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忍辱就像一个仓库一样。所以你看有些人,他努力布施,他也精进持戒,他就是管不了他这一念心。所以以前我们的慧天长老常说,修行,任劳容易任怨难。他在做义工,他可以在厨房里面跑来跑去的,但是他禁不起你对他一句话的批评。就是忍辱波罗蜜这个德行是很难修的,就是你一定要把这个“我”放掉。
我们看《法华经》,《法华经》六度里面是重视忍辱的。你看它讲到这个《法华经》的三种德行——入慈悲室、坐法空座、着忍辱衣,忍辱波罗蜜竟然跟智慧、慈悲放在一起,可见得这个菩萨忍辱的重要。也就是说,你不修忍辱,很简单,你这个人没有仓库。没有仓库,你的福报、你的功德放到哪里?放在马路旁边,随时会丢失。就是说你这个人成不了大器。忏公师父常常说,忍辱以积大德。你一个人忍不住,你这个人你怎么修,你管不住你的心,福报就不大了,因为你没有仓库来保护你的福报,你的福报没办法积累。所以这个地方,忍辱是很重要。就是这个人,你不管多么精进,你的忍辱波罗蜜,是你能够把你的功德执持不失的一个重点。
我们看精进。
若复勤精进志念常坚固
于无量亿劫一心不懈息
你一个人能够安忍不动,接下来就是要精进了。怎么精进呢?“志念常坚固。”精进,你一定要有一个愿力,你要有一个发愿:我要怎么做功课、怎么样增上。你有这种强大的愿力,意志力,在无量亿劫当中,一心不懈怠。一心就是专注地、相续地在你的所缘境上用功,比方说你定的功课是诵经,是持咒或念佛,都可以。
其实很多人对精进产生误解。他怎么精进呢?他平常要么不做功课,他一旦做功课,他七天就不睡觉。这种暴饮暴食,诸位,这不是精进的本意。精进,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专一;第二个,相续。你这种暴饮暴食,从修行的角度一点意义都没有。你不会因为这七天的不睡觉进步的,不会。你只有可能每天拜一百拜,每天诵几品的《法华经》,然后诵三年,那样你才会改变。
忏公师父讲得很清楚,修行是点点滴滴的功夫,绝对不是暴风雨。你看暴风雨来的时候,它不可能把石头穿破的,只有滴水长流则能穿石。很多人以为说,我七天不睡觉就是精进;七天不睡觉,某种程度是修忍力,忍辱波罗蜜,跟精进没有关系,就是在考验你的体力。一个人会进步,就是每天做功课,这个才会进步,每天做功课。因为修行它要潜移默化,它不是暴饮暴食。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精进弄清楚。精进有两个特点:专一,你的法门不要改来改去,你不要今天诵这个经、明天诵那个经,你至少在同一个时段,三个月、半年是专一地在一个法门。第二个,相续,每天都要做。这是精进,你才会进步的。
我们看禅定。
又于无数劫住于空闲处
若坐若经行除睡常摄心
以是因缘故能生诸禅定
八十亿万劫安住心不乱
持此一心福愿求无上道
我得一切智尽诸禅定际
那么,他怎么修禅定呢?
在无数劫的时间当中,“住于空闲处”。要修禅定,一定要息诸缘务。息诸缘务,他怎么修呢?有时候打坐,有时候经行。你这个禅定不能固定的动作,因为你要调身体,你坐久了要起来经行、拜佛,然后再坐,要有时候动、有时候静。“除睡常摄心”,要有一些固定的睡眠,那其他时间呢?就是摄心专注在自己的所缘境——心于所缘,专一安住;心于所缘,相续安住。因为这个专一,摄心专注的缘故,就产生了各种禅定,四禅,能够于八十万亿劫的时间,“安住心不乱”。
“持此一心福”,这个一心就是禅定,禅定是有漏福报里面最高的境界了,没有比它更高的了。因为它那个禅定的快乐是周遍身心的,是微妙的三昧乐,是超过世间的五欲乐的。所有的福报中,从快乐的角度,禅定是最高境界。他把这个快乐回向无上菩提,他还发什么愿呢?“我得一切智,尽诸禅定际。”我未来能够因为禅定的关系,成就中道的智慧,而且穷尽禅定的边际,就是使令禅定圆满。
《法华经》讲到这个格量的时候,它在讲跟一念信解的格量的时候,提到了五种殊胜的五度法门。这个前五度,我们讲过,修行是马拉松,是长时间的修行,其实你一个人的修行成败是两度决定的,一个是忍辱度,一个是精进度,这两个。所以印光大师说,“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就讲出这两度,一个是忍力,一个是行力。
