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二三事
文董嘉耀
尊称杨锦麟先生为老师,不但是因为1999年《时事开讲》节目创办之后,杨先生就一直是我们节目的主力嘉宾,他那泼辣风格和独到见解让我辈折服,而且人家杨先生本身还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出身———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当了老师,还曾经带过几届学生呢。
杨老师每逢出差外地,工作之余总不忘与在当地工作的学生们见见面,这些年与杨老师相熟之后,我也曾多次参与他们的师生聚会。印象当中,杨老师备受这些当年曾经被他严教过,但事实上彼此只相差几岁的学生们的尊敬。他们说到杨老师,都有一种亦师亦友的亲切感;有的同学甚至还会惟妙惟肖地模仿锦麟先生当年讲课时的样子。据说现在读报的神韵也来自于当年铿锵讲课和参与“ 毛主席思想宣传队”打下的坚实基础。而杨老师也曾笑着对我说,“ 看看我这些学生现在都混得不错,还是县长局长了。不过他们的老师我,还是一身马褂,靠嘴维生,惭愧啊。”调侃言词中,充满了桃李成才的自豪之情。
杨老师是个豪爽之人,身上有那种梁山好汉“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气。我是很喜欢和他一起喝酒唱歌的。他的嗓音不错,并中气十足,酒喝高兴了基本上是手执话筒,美声通俗一起来,还附以丰富的脸部表情和上半身动作,唱完之后还会哈哈一笑,再喝一杯。杨老师的豪迈在节目中也发挥得淋漓尽致;你看《有报天天读》中那位唐装老汉,虽是半百书生,但点评时事,嬉笑怒骂,七情上脸,敢言直言,分明在睿智中透着一股杀气,让人直呼止痒过瘾,畅快淋漓。他的风格不但有幽默的批评,还时常不忘自嘲。举两个经典的例子:某日在节目里杨锦麟谈到香港有很多好发议论的专栏作家,大学讲师,电台call in节目主持人,他说“ 这些人是坐着说话不腰疼。在香港,说好听了他们叫‘意见领袖’,说难听了叫‘口水佬’,取其中就叫‘时事评论员’。哈哈,非常不巧,我等凤凰卫视的卖嘴之人也被叫做时事评论员。”再一次是从皇岗口岸过关回内地时,杨先生被人认了出来,那人一脸崇敬,并难掩见到“ 明星”的惊喜,急忙趋前问道:“ 您就是在凤凰卫视读报纸的那位杨锦麟先生吧?”———杨老师当时身穿名牌T恤,与平日电视上唐装马褂的形象不太一样。杨先生马上接了一句:“ 杨锦麟那老头,有我这么帅吗?”不过,人家早已认出他的声音,确认他就是杨锦麟,躲也躲不开了……
杨老师口才了得,且笔耕不辍,虽然平日做节目已早早回到公司忙得团团转,经常吃不上午饭,早餐也是马马虎虎对付过去,但同事们仍然经常看到他埋首电脑前敲字成文。至今他一直是《信报》、《联合早报》、《青年参考》等海内外报章杂志的专栏作家。其旺盛精力,我等比他小二十多岁的青年也自愧不如。杨老师曾对我说:在中国大陆,四十五岁还有资格当选“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呢,我才五十出头,应还可当选“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吧。这当然只是说笑,但可见他对在凤凰主持读报节目的投入和认真。他却曾多次认真地对我说:“ 做电视虽是好玩,但往往浅浮急速,流于无形;千万不要丢掉笔头,应勤思多想,多写文章,多作积累。”
杨老师性格虽豪爽痛快,但其实并非粗人,心思周到细密:每次他外游或出差,总记得买些当地的土特产回来与同事们分享;有次我咽喉肿痛,表情乏力,被他看出来,嘱咐我要多喝水;不想第二天回来,我的桌上已经整齐地摆好了一排片仔癀,杨老师说:“ 这是我们福建老家治疗上火最好的药,赶紧吃掉。”杨老师有一独女,慈爱之情,溢于言表。女儿留学美国,做父亲的背包伴行,安排生活,视察学校,打点一切。杨老师曾慨叹自己忙于工作,难得和女儿相聚,女儿回来度假,自己忙得很少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聊一聊,言语之中,多少有些自责,这是顾得了大家,却无法兼顾小家。
杨老师曾经答应过我,写了这篇文章,谈谈对锦麟先生的观感,他要请我吃饭的。我是做时事节目的人,一般认为会比较平实客观可信,极少肉麻吹捧。行文至此,感觉对杨老师已是尽力拔高,以小见大,赞誉有加,相信已经有“ 骗”他邀我吃一顿山珍海味的“ 本钱”了。
