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在北京好生存吗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这是江南话。抽“中南海”的极多,因为便宜。便宜的当然是——焦油量10mg/烟气烟碱量mg——这一种。“中南海”烟在外地的烟草店里很少见,所以在北京说到中南海,往往是指“中南海”这一品牌的香烟。

中南海在北京故宫西侧,中指中海,南指南海,它是统称。面积一千五百亩,水地约有七百亩。它像大运河一样,是人工挖出来的。中海开挖于金元时期,南海开挖于明初。清代把中南海与北海划成一片,列为禁苑。辛亥革命后,在中南海设立过总统府、大元帅府。

中南海与北海,又有一个统称,叫“三海”。这名字不太叫,听上去像“除三害”的“三害”。北海在北京故宫的西北侧,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一千零七十一亩,其中水地有五百八十三亩,这水地,以前称之为“太掖池”。辽金元时期建离宫,离宫就是皇帝正宫之外的临时宫殿。明清时期为皇帝御苑。1925年辟为公园,平民百姓也就可以进去玩了。北海里最耀眼的,是白塔——一座高三十五点九米的藏式白塔。

走在北海,我最强烈的感觉是它的视角是俯视的,不像苏州的私家园林。苏州私家园林的视角是一种平视。

有一首老歌《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血呀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如果能在北京故宫西北侧的北海公园里牧羊,我也要报名参加。可惜这北海是贝加尔湖。

北海冻住了,慈禧太后率领宫女太监玩起了冰床,豪华,奢侈,不无想像力。这是清代的事。现在,我看到的只是大人小孩在海面上仓促、简陋地滑冰。但乐趣大概是一样的。

北海我只去过一次,那天,从北海出来,老婆指着烟水苍茫之处,她说,那就是中南海。

07圆明园从废墟到艺术家村(1)

The Old Summer Palace

An Artistic Haven Founded on the Ruins

文徐淑卿

图陈政

时令已过“大雪”,圆明园的湖面冻成薄冰,像是灰蓝色的镜面。远处树木尽成枯枝,过午之后天色从蔚蓝转为厚白,显出一派冬日迟迟的寂寥景象。

圆明园是圆明、绮春(又名万春)、长春三园的统称。从南门入内,顺着湖滨行走,可以看见1993年重建的鉴碧亭,以及唯一幸存的单孔石桥。据说圆明三园当年有石造、砖造、木造桥梁一百余座,现在只有残破的单孔石桥可供念想。几位游客在一旁指指点点,忽听一位男士说:“来圆明园就是要看这些毁坏的东西。”让我心中一动。

他可能不知道,圆明园要重修或维持废墟的面貌,已经争论了二十年。直到2000年《圆明园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出炉,才重申保持遗址现状的规定,并强调重修只能控制在古建筑遗址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以内。不过现在园内还保留一些和遗址不协调的设施,比如在单孔石桥后头,居然有着“圆明园游乐场”的招牌,凤麟洲遗址又是“和平鸽休闲园”。不过管他重修也罢,设置游乐场也罢,我想多数人到圆明园,还是想看西洋楼的断垣残瓦,对此园方也了然于心,否则怎会在十元门票之外,又在西洋楼遗址区征收十五元的参观费呢。

西洋楼位于长春园北端,因为是石料建筑,所以除了僻处一隅而逃过大火的正觉寺外,留存残迹最多。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火劫抢掠,毁坏了圆明园大部,随后几十年百姓权贵来这里拉石材捡地砖砍伐园树,将圆明园剥皮削骨得更彻底,现在的圆明园可说历尽千劫,从号称三园四十景的繁华极致,返璞归真到只剩下最朴素的面目。

走在西洋楼海晏堂、大水法的乱石堆里,可以想见当年这些石柱仓皇倒下的狼狈,但是在夕阳余晖中这种荒凉却是如此惊心动魄,好像一场名为“时间”的装置艺术,诉说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站在这里,我无从想象西洋楼原有的堂皇,却从一只喜鹊低飞穿越废墟的身影,感受到人生只是美的一瞬。

