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生活总是匆匆而过,又到了新学期开学的时候了。
来到学校,看到两个月没见的同学,显得很亲切,我们又升了一个年级,手里拿着刚发的课本,封面是那么的崭新且光滑,就忍不住,想翻开看看里面的插图。
这个时期,路边的果子全部都成熟了,站在校园里,就能闻到一股清香味道,这些果子都没有经过人工干涉,没有农药的痕迹,还尽量保留着原来的口感。
我们在校园里玩耍时,看到靠近马路一边的围墙用石灰耍的非常白,刚开始不知道要干嘛,直到我们的美术老师出现在墙下,手里拿着颜料盒和画笔,才知道,这一面墙,成了天然的画板了。
老师先用铅笔在上面勾勒出一个人物或动物的形状,然后再通过画笔上色,她画的非常传神,尤其是一只梅花鹿,画的惟妙惟肖,低头吃草的动作,好似将电视屏幕上的直接搬了过来。
我们班里的一群学生,就跑过去,也站在围墙下面,簇拥在美术老师周围,大家也开始手里痒痒,跃跃欲试,也想在墙上留下点自己的杰作。
美术老师刚开始是不同意的,万一画的不好,这一面墙整体效果就破坏了,但也架不住我们的恭维和恳求,她实在是没办法拒接,最后让大家也开始拿起铅笔在墙上画了起来。
我的绘画水平不咋样,也就只能模仿别人,画一个,背着书包,胸前系着红领巾,前去上学的小男孩,其实我就希望变成这个小男孩,也和高年级的学生一样,早日带上红领巾。
大家各显神通,纷纷放下手中的铅笔,欣赏着各自的作品,之后,在老师的建议之下,又开始上色,等颜色出来的那一刻,让这一面墙显得生机勃勃。
墙上画上了各式各样的动物、植物,还有憨态可掬的人群,好似一个天然的森林公园。
今年的各种科目都是非常有意思,尤其是科学课,老师刚开始还在教室带领我们观看视频和课本上的内容,过了几次之后,干脆学习起了体育课。
到了科学课,我们就直接在操场上集合,每人手里拿着一个放大镜,这可比待在教室有意思多了。
老师要求我们,拿着放大镜,每人至少观察三种小昆虫和三种植物,课后,用三百字,写出所观察的动植物的形态。
我们一个班的同学,开始拿着放大镜,在校园里四处寻找起来。
我在故乡从小也认识一些动植物,这些自然是难不倒我。
我先找到了一只很大的蚂蚱,它趴在一簇草上,由于它是绿色的,我第一眼竟然都没有发现,这伪装技术还是很厉害的,但它不经意间动了,那我可就不放过了。
我在校园角落里找了个空瓶子,之后,将这种绿色的蚂蚱装了进去,这样观察起来可就方便多了。
看到这种蚂蚱的两只眼睛很大,黑黑的,显得比较突出,脑袋上的两根触角相比它的身材,也很长,像用来接受信号的天线,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一对大腿,看起来肌肉十分发达,感觉国家运动员的大腿,都比不上它们的,至于它的翅膀,就那么一只贴在背部,感觉用处不太大,要不然,怎么会被我轻易捉住呢。
大家观察的昆虫都截然不同,一个同学一直追着几只飞舞的蜻蜓不放,但蜻蜓不像蚂蚱那么的笨,它们偶尔在绿草上停留片刻就换地方了,根本没有办法抓住,正所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蜻蜓的翅膀发达,后翅基部比前翅基部稍大;休息时四翅展开,平放于两侧;头部灵活,触角比较短;腹部细长,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它们的复眼发达,有3个单眼,是眼睛最多的昆虫。
蜻蜓也是是凶猛的捕猎者,猎物主要是小鱼和昆虫幼虫,它们往往在池塘上方盘旋,或沿小溪往返飞行,在飞行中将卵撒落水中,有的种类还会把卵产到水里。
蜻蜓有“空中骄子”的美称,其身体修长,色彩艳丽,体态优雅,飞行灵活敏捷,有趣而诱人。
这些都是我在课后学习到的,毕竟喜欢蜻蜓,就要多了解一些才更有趣。
观察昆虫,那自然是少不了蝉了,我们俗称知了,这类昆虫一天到晚趴在树上叫个没玩没了,吵人脑袋都大了,但只要人一靠近,它们立马就老实了,变得鸦雀无声。
大家观察的差不多了,我们又集合回到了教室,科学老师就开始给我们普及相关的知识,当她说道蝉的时候,下面的同学们听的可是津津有味,没有一个人走神。
她说道:蝉一般呈通体褐色,有着金属般的光泽;其中间背部为宽大的板状,中央有黄褐色的“X”形隆起;前后翅膀薄而透明,颜色一般呈黄黑色交替,并带有黄褐色斑点。
蝉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昆虫,每一只蝉至少需要十五年甚至更久的幼虫时间,才会从土壤中爬出地面羽化成蝉。
蝉分布广泛,多分布于热带,栖于沙漠、草原和森林等地;在中国南北各地也均有分布。
在繁殖季节,雄蝉利用腹部中的发音器,能发声唱歌也能发出警示;而雌蝉的乐器构造部分不完全,被称为“哑巴蝉”。
雄蝉以叫声吸引雌蝉进行交配后,不久就会死去。
原来蝉在夏季叫唤就是为了繁衍后代,但这牺牲也有点太大了。
老师从蝉的身体构造聊到了文学,她说道,“金蝉脱壳”原是一种正常的生物现象,指蝉的幼虫变成成虫时脱去身上的壳,经过演变,就成了一个成语,比喻用计脱身,不让对方察觉。
不仅如此,“蝉”在中国诗词中也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
她又从文学讲到了到中国历史。
晋明帝司马昭在自己的作品中《蝉赋》中,写到:“寻长枝以凌高,静无为以自宁。”蝉栖息在高枝上,远离尘器,被赋为“高尚、廉洁、淡薄”的喻义。
老师从一个小小的蝉,讲到了各个方面的内容,虽然当时我们还不太能理解,但她渊博的知识,深深的让我们折服,她还给我们讲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虽然时间会让人忘记一些记忆,但这些内容我却一直记得,而且历历在目。
自此之后,我便喜欢上了中国历史,让这颗热爱的“小树苗”,在我内心不断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