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小超zyw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伙计知道这二位军爷都是老吃客,酒楼的这点噱头瞒不过这二位的法眼,听刘锡这么问,忙赔笑道:“二位大人是高人,小店的这点花头自然瞒不过,咱们守着这条邕江,江里的鱼又大又鲜,哪能舍近求远的去几百里地的桂林打鱼呀,这不是让桂林人笑话咱们南宁人土腥吗?咱这条邕江的水可比漓江的水还甜啊。?

邓庭忠听这店伙计说的有板有眼挺有道理,也笑了着对刘锡说:“金易兄,你知道我是爱喝鱼汤的,河南老家的鱼远没有邕江的鱼鲜美,只是我不耐烦剔刺儿又怕扎着嗓子,就只喝鱼汤,我家那丫头和我一样,顿顿离不了鲜鱼汤,宁可不吃饭也不能不喝汤,吃的白白胖胖,可全是这邕江鲜鱼汤的功劳,我家一天最少要三尾大鱼。”

邓庭忠提到女儿黯然神伤:“我这一走半年,家中妻小还请金易兄和嫂夫人多多看顾照料,兄弟在此先谢过了。”

说完,邓庭忠就自己拿起酒壶,反客为主的给刘锡斟满了一杯,然后才给自己倒了酒,两个人同时举杯畅饮起来。二十年的交情,刀枪剑戟里共同杀敌的弟兄,分手再即说不完的心里话,从北京聊到广西,从皇上扯到提督,从朝廷骂到洋人,两个人痛快淋漓一杯接一杯渐渐的喝到夕阳西下,渔歌唱晚的时候,伙计拿上来两盏纱灯照亮,在摇曳的灯光下,两个人都有了三分醉意。

第二章上司7

夜风吹过江面,来往的渔船纷纷靠岸,水上人家也要休息,船上的女人们生火做饭,一簇簇火光倒映在江面上,皎洁的月光,江面的火光,两岸的灯光,再加上屋子里的烛光,此情此景真是美不胜收,邓庭忠依在窗栏上缓缓地吟道:“江山钟灵秀,厮人独憔悴,一腔报国血,无奈春水流。”

他虽是武官,武科考试也要考文字兵法,殿试时皇上要亲自策论,众举子必须口齿伶俐对答如流才能过关。所有三场武科考试下来,能金榜提名的真可以说是文武双全,这也是科甲出身的官员看不起那些用银子捐出来的官,或是靠荫补进身官员的主要原因之一。刘锡听了邓庭忠以诗抒情也不禁热血沸腾,不假思索接着吟道:“苍天志难抒,万里云遮月,三山五岳倒,乾坤将易主。”

武将就是武将,文采再好也不能与那些个文人黑客古今诗词大家相比,邓庭忠和刘锡半斤八两,听了彼此不伦不类的诗不由得大笑起来,一扫胸中阴霾。刘锡喝酒上头脸,只小半壶酒下肚就面红耳赤,他吟过诗后兴致大发,用手掌击桌竟然唱了起来:“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邓庭忠听完刘锡唱了上半阙立刻接着高声唱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邓庭忠唱完后意犹未尽,喝了一杯酒说道:“这首词虽是我自小唱惯了的,到如今才理解岳武穆王的心情,当年朱仙镇大胜金兵,离汴京开封只有十八里地,收复旧都光复河山就在一举,可惜十二道金牌断送了宋王朝的光复大业,和岳飞的身家性命,可惜呀可惜。”

刘锡听着邓庭忠为岳飞叫屈,打了个酒嗝问他:“靖臣,你觉得岳飞死的冤吗?”现在两人是以私交而论,刘锡也不称邓庭忠为大人了,直接叫他的名字。

“当然冤了。”邓庭忠听着刘锡的话问得奇怪,身为武将哪能不知岳飞的千古奇冤。

刘锡摆了摆手说道:“非也非也,岳飞死的一点也不冤。”

邓庭忠还是头一次听人说岳飞死的不冤,他张大了嘴听着刘锡接着说下去:“岳飞手握重兵,官兵一心,所向披靡,所到之处无不受百姓拥戴,眼看着收复京城故都把金兵赶出中原,兴我汉室天下,却全因一己私欲功亏一篑,已收复之地在他死后又沦陷敌手,苦了中原百姓,害了大好河山,他就是个千古罪人。”

邓庭忠听了大惑不解:“私欲,什么私欲?”

