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四旬:“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之。……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很能表现
出他少年时代想腾空翱翔、自由飞舞的心情。
自从甄夫人死后,曹植在情感的压迫中,在政治的争斗里,在生活的不如意下,竟
意志消沉,无所超脱,他中年的生活是“连遇瘠土,衣食不继”;后期的作品音宛情危,
愤切而有余悲,与少年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在情感的失落上有两句诗“感物伤我怀,抚
心长太息”最能表现他从十二岁开始就遗留下来的情感包袱。
曹植死的时候才四十一岁,正当壮年,除了遗留下来骨气高奇,词采华茂的词章外,
在事业与情感方面一无所成;隔了一千余年,读起曹植的作品,感念他的一生,真是让
人掩卷而叹!
才高八斗如曹植者(谢灵运曾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
自古及今同用一斗。”)犹且不能脱出情感的犁轭,泛泛如我辈,如何在情感的困顿中
找出路呢?
在漫漫长空下,我曾梦想着,如果让曹植在十二岁时依他的心愿娶得甄夫人,也许
魏晋的文学史就要改写,我们也就读不到《吁嗟篇》、《浮萍篇》、《怨歌行》、《门
有万里客》、《磐石篇》等等充满骨肉之情、情感之痛、流浪之苦的作品了。
我们希望曹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希望他爱情完满,或者望他文章灿烂,或甚至
希望他政绩辉煌?这些问题几乎没有答案可循。但是有一条不变的线索,乃是爱情是生
命中一个重大的变数,有的人是变中有常,有的人是常中有变,曹植却是一变而不可收
拾,在痛苦中永世不得解脱。
追想曹植的一生,竟使我披衣徘徊,终夜不能成眠,一再朗读《吁嗟篇》的几句: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菱连。”
难道一失了情爱,才子就没有根了吗?我这样悲哀的想着,想着曹植抚抱甄夫人遗枕时 的心情
——幸而甄夫人留下枕头,否则我们连《洛神赋》都读不到了。
——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漩涡五石散
好友陈建华日前返国度假,放了一段他早年的音效作品,其中有一小节最使我难忘,
他取名为《漩涡五石散》。
这首作品的灵感是来自魏晋,因为魏晋的知识分子扬弃儒学,醉心黄老,产生一种
中国未曾有过的浪漫生活,魏晋文人为了逃避现实的环境,有许多人染上吃迷幻剂的习
惯,他们把迷幻剂称为“漩涡五石散”,又称为“寒食散”。
关于“寒食散”,在《世说新语》曾有过这样的注解:“寒食散之方虽出汉代,而
用之者,靡有传焉。魏尚书何晏首获神效,由是大行于世,服者相寻也。”可见中国人
是早在汉朝,甚至汉朝之前就有人吃迷幻药了。
陈建华的“漩涡五石散”乐曲所表现的其实非常简单,他利用洋琴的微音做成泡沫
涌出的声音,又用笛子的孔音做成风吹的声音,听这首音效就像风吹着芦笛,发出辽远
的声音,而魏晋的文士们吃了漩涡五石散后正神游方外,使听者的胸腔都上升起来,像
要空了一般。可见音响的传染力之大实不逊于任何艺术。
然后我们谈起魏晋那个浪漫而不拘小节的时代,我问起曾在洛杉矾专研音乐效果的
陈建华,为何他挑选“漩涡五石散”做为音乐的一个实验。他的看法是,每个人都有神
游太虚的欲望,因为万象皆空实在是佛家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致。心灵有所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