的心情,那岂不是失去的更多了。有的人大富大贵,别人会觉得他很幸福,过的很快乐。可是他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还是觉得心里不舒服;而有的人,别人看他离幸福很遥远,但他自己却时时能与幸福邂逅。
有对下岗的年轻夫妇,在早市上摆小摊,靠微薄的收入维持着一家五口人的生活。这夫妻俩过去爱跳舞,现在没钱进舞厅就在自家屋子里打开收录机转悠起来。男的喜欢喂鸟,女的喜欢养花,下岗后,鸟笼里依旧传出悦耳动听的鸟啼声,阳台上的花儿依旧鲜艳夺目。他俩下了岗,收入减少了许多,还乐个不停,邻居们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俩。一天,记者去采访,男的说:“我们虽然无法改变目前的境况,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女的说:“我们没有了工作,再不能没有快乐,如果连快乐都丢了,那还有什么活头。”
是的,快乐是人的天性的追求,快乐是生命中最顽强、最执著的律动。
放下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当中时时会做出的清醒的选择。只有学会放下,我们才能轻装上阵,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转机,顺利渡过人生中的风风雨雨。然而,放下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它需要在选择放下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偏执的情绪所左右;而且,它还需要具备坚定的意志力,既要能承受选择的痛苦,也要能坦然面对放下的遗憾,独自承担全部的后果,即使是可怕的结果,甚至让自己终生后悔的结果,也要坚强面对。
舍,在佛家看来,就是对一切事物不起一点儿爱憎执著,并且能够无私的为众生付出。
在巴勒斯坦有两个湖,这两个湖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中一个湖名叫加里勒亚湖,水质清澈洁净,可供人们饮用,湖里面各种生物和平相处,鱼儿游来游去,清晰可见。四周是绿色的田野与园圃,人们都喜欢在湖边筑屋而居。
另一个湖叫死海,水质的咸度位于世界之最,湖里没有鱼儿的游动,湖边也是寸草不生,了无生气,景象一片荒凉,没有人愿意住在附近,因为它周围的空气都让人感到窒息。
有趣的是,这两个湖的水源是来自同一条河的河水。所不同的是,一个湖既接受也付出,而另一个湖在接受之后,只保留却不舍却原来的水。
让河流动,方得一池清水,这是流水不腐的道理。舍而后得,这是人生的道理。
我们每一个人大大小小都有过失去,但每个人对失去所持的心态却大不相同。有的人总是向别人反复的表明他失去的东西有多么好,有多么的珍贵;而有的人则不同,比如,他们在失去了原有的工作之后,不是一味地伤感,而是主动寻找新的工作。他们相信,失去并不意味着失败,失去后还可以重新拥有。这才是成功者应具备的心态。
人生总是在不断地失去和拥有中走过。失去烦恼,才会拥有快乐;丢掉悲伤,才能拥有幸福。不管以后我们会遇到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否能够开心地面对。
失去身外之物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人会因为失去身外之物而失去了自我,这样的人会失去更多的机会;而失去身外之物不至于失去自我的人,却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机会。
事实的确如此,如果我们所得到是我们从来不曾拥有的,那又有什么好欢喜的呢?还是淡然视之吧!因为一根绳子,风筝失去了天空;因为一根绳子,水牛失去了草地;因为一根绳子,大象失去了自由;因为一根绳子,骏马失去了驰骋。仔细想想,我们的人生不也常被某些无形的绳子牵住了吗?某一阶段情绪不太好,是不是自己也存在某种心结?其实,人生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得失随缘吧,不要过分地强求什么,不要一味地去苛求些什么,世间万事转头空,名利到头一场梦,想通了,想透了,人也就透明了,心也就豁然开朗了。名利是绳,贪欲是绳,嫉妒和褊狭都是绳,一些过分的强求也是绳。一个人只有摆脱这些心的绳结,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体会到做人的乐趣。
患得患失永远不会快乐
佛家常说:“人生最大的快乐是放得下。”一个人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度量。不要永远背着过去的包袱,放下它。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与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非易事。大的挫折与大的灾难,能不为之所动,能坦然承受,这就是一种度量。佛家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为乐事,这便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既来之,则安之,这是一种超脱,但这种超脱又需要多年磨炼才能养成。拿得起,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做人的真谛。
其实,只要人活着,生活还是得继续过,我们每一天都是在得失中度过,如果我们每天患得患失,那么,我们就会在怨恨中后悔一生。生活中,你自己除了会被自己打败,别人永远击不垮你。人生下来就有一副铮铮铁骨,只是有的人被人生中的困难磨平压垮,有的人则炼就得更加坚韧挺拔。如果我们能调整好心态,能把自己的人生视如一个奋斗不怠、勇往直前的过程,我们就会对生活充满希望。这就要做到:拿得起,放得下。
第一,感情能否放得下
人世间最让人们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情。人一旦陷入到感情的纠葛当中,往往会失去正常的理智,剪不断,理还乱。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称是理智的“放”。
第二,名声能否放得下
据专家研究分析,一般高智商、高思维型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比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最后累得死去活来。倘若能对“名”放得下,就称得上是超脱的“放”。
第三,钱财能否放得下
李白在《将进酒》诗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果我们能在这方面放得下,那可算得上是非常潇洒的“放”了。
第四,忧愁能否放得下
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多的让我们愁不过来。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说:“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忧愁可以说是伤害我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狄更斯说:“苦苦地去做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会带来混乱和苦恼。”泰戈尔说:“世界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
如果能对忧愁放得下,那就可称是幸福的“放”,因为没有忧愁确是一种幸福。
人这一生,需要我们放下的东西有很多。孟子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就应该抛弃掉。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会有山山水水,风风雨雨,有所得必然有所失,只有放下,才能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一个人终日唉声叹气,郁郁寡欢。神看他可怜,便决定帮帮他。
神问:“你有什么心事?说出来或许我能帮你。这样,你就会开心点。”
不快乐的人悲伤地说道:“听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罕见的宝石,我一直者都很想要,但始终没有得到,所以我不快乐。”
神听后,笑道:“不就是两块石头嘛,我给你就是了。”于是,神把这两种罕见的石头给了他,希望他能够从此快乐起来。
一个月后,神又遇见了这个人,可他看上去比过去更忧郁了。神问:“你想要的东西我已经给你了,你怎么还不快乐?”
“唉,有了这两块石头之后,我每天担心它们会被人偷走,或者丢失。”不快乐的人说道。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