“后人的评说,狗屁的节操。岳飞若能扔掉金牌登高一呼军民一心,别说只是赶走金兵,就是改朝换代也是轻而易举,华夏重振才是正道。”刘锡越说越忘形,听的邓庭忠感觉好像不认识刘锡了。

刘锡在邓庭忠眼里从来都是好好先生,说话谨慎滴水不漏,办事扎实兢兢业业,今天这番言论完全把邓庭忠对刘锡的看法给改变了,如果是我老邓这样体性的人说出此话来还不觉得奇怪,怎么一向平和的老刘内心也有这么一杆济世救人的大秤,老刘这人原来是一潭深水,深不可测,佩服佩服。刘锡下面的话更让邓庭忠佩服:“岳飞是大丈夫能屈不能伸,靖臣老弟你是大丈夫能伸不能屈。”

邓庭忠听了刘锡如此评说他,猛然呆住了,他想了想刘锡的话,有道理,太对了,我老邓不就是个能伸不能屈的人嘛,岳飞也真是个能屈不能伸的人,嗨……还是老刘了解自己,不由得大起知己之感,与刘锡两个人直喝到酒楼打烊了才回家。

八仙楼请客后,又过了两天,邓庭忠打点好了一切,准备第二天早上起程。

头一天的下午杨振德就让韦妈和丫环置办了好多新鲜菜蔬鲜鱼肥鸡,第二天天不亮杨振德就起了床,她把女儿挪到丈夫身边搂着睡,自己去了厨房亲自带领佣人们做饭炒菜。等清晨邓庭忠起床的时候饭菜已经做好了,房间里一桌院子里也摆了一桌,四个亲兵马弁要与将军一同返乡,他们一早就被韦妈请到这里吃饭,说是夫人给大家送行,马蜂和其它三位穿的整整齐齐的来了,就等大人起床后开饭。

马蜂原名马冯,四川籍,今年二十二岁,在将军鞍前马后侍候了五年,是亲兵的小头目,就好像是邓家的外总管,杨振德从来不拿他当外人,过年过节也没少赏钱,这次将军回乡路途遥远,行李又多,四个亲兵全部随行,昨天邓庭忠就让他们四个人提前支取了半年的军响,打点行李准备今天早饭后上路。

一家人刚吃过早饭,刘锡就来了,他是来送行的。

刘锡和邓家一行人一同出了南宁的北城门,邓庭忠身穿便装足蹬快靴,满面春风,五匹高头大马的鞍后挂满了行李,四个亲兵手牵缰绳跟在后面。虽然马上要与妻女老友分手,毕竟回乡心切,邓庭忠抱过玉爱亲了亲,小玉爱不知道爹爹要上哪里,也搂爹爹的脖子亲脸。邓庭忠亲过女儿后又对妻子嘱咐了几句,然后跨上大红马,带着四个亲兵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年轻的杨振德哪里知道,丈夫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父亲的身影也再没有出现在小玉爱的大眼睛里。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流离1

3流离

小玉爱过了四周岁生日后,杨振德就开始教她写字。在这之前她也偶尔教女儿背简单的唐诗,但没有教女儿写过字。自从邓庭忠走了以后,杨振德把佣人辞了三个,只留下韦妈和红香侍候,红香是一个大手大脚有一把子好力气的苗家姑娘,和马蜂同岁,家住广西融水苗寨,四年半前情窦初开的红香跟着个跑马帮的汉子偷偷跑到南宁,没想到那汉子家里有老婆,是个胖大的女人,那女人一看丈夫领回来个姑娘哪里肯罢休,一顿大鞋底子就把红香打出家门。可怜的红香举目无亲,身无分文,这个没有见识又不识字的苗家姑娘找不到回家的路,也不敢再回家乡苗寨,只好流浪在南宁街头乞讨度日,幸运的是她乞讨没几天就在街上遇到了总兵夫人杨振德,当时杨振德怀孕没多久,这天她带着韦妈到布铺买布料绸缎,打算要给孩子做襁褓衣物,花花绿绿的买了一大捧,韦妈一个人捧着费劲,出门看到红香坐在台阶上就让她帮着捧回家,给了她五文钱,杨振德回家后问了红香的身世,可怜她无依无靠,就收留在身边当丫头,红香才有了活路。红香对夫人感激不尽,干起活来一点不偷懒,可省了韦妈好多力气,这次她看到夫人辞工吓坏了,生怕也被辞退,最后夫人还是把她留了下来,从此干起活来更加卖力,一个人比原来三个丫头干的还多。

