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少年作文800 > 第十六章 春风得意如顺水使舵 目标高远却头重脚轻(第1页)

第十六章 春风得意如顺水使舵 目标高远却头重脚轻(第1页)

调研考试结束后,辛则成考得不错,虽然没有进入全县前1000名,而且和张有志、孙少华比起来还有一定差距,但在他的高中生涯里可是最好的成绩了。

金州地处宁北平原,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拥有140万人。在这么一个庞大的地域,每次大型考试,金州教育局都会对全县的考生进行排名,能够进入全县前1000名的,高考过二本投档线基本没有问题。这么一来,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以全县前1000名为目标,并以入围人数进行考评老师。

全县前1000名的范围,在金州二中的文科班也就是前10名才有机会进去。所以,具体到班级的目标,也就成了进入全班前10名了。

在很多人眼里,考试进了全县前1000名,就意味着另一只脚已经跨进了二本院校的校门,高中的学习气氛比起初中时候浓厚许多,虽然青春的荷尔蒙泛滥的让人难耐,但在理智和冲动的较量中,理智总会占上风,然后把所有的欲望带到大学。

在金州二中,按照以往的规矩,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之后,除了排座位之外,另一项工作就是立目标,制定下一次考试目标。学校会给每位同学发一张目标卡片,上边印着姓名、理想院校、下次考试成绩、名次等,学生们填写完之后主动粘贴在教室外边的走廊里。

学校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想让学生把梦想公布于众,接受大家的监督,逼着自己去实现。然后公之于众,难免会有人说些什么。

辛则成性格内向,以往很讨厌做这种事,然而这次却不一样,他写在目标卡片上的每一个字都很工整,他的目标填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班级名次是19名。

辛则成太喜欢“政法”两个字了,也许是长久的从政愿望驱使着这个寒门出身的学子,对官场生活的热衷化作了学习的动力,辛则成的动力很大一部分都缘于此。

在高一的时候,肖云天教辛则成的英语,肖云天在一次上课的时候讲起了“VIP”这个单词,就插了一个故事:之前咱学校有个学生考上了华东政法大学,之后给他的班主任来信,信的末尾没有署名,只写了“VIP”三个字母,当时很多老师都不知道是谁写的,后来一个老师拿来问我是啥意思,我一看就明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就是他。从那以后,辛则成本能地认为考上了政法大学,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了。

其实,依照辛则成现在的成绩是很难考上中国政法大学。宁江省是全国人口大省,每年高考考生多达100万,而中国政法大学每年只在宁江招生25个人左右,录取分数线高出一本最低投档线20多分呢!这就意味着,即使高考分数超过全省一本最低投档线,也未必能被录取!然而,金州教育局排的全县前1000名却是按照二本最低投档线的比例进行划分的。

宁江的考生年年都在抱怨高考不容易,省内的好学校太少了,全省211院校屈指可数,985院校一所都没有。然而,金州教育局在每次排的全县前1000名的学生里面,绝大多数也只能上本省的普通二本院校。包括金州一中、二中、六中以及华兴市第二实验中学在内的几所有实力的高中,每年高考成绩出来后,比的是本科上线人数,就连二中这所学校,别说清华北大,文科班能有10个人过一本投档线已经很不错了。

辛则成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在他看来,自己抱怨高考的现实简直是蚍蜉撼大树,还不如腾出时间背几个英语单词实在。辛则成的心里无数次想过要不要有梦想,但又无数次的回答过“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就这样,高考的目标成了辛则成的航标,实现目标的愿望化作了他前进的动力。

在高一的时候,一次考试结束后让同学们填写目标卡片,当时孙少华考了全班22名,却把下次考试目标定位了21名。为此,时任班主任马军军还特别提出来,说是目标太近,太容易实现就没动力了,告诫大家制定目标的时候不能太遥远也不能太容易实现。

随着高中生活的日渐熟悉,再加上这次调研考试的激励和鼓舞,辛则成内心多了几分底气。在曾琼的指导下,辛则成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不少。

一次语文课上,曾琼讲了对联,还给同学们举了例子:‘一生情,一杯酒;一句话,一辈子’,‘鸟困笼中,望孔明、思张飞、无奈关羽;鱼离水面,至半山、滚东坡、如何陆游’。后一个对仗句把辛则成深深迷住了,他从来都没见过汉字有如此大的魅力。直至第二次上课,辛则成还在看上节课讲的对联,曾琼从他旁边经过时便停下来问道:“前面的都看完了吗?”辛则成斩钉截铁地说:“看完了!”其实,辛则成早就看完了。

曾琼对辛则成的关心让他的心里暖暖的,每个学生都很清楚,老师关心自己的学习是因为自己还有救,然而曾琼的关心让信心倍增的辛则成更是激动不已,他在乎的是明年的高考,他想让自己的名声像文曲星一样升起。