一般是这样子。初学者,你不要跟他讲忍力。对初学者是鼓励他冲刺。初学者的操作,他是以行力为主。因为他精神体力有的是,偶尔发发脾气,乱不了。但是老参要注意,你没有太多本钱去耗损你的功德了,老参就要重忍力了。因为论行力你是赶不上年轻人了,所以,老参是重忍力,就是安忍不动。
所以,这个行力跟忍力是一个人的五度能不能成就的关键。你要能够遇到逆境安忍不动,在顺境的时候你又把握机会不断地增上进步,那么你前面的布施、持戒、禅定这三度才能够进步。
前面的五度,佛陀讲出一种殊胜圆满的五度,这以下正式跟一念信解相比。
是人于百千万亿劫数中
行此诸功德如上之所说
有善男女等闻我说寿命
乃至一念信其福过于彼
若人悉无有一切诸疑悔
深心须臾信其福为如此
假设有一个人,他在百千万亿劫数当中修学前面的五度,就正像前面所说的,圆满五度,那么你把前面五度的功德来比较,跟谁比较呢?跟下面这个善男子、善女人。这个人没有修五度,但是他闻佛寿命,知道佛陀的法身常住,而这个法身就是我们一念心性本具的,那么产生一念的坚定的信解。佛陀说,你这一念坚定的信解的功德,超过前面的万亿劫数中的五度。所以,“若人悉无有,一切诸疑悔”,假设这个人对于佛陀的法身的功德是圆满的,而这个法身又是我心中本具的一念心性观照所成就的,能够深信不疑,乃至于一念的坚定的深信不疑,你的福报就超过前面五度了。
蕅益大师在解释这一段——一念信解超过这个圆满五度的时候,他是从有漏无漏的角度来说的。就是说,你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但是你缺乏般若波罗蜜,你就缺乏内观的智慧,那表示你这个人是怎么样?心外求法。你的心是向外去追求的,那变成一种外在的福德。
诸位!福德,不管再怎么多,它毕竟是外在的福德。也就是说,它不能对你内心的烦恼业力产生清净的效果,因为你缺乏般若波罗蜜。这就是为什么说“六度无般若,空成有漏因”。就是说,你福报很大,你来生是一个大富长者,甚至于做转轮圣王,然后你这个忍辱波罗蜜也修得好,你也很庄严,禅定也很深,那问题是,那又怎么样?你还是一个生死凡夫!关键在这里。就是说,你这种五度的福德不能去改变你内心的烦恼,不能消灭烦恼,你还是轮回中人。所以你那个福报是生灭法,它的本质就是生灭法,不管它多大,它的本质就是生灭的,有漏的。
而你一念的信解,诸位,一念的信解是内观的。你启动你内心的清净力跟具足力,你照耀你心中的虚空跟大地,你的生命从此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所以,一念信解是解决核心的问题,就是从你的颠倒妄想——核心切进去。而你这个福德修完以后,你该打什么妄想,你还是照打,你在你的高深禅定、广大福报当中,你以前有什么习气,原封不动!因为五度不能改变你内心的烦恼业力,它没有那种解脱的力量,它没有清净的功德,因为它是有漏的福报。所以,缺乏智慧的时候,你前面五度就是有漏的福德,就这样子而已,对你内心的增上、对你内心的清净没有帮助。而你一念的信解是一种清净的、无漏的。有漏跟无漏是不能比的,这个不是数量多少的问题,这本质上就不一样。
蕅益大师从有漏无漏来解释。一念信解是无漏,前面的五度的福德虽然广大,它的本质是有漏,所以这两个是不可比况的,不一样。
辛二、颂位行不退
我们看辛二的“颂位行不退”。先看第一段。
其有诸菩萨无量劫行道
闻我说寿命是则能信受
前面是用福报来比况,这以下从善根不退来赞叹一念信解。说有一个菩萨,这个菩萨他过去无量劫中行菩萨道,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前面的菩萨道。他的智慧比较薄弱,但是他经过长时间的事修的五度以后,他在《法华经》听到佛寿无量、法身功德常住,他也能够信受。蕅益大师解释,这个菩萨是钝根菩萨。就是说,钝根菩萨他长时间地事修,他也没关系。因为佛陀在《法华经·方便品》有说,你只要是修学佛陀的法门,你迟早会悟入心性的。因为佛陀在施设三乘法门的时候,他就有一种暗中的向于真如的力量,所以,你事修久了,你也可以产生一念的信解。这是讲钝根,经过事修,慢慢地也可以产生信解。
那么信解以后,看第二段。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