杨振德自丈夫走后,就按着丈夫的话去做,很少出门,每日里安心地在家抚养着女儿,一心一意等着丈夫回来居家团圆。就像上次刚结婚没几天邓庭忠被调往天津一样,那次新婚丈夫走后,她一个人守着空房子不知道丈夫死活,苦熬了近一年才在一天的黄昏看到丈夫高大健壮的身影出现在面前,当时她喜极而泣,邓庭忠也很激动。杨振德相信这一次她还会在某一个黄昏看到丈夫归来。只是这次她不觉得像上次那么寂寞了,因为她不再是一个人,身边多了个宝贝的小女儿,有了这么个小精灵日子不再那么孤独难熬。她把全部心身都放在了玉爱身上,一笔一画地教她写字,一字一句地教她背诗,小玉爱很聪明,很快就能把妈妈教的记牢背诵,使杨振德孤怀大慰。无聊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溜走,春去夏过,当秋风送爽的时节杨振德意外的接到了邓庭忠的来信,杨振德算着丈夫的归期将至,她没想到这个时候还能接到丈夫的信,更加奇怪的是这封信不是从河南邮来的,而是从云南昆明邮过来的。

杨振德看完信后大吃一惊,连忙跑到刘锡家把信给刘锡看,刘锡看完也傻了眼不知道老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原来邓庭忠在信上只简单的介绍了离开广西后发生的事情,自己一路平安顺利返乡,在家乡扫墓后直接去了云南昆明,现在昆明道上任粮道转运司。他在信中嘱咐妻子,让她和女儿搬出镇台衙门回到老宅子,除了刘锡自己的去向不要对任何人提起,他在昆明安顿好后就派人来接她们母女,这期间他会往老宅子那里汇钱,让妻子再耐心等待几个月。邓庭忠信上说的老宅子就是杨振德没结婚前的住处,那是她的父亲用手头最后的银子买的一处小院三间小房,她嫁给邓庭忠后也没有卖掉那个小院,一来不值多少银子二来她还要经常回去纪念父母双亲。杨振德不知道邓庭忠怎么会突然跑到昆明干上了粮道转运这么个肥差,她能做的就是在刘锡的帮助下把家搬到了老宅子。。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章流离2

杨振德哪里知道此时南宁总兵邓庭忠告假逾期不回,本人随员皆俱失踪的折子已经从提督衙门送到了京城军机处。当她在老宅子里第三次接到丈夫汇的龙洋后就再也没有了丈夫的音信。心中已隐隐约约有了不祥之兆的杨振德直到刘锡的到来才知道丈夫出了大事。

西南边防重地的总兵丢了,朝廷岂能不找,找来找去竟在云南省藩台衙门里找到了,而且更可气的是南宁总兵邓庭忠胆大包天擅自脱下了二品武官绣狮子补服换上了四品文官绣云雁补服,这还是大清国立国三百年头一回听说的事,虽有护驾之功也是严惩不贷,决定邓庭忠命运的圣旨终于从北京城下来了,邓庭忠也步了老上司提督苏元春的后尘被充军新疆三年,他接到圣旨后也只好领旨谢恩,可是运气实在是坏透了的邓庭忠连充边的路费都没有了。他实在是大手大脚惯了的人,杨振德给他准备的四百块龙洋早就用没了,他刚到昆明也没少请客送礼,除了给妻女汇的钱外只够自己平时开销的。云南到新疆,西南到西北,半个大清国的国土,没有路费可怎么行,他只好托人通知了刘锡,让刘锡见机行事,小心翼翼地告诉妻子千万别吓到她和孩子。刘锡没办法也只得硬着头皮来找杨振德告诉了她这个噩耗,杨振德听后只觉得天旋地转,六神无主。一向稳重的刘锡宽慰杨振德,说好在只有三年,很快就会回来,不必太过伤心,身下还有个孩子要她照顾,他打算去昆明看望邓庭忠弄清事情原委,问杨振德是否要与他同行。可巧这几天小玉爱出疹子很是危险,杨振德本来就上火费心给女儿喂药调理,哪里能随刘锡去昆明,怕不等走到昆明半路上女儿就要丢掉小命,她已经死了个儿子,这个女儿说什么也不能再出意外,虽然她恨不得立刻就带着女儿去到丈夫身边相随左右,像邓庭忠这级的官员充军是可以携家带眷的,但是为了女儿她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告诉刘锡为了女儿她不能随行,她会为丈夫准备行囊路费,请刘锡临走前来取捎给丈夫,刘锡答应了。