2004年10月11日于香港
。。
话说杨锦麟
文多多
杨锦麟先生是凤凰卫视的评论员,五十来岁了,为了自己热爱的传媒事业,“ 放弃”了在许多家香港和海外媒体的专栏写作,来到凤凰,去年一月六日到新栏目《有报天天读》作主持,不幸深陷(爱)其中,不可(想)自拔。一个自称是再就业的人,把读报纸读成了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不断追求的精神,这是传媒人的敬业精神,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学习这种精神。
凤凰卫视的宗旨认为:要以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为己任。杨锦麟先生是实践了这一条凤凰卫视宗旨的,他读报读得不仅国人皆知,连海外华人也都熟悉了他。
话说凤凰卫视在马来西亚举行活动期间,一干人马到餐馆小酌,杨锦麟未进门便被数位马国华侨认出,团团围住,待大家坐定,见其悠悠然、飘飘然而至,告知众人:“ 这里的华人说喜欢看我读报,还热情地提出意见,说本人英语发音不准……”话音未落,已有同事拍案:“ 谁说杨先生英语不准?我要找他!”一旁有人忙劝“ 息怒”,那同事苦笑:“ 我要找他,是想告诉人家,杨先生的英语说得比他的普通话强多了!”
一个其貌不扬,口音不正的“ 糟老头子”,敢于“ 投笔触电”到电视台工作,到了电视台还敢于出镜,出了镜还是主持读报节目……且不说凤凰老板的胆识,就是被人称为“ 口音不那么正常,英语说得更恐怖,闭着眼睛也能把他和北广播音系千百名毕业生区分开来”的杨锦麟自己也要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才行。
杨锦麟的超正规发挥还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和对选报读报的极端的热忱。他每天五点起床出门,在香港,这个时辰上工的以茶水姐姐和看门阿伯为主,杨锦麟夹杂其间,乐在其中。他每天阅报多达六七十份,包括港澳台、英法日,据说现在朝鲜文和阿拉伯文也能看了。杨锦麟读报嗓门洪亮,不惜力气,把一个文化栏目干成了体力活,被人调侃成“ 吼报”,而其嬉笑怒骂、真情流露,抑扬顿挫中亦尽显一个性情中人的本色。在《有报天天读》栏目协助过工作的同事说起杨锦麟,没有一个不为他的“ 真”所佩服,没有一个不对他的“ 爽”而提心吊胆。无论是观众还是同事,凡亲身感受过杨锦麟如何尽情“ 吼报”和亲眼看过杨锦麟怎样投入地选报的,无不为凤凰拥有这样的“ 疯子”而感动。
杨锦麟是个传媒工作者,并首开电视读报之先河,现在以读报为职业,竟然读成了“ 精”,其读报至今,已在2003年获得新锐榜年度最佳电视节目,2003年最佳电视节目创意,《南方周末》2003年度致敬的电视栏目,影响当代中国的五十名公共知识分子,第二届中国电视十大名栏目荣誉称号等重要评选活动中榜上有名。这对于一班鄙薄读报工作是“ 发声工具”,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们和老杨时有见面,对他的豪爽仗义有目共睹,他拿了稿费,请哥们儿姐们儿吃过许多次饭,可是我身为女士,只回请过他一顿,还不知他酒喝足了没有。对于他如此累,喝如此多酒却依然健在,我是深深欣慰的。现在那么多媒体追着赶着要采访他,那么多机构哭着喊着要请他去上课,可见他的影响之大。一个将“ 餐巾纸”说成“ 三斤纸”的普通人,靠一张嘴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足以证明杨锦麟具备了怎样的专业激情。电视人的年纪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激情,就是一个对事业有追求的人,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一个对观众负责任的人,一个无愧于良心的人,一个永远年青的人。
2004年岁末于香港
电子书 分享网站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