在西洋楼的建物中,唯一重建的是黄花阵,这是一个欧式迷宫,据说每到中秋之夜,皇帝端坐阵中八方亭,看宫女提着黄绸制成的莲花灯走迷宫,先到阵心者可获赏赐。我试着走了一次,其实并不困难,因为迷阵的石墙不高,往往可以从别人的行止中找到参考坐标。不过我觉得黄花阵也很适合拍摄哀怨情歌的MTV,因为在迷宫里你可以看到别人,却可能走不到一起。

或许是冬天,走出西洋楼,顿觉别无可观,海岳开襟遗址甚至不见冰冻的湖面,只有干枯的莲蓬遍布湖底。古建专家王世仁曾说:“圆明园是不可再现的园林艺术。”也许圆明园之美就在凝固一种消亡的状态,不管是倾颓的圆明园,还是已被清除的圆明园艺术村,圆明园始终阐释的是人间废墟。

卡通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Cartoon

文尹川

一百个人回想起圆明园艺术村会有一百种说法,倒不光在于经历的不同,更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看待世界之心。

如果单说经历,住过圆明园的画家、音乐人、写作者、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们反而大多相似:都受过穷、遇过园警盘问,夏天都热都被蚊子咬,冬天都冷炉火灭了都去别人家借。

结论却有天壤之别。有些人至今怀恋乌烟瘴气集体开伙的乌托邦,有些人提起圆明园就开始了控诉。对圆明园的回忆经常被主观意向窜改,而变成对圆明园的想象。这想象有时作为自身心理的补偿,有时则是为了契合媒体的妄想症。

常有这样的时候,为了证明某种生活的意义非要把这种生活描绘得壮烈。所谓壮烈需要精神上的浪漫、物质上的穷苦、再加上政治国情。确实,圆明园艺术村兼备了所有煽情的要素,它紧邻废墟和大学城,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变迁,倡导了一种波希米亚式的自由生活,最后在政府的干预下仓皇作鸟兽散——但这是历史书的写法。具体到个人,我相信每种生活都取决于天气、人情、生意和饭菜,每种生活最终都是日常生活,它的本质不是政治不是理想不是大是大非,而体现于细节和对点滴的感受。

刚看了一部动画片,讲战乱年间一对兄妹活活饿死的故事,听上去苦情得不得了,看的时候却依然不时地微笑,为了妹妹的可爱、兄妹的温情和花花绿绿的果汁糖。有一幕废墟的画面,房屋倒塌成残片,可天空碧蓝,小女孩裙衫摇曳,还是个明朗的世界,而并非一味地凄风苦雨。

突然就很感动。卡通世界的秘密或许正在于此:始终以纯真质朴之心来看待残酷纷纭的外界。我说的不是孩童抗拒成人世界之类的哲学话题,我说的仅仅是“看待”而不是“抗衡”。抗衡是一种单向的姿态,看待是一种全方位的心境。同样一片废墟前,有人能看到野花看到风景,有人眼里只有废墟——他甚至刻意如此。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7圆明园从废墟到艺术家村(2)

很多年前,圆明园一伙鸟人一边说笑,一边谋划一部讲艺术家轶事的电影。和很多被使劲讨论过的计划一样,电影当然没有搞成,但大家因此乐过一阵子,纷纷出谋划策。记得有人提议其中一部分拍成动画片,这主意立时得到赞扬并引起一片笑声。是啊,那么多精彩绝伦的人物,那么多尴尬滑稽的事件,用卡通来表现这一切,似乎比真人实拍更接近生活的本质。有人因为寻找精神同道来到圆明园村,有人因为房租便宜来到圆明园村,有人因为卖画之便来到圆明园村,有人因为谈恋爱来到圆明园村????有人性格可亲交到许多朋友,有人个性孤僻独自熬过冬天,有人有才华有人没才华,有人有运气有人没运气????如罗素说,幸福在于参差有别。圆明园的美好,大概为此。

因为卡通虚幻掉了背景,我们可以安全地拥有一颗诚实平和的看待世界之心。唯如此,才可发现那艰难现实中的美好与欢乐,或理想主义旗帜下的卑微人性。圆明园村是一代艺术家和青年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是个名利场——它滋养过当代艺术的投机主义与功利心。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