杨振德手里也没有多少钱了,邓庭忠走后家里还有不到三百块龙洋,虽然辞退三个丫头,但是她也没有减少衣食,真是记住了丈夫的话,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尤其小玉爱一天三顿的鲜鱼汤是从来没有断过的,她想着再怎么花销也能等到丈夫休假回来,哪知道邓庭忠一去不回将近一年,虽然丈夫汇过三次钱,但并不多,一次只有二十块龙洋。她连夜和韦妈翻箱倒柜的找银子,找来找去只有一百多块龙洋,杨振德不禁急的哭了起来,她第二次尝到家道败落的滋味。第一次好在上有父母可以为她遮风挡雨,可这一次上没有了能遮风挡雨的父母下却有了需要她来抚养的女儿,杨振德简直有些难以承受这样大的变化,好在她是个坚强的女子,有过多年独立生活的经验,在悲痛中也能保持头脑清醒。她不得不把本要留给小玉爱当嫁妆的二百两白银拿了出来,又包上四十块龙洋,丈夫的衣服也包了一包,又买了几双结实的布鞋放在一起,用蓝色土布包了一个大包交给了刘锡。

当刘锡风尘仆仆的出现在邓庭忠的面前,邓庭忠以为自己花了眼,定了定神才看出来人真的是刘锡,激动的叫道:“老刘,你莫不是从地里钻出来的。”

说着跑上去就和刘锡双手紧紧握在一起,邓庭忠把刘锡让到一个小酒肆,迫不及待告诉了刘锡他离开南宁后的经历,这也是刘锡大老远从广西跑到云南想问邓庭忠的,自是仔细的听着。

第三章流离3

邓庭忠和四个亲兵一路晓行夜宿,快马加鞭,顺着驿路一站站走进了河南光山这个中原小县城。光山县在河南东南部属信阳府管辖,邓家虽然出了个二品官可在当地还不是大富户,只是小康之家而已,但他也是这个小县城二十年来走出来的最大的官了。他这一回家算是衣锦荣归,邓家满门大喜过望。他的三个哥哥年纪都不小了,侄子侄女一大群,他算了算家中人口,自己一辈的哥儿四个生了十八个儿女,他自己两房妻子生养了五个儿女,现在只剩下一儿一女,哥哥们也有几个夭折早逝的侄子侄女,现在家中成年的男人不算老哥儿四个还有七个,十块洋表正好分给三个哥哥,一个儿子,六个侄子,一人一块不多也不少,看着亲人们头一次拿着洋表爱不释手的高兴劲儿,他喜出望外倍感自豪,暗自感谢夫人对婆家人的情意。祭祖扫墓后,他和哥哥们说起了在南宁当差的委曲,老实巴交的哥哥们自然是劝他多多忍耐,求家小平安才是,他和几个哥哥分离日久,他当着官,哥哥们安份地做着小民,哪里还有半点共同语言,邓庭忠回家不几天就老大不耐烦起来,白天也不愿意在家呆着到处寻找旧时故交,他头一个就去了王原洁的家。王原洁也是光山县人,和邓庭忠是发小,比邓庭忠出仕还早一年,现在任天津长芦盐大使。长芦盐区是中国最大的海盐产地,长芦盐使也是全国第一肥差,邓庭忠羡慕王原洁的好运气,经常想王原洁这老小子,不能文不能武的,怎么就这么好命谋上了大清国第一肥差。他为了自己的前程特地跑到王家找王原洁?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