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自往听法”完全是自受用,你自己去听经,自己回来。那么这个人等于是做义工了,他招呼人家有个座位坐,使令大家更愿意来听经。也就是说,他不但是自己好乐听法,他还护持法会,分座与人。他有这个利他的因缘,所以他就怎么样呢?除了福报以外,多了一个权贵。就是生长在贵族家庭,有权势,因为他有利他的一种慈悲心。分座与人,这第二个。这个品位也是跟前面一样,听闻妙法之广略、领受法义之浅深而分成三品。
癸三、劝往听经
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
这个听法劝人的功德是后后超胜前前,越后面越殊胜。这第三个是比前面两个还殊胜。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呢?主动地去听法,而且他还劝很多人去听法。这是护持整个《法华经》了,他主动地劝人去听法。这个地方有两段,先看第一段,标示行法。
阿逸多!假设有人,他不但自己听经,还主动地劝其他人去听经。他怎么说呢?他说,欸,某某人,有一部经叫《法华经》,我们应该一起去听经。那么对方就接受他的言教。接受以后,两个人就一起去听经了。这是第一个,他的修行的方法。
我们看下一段。
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
这以下别明他的功德。这个劝的人,他来生会有四种功德:
第一个,他“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陀罗尼菩萨就是法身菩萨。诸位!你是一个生死凡夫,你来生跟法身菩萨在一起,表示什么?那只有一种可能,你往生净土,才能够横具四土。所以你来生就求生净土去了,跟法身菩萨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了。这第一个。
我们看第二段。
利根智慧。
你不但往生净土,你的六根特别的明利。你那个眼、耳、鼻、舌、身、意释放出来的见、闻、嗅、尝、觉、知,六根特别明利。当然这个地方特别指的是意根,你的悟性特别好。
我们看第三种功德。
百千万世,终不喑哑。
第三种功德就是讲你的福德庄严。前面的六根明利是智慧,这以下讲讲你的福报,来生的福报。
福德庄严也有四种,先看第一个,身相功德。就是你自己去听经,你又劝人去听经,你来生“百千万世,终不喑哑”。你的声音非常的明亮悦耳,你不会变成哑巴不能说话,不会的。你的声音不但可以说话,而且明亮悦耳。这第一个,身相功德。
第二个,看口相功德。
口气不臭,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粗涩、不疮胗,亦不缺坏,亦不呙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无诸可恶。
我们来看看他的口相功德。
他口气清香不臭,而且舌常无病,没有任何病痛。口腔也不会长一些脓疮之类的病痛。牙齿也不垢黑、不黄不疏,也不会像有些人牙齿中间有很大的隙缝,也不缺落。不差不曲,就是牙齿非常平整,不会参差不齐。嘴唇也不下垂。嘴唇下垂,这个是影响你的晚运的。亦不褰缩,这个褰就是高举,缩是萎缩,就是你这个嘴唇非常的端正平稳。也不粗涩,你的嘴唇细致滑润,口中也不生脓疮,嘴巴也不缺坏,也不呙斜,这个呙斜就是歪斜。嘴唇不厚不大,亦不黧黑,也不会暗黑色,无诸可恶之相,这个嘴唇就是非常的端正。嘴唇是看一个人的邪正,一个人的心术看嘴唇,嘴唇平正就这个人心术就比较正。这是口相的功德。
我们看第三个,鼻相的功德。
鼻不匾?,亦不曲戾。
你的鼻子不会匾?,这个?就是鼻子凹陷了。亦不曲戾,鼻梁不正就曲戾,不会有这种鼻梁不正的情况。这是鼻相功德。
我们看第四个,面相的功德。面相等于是总说,全部的五官都在里面了。看面相功德。
面色不黑,亦不狭长,亦不窊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
这个面相的功德,你这个面色不会暗黑,也不会狭长(就是有些人看起来特别消瘦)。面部也不会有窊曲的情况,就是凹陷、弯曲这种不可喜相,众生不喜欢见的相状。嘴唇跟舌头、牙齿三种,彼此搭配得非常的圆满,悉皆庄严美好。鼻子修长高挺。面貌没有凹陷、歪斜的情况,五官端正。眉高而长,眉高而长是长寿相,眉长于眼,眉高于耳。眉毛比耳朵还高,眉毛比眼睛还长,这两个都是长寿相。额广平正,这是智慧相,这个额头高广平正。总而言之,人相具足,一切的福德庄严之相通通具足。这个是指的你来生的一个福德庄严相。
我们看第四个,见佛闻法。
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
你今生劝人家听《法华经》,你跟十方诸佛结缘。因为十方诸佛都是依止《法华经》的真如本性的开显而成就的,所以你等同跟十方诸佛结缘,所以你来生就能够遇到佛陀,乃至于听法。
这个地方讲到四种功德,诸善俱会、智慧——六根明利、福德庄严跟见佛闻法。这四个非常圆满,你本身福慧具足,你又能够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来生又能够见佛闻法。
不过,蕅益大师说这四种功德,它的判定“随其功力,或一或二,或具不等”。功力也是前面说的,你就是听闻妙法之广略,领受法义之浅深。
《法华经》是这样,你不管事修怎么做,你是劝一百个人、劝一万个人都没关系,它的判定还是你的内心的理观,说到底还是这样。就是你这一念的随喜,到底你体验多少,体验有多广有多深,来判定这四种功德你是具足一个,还是具足两个,还是三个、四个。就是“随其功力,或一或二,或具不等”,还是看你的理观的智慧来判定。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