辛则成从小对政治科目兴趣,中招考试的时候,辛则成在高中宿舍捡了一本高一上册政治课本,翻开一看讲的是商品经济、三大产业、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内容,辛则成当天晚上激动到深夜。那个时候,辛则成已经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高中,然后学文科。时间已经过去三年了,辛则成内心深处的这份炽热和执着一直留着,从没有丢失过。

高三了,对任何一名学生来说,现在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自己的梦想,比任何时期都更加催人奋进。辛则成从《时事政治报》上了解了许多资料,他越看越感兴趣,后来只看报纸觉得不过瘾,还趁星期天下午专门去网吧查询更多相关信息。

辛则成从小生活在农村,经济条件并不富裕,衣着非常简朴,上初中时饭票不舍得用,整天都省着吃,有时甚至还故意让自己挨饿。经常正上着课肚子就饿了,辛则成没少尝挨饿的滋味,他深知贫苦人民的艰辛,所以立志为人民服务,让那些穷人家的孩子不再在饥饿中念书。做百姓的父母官成了辛则成的奋斗目标。这一切给辛则成以极大的鼓舞,辛则成学习政治的热情也变得再度高涨。

在高二的时候,辛则成因为成绩不行坐在了后排,他周围全是不学习的学生,不是上课说话就是读课外书,其实看课外书的不只有辛则成周边那几个人,班里大部分人都看,仿佛谁不看课外书谁就不时髦。

同样都在看课外书,有的人一天看半个小时,有的人一看看一天,有的人把看课外书当做学习的调料,有的人把看课外书当做了主食,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此拉开了,而且越拉越大。

课外书五花八门,有的读《坏蛋是怎样炼成的》,有的读《亮剑》,也有的读张爱玲的文集,还有的读古典长篇小说,孙少华就是在高二的时候读完了一本精简版的《三国演义》。然而辛则成却与众不同,他独爱《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谋略》,而且总是把课外书放在自己课桌抽屉的最深处,不让别人发现,只在学习学累了的时候看几页,从不留恋。

辛则成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这些都是上课时候没有讲过的智慧,比如说瞒天过海、韬光养晦。辛则成最喜欢这两种招数了。

瞒天过海中讲到,在最张扬暴露的行为中往往隐藏着最秘密的阴谋。辛则成性格内向,平时不善于表达自己,做事情也是遮着掩着,有时候还故意掩盖自己的实力,生怕别人知道了跟着自己学然后超越自己。其实,辛则成的这种行为说的好听点叫有智慧,说的不好听点就是城府太深!

平日里的辛则成总是自己默默的坐在教室看书,然而成绩却不是很好,很多人都觉得这小子脑子笨,就连自己老家的一个邻居都这样跟辛则成的母亲说:“脑子不行可别上了,你看我们都不上高中,初中没毕业就上技校去了”。

要知道,辛则成能从全班后10名的位置一下子考到29名,绝对不是吹出来的,没有点基础换谁都不行。为此,曾琼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曾引用司马迁《史记》里的一句话:咱班有的学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其实,曾琼说的就是辛则成。

辛则成平日里与世无争,一副憨厚老实的形象,能忍的都忍了,能吃的苦都吃了。辛则成的内心浩如大海,不论外边如何对他冷漠、鄙视,自己从没有看不起过自己。《三十六计》里边的韬光养晦、声东击西被辛则成用在了学习和为人处世上,以至于憨厚的外表包裹着赤裸裸的狡猾。

《孙子兵法》中讲“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辛则成却用在平日的学习考试当中。平日的辛则成不显山不露水,有时候老师让回答问题还回答不出来,其实,这都是他的韬光养晦之计,他想用这种方式麻痹别人,给人一种辛则成不是自己竞争对手的假象,从而放松了学习,然而辛则成却趁别人放松的时候不断增强自己的本领,在关键时刻突出重围。当很多人发现辛则成调研考试成绩一下子考到第29名的时候,不禁让人直呼:万万没想到啊!

在高中,大家都是你看我,我看你,别看表面上说说笑笑,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数,你这次比我考得好,我下次就超过你,明天早上我就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在辛则成看来,全班86个人,除了自己剩下的85个人与其说是同学,不如说是敌人,在高考的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其实,辛则成这么认为并非绝对,但现实当中,自己的同学也并非都是敌人。假如有两个人高考考了同样的分数,一个报这个学校,另一个报别的学校,不一样化敌为友了吗?即使报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也只能并列录取。

高中时候的友谊是一生当中最珍贵的,在这场战斗中,大家都是同一个战壕的兄弟,面对的共同的敌人就是高考!一起下过乡、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一起。。。。。。,在这四大铁的关系里,同窗之情既纯洁又令人难忘,仔细想想,人这一辈子不就这么几十年,能有几次同窗感情?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