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内科临床实践活动内容 > 第三节 脑 出 血(第3页)

第三节 脑 出 血(第3页)

1.短暂脑缺血发作史少见于脑出血而较多见于脑梗死。

2.卒中早期的意识障碍与局灶症状的相对严重程度有助于鉴别。一般说来,意识障碍较轻而局灶症状较重者以脑梗死的可能性为大,反之则支持脑出血的诊断。

3.临床鉴别不明确而又需要考虑采用特殊疗法时,应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起病6h以后,只有10%左右的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不含血液,但压力大都增高。少数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压力亦可增高而含血,但离心沉淀后其上清液因常有红细胞溶解而略呈橙黄色。

4.卒中早期(24h内)颅脑超声波检查,有明显中线偏移者以脑出血的可能性为大。病程稍晚时,脑梗死伴有脑水肿则亦可出现中线偏移。

【治疗常规】

如果病情和检查所见均难以鉴别时,则暂按脑出血处理较为安全,同时严密观察随访,进一步明确诊断。对已发生脑出血的患者,首先应加强卒中急性期的一般处理。同时,根据病情采取以下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

1.一般治疗

(1)最初的治疗是保持气道通畅、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确定局灶神经功能损伤,注意外部创伤征象,检查是否并发有压疮。同时控制血压、高颅内压、液体治疗、预防癫痫、控制体温。

(2)支持治疗:全面护理、监护。开放气道,纠正呼吸、循环,必要时气管插管。

(3)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稳定血压:通过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测定发现有缺氧证据时,要给予吸氧治疗,如果仍不能纠正者,辅以机械通气。

2.合理使用降压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应及时应用适当的降压药物以控制过高的血压,使逐渐下降到脑出血前原有的水平或160/90mmHg左右。降压不可过速、过低。舒张压较低,脉压过大者不宜用降压药。

在发病3d内不要将血压降低到正常高限(140/90mmHg)。

不要马上降血压。临床观察表明:认真治疗器质性高血压有利于控制持续出血,特别是:①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30~60min重复检查。②心力衰竭、心肌缺血或动脉内膜剥脱,血压>200/110mmHg者,血压水平应控制平均动脉在130mmHg以下。

在应用药物降压的同时,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和调整头位(床头高度)。血压过高时,应抬高床头30°~45°;血压下降接近正常时,即将床头放平;如血压下降过低,则需将头位放低。如血压持续过低,尚需适当应用升压药以维持上述水平。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逐步加重,常在3~4d内达高峰,可引起脑疝而危及生命。故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当过高的血压已经控制或正在进行控制而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加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脑水肿。

(1)10%甘油:静脉用制剂500ml静脉滴注,按1.2g/(kg·d),每日1次。

(2)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20~40min内滴完),每日2次。可以快速降低颅内压,每隔6h给1次。通常每日的最大量是2g/kg,输入后4h内如尿量少于250ml,要慎用或停用,检查肾脏情况。静脉内给予呋塞米40mg,可以应用在治疗那些症状进行性恶化的患者中,但不能用在长期治疗中,并且应监测电解质。

(3)类固醇激素:对预后无明显益处。ICH预后不良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特别是脑组织变化导致神经元坏死、血肿周围胶质增生。大多数ICH患者死于颅内压增高或局部占位效应,而这些情况可紧急用药治疗。若患者血肿巨大、同时颅内压增高(ICP)导致昏迷,药物治疗将非常困难。对这类病例,需监测ICP,因为脑自身调节使得CPP、ICP和平均动脉压遵从以下公式:CPP=MAP-ICP。CPP应维持在至少70mmHg水平。有证据表明30%以上的丘脑血肿或神经节血肿在24h内增大是由于不断出血所致。这支持了早期手术血肿清除并仔细止血的观点。

4.降温治疗。体温降低后,脑代谢率降低,耗氧量减少,有利于脑细胞恢复和减轻脑水肿。但对脑出血,应用药物作冬眠降温时不良反应很多,如冬眠合剂中的哌替啶可抑制呼吸,氯丙嗪可有血压降低过度等不良反应。全身降温可影响心脏功能,易发生肺炎等并发症,故以冰帽做局部物理降温为宜。

