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他自己肯定有看上哪家姑娘,大姐你可要好好注意点儿。别的还好,就怕这姑娘不正经。”四姨一脸神婆样。
&esp;&esp;“毕竟是要过一辈子的,还是要问问他自己的意见,要是两口子合不来,那就是一辈子的怨偶啊!”外婆劝得苦口婆心。
&esp;&esp;“怎么没问他的意思呢,这都说了好几个了,他连看都不去看的。”大姨觉得两个妹妹没经验,还是得听听老娘的。坐到了外婆身边,拉着她边吐苦水边取经。
&esp;&esp;这边夏氏也跟四姨凑在一起:“我就是想着现在年轻,就是累点儿也还受得住,好歹挣点儿银子,以后嫁女儿娶媳妇的手里也有准备。可就是虽说是家里活儿不重,我们却是老大,也不能撇下两老出去做个小生意啊。”
&esp;&esp;“咋不能啊?这边这个不是老大一家在镇上开着铺子,留小的在家照顾爹娘吗?你家不是还有她叔?”四姨一边拉着李小荷坐在自己身边,一边跟夏氏说过:“两个丫头虽说是还小,也是该准备着。看我们小荷,长大了那也是村里的一枝花呀,到时候不知道多少小伙子上门来求呢!”
&esp;&esp;“小孩子看的出来个什么,我也不求她有什么大出息,以后给她找个吃穿不愁的就差不多了。”夏氏谦虚道,又捡了之前的话:“要说做生意,我家那口子就是憨得很,哪里能挣什么银子呢?又没个手艺,哎,我左想右想的都没个头绪。”
&esp;&esp;“怎么没手艺?你针线活儿还不够好啊,要我说你就做些香包荷包,赶着庙会的时候拿去卖,肯定行。就大佛寺就行,离你们那儿也不远。”四姨给夏氏想出来一个法子,“我们那边也有一个菩萨庙,逢着观音菩萨生辰这一天真是人挤人,那些个卖香包的生意好的很,就是我这手,笨得很,不然我也做了拿去卖!”
&esp;&esp;夏氏还是有疑虑:“真这么好卖?”
&esp;&esp;“当然了,你以为逛庙会的是我们这种穷人啊?多是家里都是有点闲钱的,没事逛逛庙会凑凑热闹,看着有些喜欢的东西了就买的。”四姨一脸羡慕的跟夏氏说:“要是运气好,碰见大户人家的看上了你的东西,还有赏钱呢。有一次我就看到一个穿着一身锦衣的小少爷,看中了糖人儿李做的一个糖人儿,直接大方的扔了一块银子给他,都没让找就走了。”
&esp;&esp;连李小荷都听得跃跃欲试的,想着回去要在老婆子的麻袋里找几块布,好好做几个荷包,到时候带去庙会看看到底有没有市场。
&esp;&esp;一边李小兰悄悄走过来,拉着李小荷出去了。原来这几个皮猴不知道从哪里找出来几个柚子,秦松正在剥皮,几个小的围在边上眼巴巴的等着。
&esp;&esp;柚子很甜,水分也足,没发干,李小荷吃完一瓣又拿一瓣,一边催着秦松再剥一个。又问:“你们从哪里找到的啊?”
&esp;&esp;秦松头也不抬:“那边屋里,箩筐里还有好多呢!”
&esp;&esp;李小荷心想,就这样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拿来吃了真的好吗?不过吃都吃了,再说是外婆家,就别拿自己当外人了。
&esp;&esp;李小荷到外婆家的你要好好的
&esp;&esp;回到家里,叔叔一家还没有回来。家里大姑姑和小姑姑都还住着,见李小荷一行人这么早就回来了,都有点吃惊。所幸小姑姑的婆家就是村子里的,当晚就和小姑父回去住了,不然这么多人连住宿都困难。
&esp;&esp;小姑姑的婆家是村子里唯一一家外姓人家,姓钟,叫钟贵。据说是从外地逃荒来到这儿的,早年就在平安镇上一个木匠那儿做学徒,可能是没那个天赋吧,反正最后也没能出师。辛好还攒了点儿钱,在李家凹这边买了两亩地,就扎根在这儿了。
&esp;&esp;当然,就因为两亩地可能李家凹也不能让他在这儿落户,是他的妻子汪氏,恰好跟村子里李继业的媳妇一个姓,都姓汪,就认了个干亲,李继业也帮着在里正那里说了点儿好话,最后事情也就成了。
&esp;&esp;虽然钟贵没有学到木匠手艺,不过他的大儿子头脑却是不错的,在平安镇上有一家竹器铺子,就是卖竹制东西的,大件儿的有像竹椅,竹席,小件儿的有什么筲箕,箩筐。
&esp;&esp;钟贵在平安镇上混过那么些年,人还是结交了那么些的,他的女儿就嫁的很好,所以就算是小儿子不那么成器,他还是成天过得挺乐呵。
&esp;&esp;而这个不成器的小儿子就是李小荷的小姑父。其实这个小儿子并不是不成器,只是钟贵一向认为庄稼人一年到头在地里刨食,累死累活也只够个温饱,哪有生意人出息呢?所以这个留在李家凹种地的小儿子,自然就是不成器啦!
&esp;&esp;要李小荷说,其实钟贵的妻子汪氏才是个贤惠人,她将三个孩子都教的很好,三姐弟就算是不在一起感情也是很好,不管是姐姐还是哥哥,都知道这个弟弟家里差了些,逢年过节总是会贴补他一些。
&esp;&esp;李小荷的小姑姑在婆家那就是垫底的,要是在李家,那就是最好的。她也不用干什么活儿,也就是带着她大伯家的一个孩子,她自己的一个女儿,满山的跑。她最是喜欢李小兰,大概是因为李小兰出生的时候她还没有嫁人,而老婆子对于夏氏生了女儿有些不满,做家务活儿经常摔摔打打,夏氏只好多做些活儿,而孙氏又还未进门,李小兰就是由小姑姑带着的。
&esp;&esp;这次,小姑姑回去时,也带着李小兰一起到她家去,说是家里这么多人,她带走一个,大家能住松泛点儿。
&esp;&esp;大过节的,又都知道她们两个一向是亲得很的,自然没有不同意的。
&esp;&esp;大姑姑嫁到了平安镇外边儿,离得挺远,一年也就是回来个两三回,本想多住几天,只是现在李东林一家回来的早,到底不方便,初六就回了。
&esp;&esp;夏氏想着早点儿把荷包做起来,就催促着李东林,找个时间去一下平安镇上,到大舅铺子里拿花样子。
&esp;&esp;李东林笑她太心急:“这才初几?大舅子回没回还两说呢。”
&esp;&esp;夏氏想着自己真是粗心,走时忘记问二哥什么时候回镇上了。又想大多数铺子都是初五就开门了,应该也差不多了。
&esp;&esp;于是初八这天,就拉着李东林,带上李小荷跟小阿福趁早去了平安镇。走前特意去小姑姑家问了问李小兰,结果人表示十五要去镇上看灯会,今天就不跟你们去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