5.止血药和凝血药。一般认为脑内动脉出血难以药物制止,不宜使用,但对点状出血、渗血,特别是并发消化道出血时,止血药和凝血药的应用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6.抗菌药物。脑出血发病初期除非有并发感染,一般不需常规应用抗菌药物。如昏迷时间较长,虽已重视护理但仍难免有部分患者并发肺部、泌尿系统感染,应及时发现并尽可能查明致病菌以利于抗菌药物的正确选用。

7.外科开颅手术治疗

(1)一般认为,下列情况应手术治疗:①小脑出血,如果病情恶化,应即进行紧急手术可能获得转危为安的疗效。如高度怀疑小脑出血,也应考虑钻孔探查或做脑成像检查予以明确,以免贻误治疗时机。②半球浅部实质内出血,临床表现为进展性卒中,或在起病后1~2d内症状有短暂的好转或稳定,然后恶化加重,表现有颅内压增高或脑病早期征象,如脉搏变缓、血压渐升、呼吸减慢、意识障碍加深或有一侧瞳孔扩大等,如无其他禁忌可考虑手术治疗。③脑出血后恢复缓慢,如经影像检查显示有较大脑内血肿,可考虑手术清除但需与出血性脑梗死相鉴别,对后者不宜进行手术。

(2)如有以下情况时,不宜或不应进行手术治疗:①高龄而有心脏或其他内脏疾患。②血压过高未得到控制。③生命体征很不稳定,如深度昏迷,瞳孔散大,血压、呼吸、脉搏不规则等。

④出血部位位于内囊深处、丘脑、脑干者。至于血肿较小,生命体征稳定者,往往不需手术。

8.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积极的治疗方法,由于它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安全、操作简单等优点,是目前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新技术,这种技术拯救了大量脑出血的患者,使许多濒临死亡的患者起死回生,重新站起来,许多患者不但保住了生命,而且没有任何后遗症。它比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开颅手术都有不可争议的优势。

(1)本技术说明和创新点:利用颅钻行经皮钻颅血肿抽吸引流,迅速清除颅内血肿,使颅内压很快降低,病情迅速缓解和稳定。①利用一次性穿刺针,集钻颅、抽吸、冲洗、碎吸、液化、引流为一体。能微创快速进入血肿中心,仅需1~2min就可以进入血肿内,针外层仅3mm,损伤小。②能牢固的固定在靶点上,即自锁固定术。③配套的针行血肿粉碎器。针尖有侧孔可以沿针轴行360°转动,全方位无盲区,彻底清除各方位的血肿。

④针具密封性好,感染机会小。⑤能连续的行血肿清除作业,一边冲洗一边引流循环作业,颅内压力可保持稳定,安全,无痛苦。⑥利用正压连续冲刷液化的方法、应用生化酶血肿液化技术对血肿液化,有利于血肿彻底排出。

(2)应用范围和适应证:高血压性脑出血。①意识Ⅱ~Ⅳ级。②脑叶≥30ml。③基底节出血≥30ml。④小脑出血、丘脑出血≥10ml。⑤脑室内出血引起:阻塞性脑积水或铸型性脑室积血者。⑥出血量虽未达到以上标准,但出现严重神经功能缺失者。

(3)禁忌证:①病情Ⅴ级。②有继续出血征象者。③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破裂所致脑出血。④多发、散在、斑片状出血。

⑤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⑥血肿量>170ml适于开颅血肿清除术者。⑦脑干出血。

(4)穿刺时机:包括超早期<7h,早期<48h,延期手术>48h。过去认为穿刺应在发病后3~7d进行,是因为这时病情稳定;血肿已液化,有利穿刺抽吸引流;目前提倡超早期手术,及时解除或减轻血肿的压迫,不仅可挽救生命,还可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后遗症)。

(5)并发症:①再出血。②脑脊液漏。

9.其他对症治疗。患者躁动不安时,注意有无小便潴留、床垫不适、疼痛等。可酌用小量镇静止痛药,如苯巴比妥0.03g,每日3次,或地西泮2.5~5mg,每日3次;需要时加用可待因15~30mg,口服或60mg肌内注射。兴奋激动或有抽搐发作时,可给地西泮1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禁用吗啡、哌替啶等抑制呼吸中枢的药物。预防抽搐可口服苯妥英钠0.1g,每日3次。对中枢性高热应予退热药和物理降温。

(二)恢复期处理

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康复治疗应尽早进行。最初3个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是治疗的最佳时机。在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被动活动可以防止关节挛缩和疼痛,降低压疮和肺炎的发病率。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